热泪沾湿!用粤剧艺术向华人女性致敬
文化动态   2020-12-25 14:21    4068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捱下捱——命生好丑唔怕捱,几大都要捱过来……一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讲述女性劳工群体的现代粤剧让顺德演艺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12月24日晚,“顺德之夜”文化艺术盛荟——现代粤剧《红头巾》上演。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何鸿佳等出席观看演出。



现代粤剧《红头巾》上演


  舞台重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场景,三水祖庙前三位年迈的阿婆在闲话家常,随着记忆中的《叹歌》氤氲开来,以回忆的形式将画面切换至30年代初三水灾荒年间,姐妹结群去南洋当红头巾谋生养家。随后,骨肉分离、异国他乡打拼、思乡、历经战乱等场景一一上演。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暮年的‘红头巾’姐妹得以返乡。



闲坐话家常回忆往事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舞台设计大量运用抒情写意的手法,用戏剧的当代表达和创新手法讲述历史故事,产出新的艺术效果。姐妹结群坐在船底舱前往新加坡路上从船的小孔中看到星光闪闪寓意着她们虽然身陷囹圄但是未来曙光可见,在异国他乡的‘红头巾’姐妹望海兴叹,望月思想……以景抒情、以景写意的手法营造悲喜交替的情感氛围,让整个舞台充满诗意。


  顺德区文联副主席梁国锋介绍,《红头巾》获得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大奖,是本届艺术节的最高奖。“与‘红头巾’同处一历史背景的“自梳女”也是顺德著名的文化符合,挖掘本土故事打造具有顺德特色的粤剧作品是值得共同关注的问题。”梁国锋表示,顺德区委区政府对扶持顺德的粤剧艺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目前正计划加大与广东粤剧院进行合作,以省级演艺创作资源强化本土粤剧演出团队,做好顺德本土题材剧目的创作。



姐妹结群坐在船底舱看到星光闪闪


  《红头巾》导演张曼君解读,这个剧目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意义和恒久的艺术魅力在于讴歌了人性和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真、善、美。’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三水女人,靠自己通过辛勤劳作去赢回尊严、养活子孙,她们象征着伟大母亲的形象。“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把这定义为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戏,一点都不为过。”张曼君如是说。


  饰演剧中女主角“带好”的曾小敏说:“我是佛山三水人,《红头巾》讲述的故事是家乡特有的历史现象,‘红头巾’象征的自尊、自爱、自立等都是中国人民优良的精神品质。我的太祖母也是‘红头巾’,因此对于这个戏我有着特别的感情。”



“红头巾”姐妹们首次拿到工资


  “当晚的演出非常精彩。”郭文海表示,粤剧在顺德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希望广东粤剧院把更多好作品带到顺德的舞台,共同培养更多年轻粤剧人才,让粤剧一代代传承。


“顺德之夜”更多精彩预告:


2020年12月29日晚,“顺德之夜”文化艺术盛荟——诗乐舞《大国芬芳》


2021年1月27日晚,“顺德之夜”文化艺术盛荟——中央芭蕾舞团《阿莱城姑娘》、《仙女》、《卡门》


延伸阅读:关于“红头巾”


  据介绍,“红头巾”是20世纪上半叶佛山三水籍去往新加坡打工的华人女性劳工群体的代称,因头裹用米浆浸洗过的红头巾而得名,她们大多为建筑劳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前后总计6万人随“水客”漂洋而去,参与修建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中国银行、亚洲文明博物馆、新加坡前高等法院与前国会大厦。这群特殊的女性劳工群体,宁可从事男人才从事的重体力劳作,也绝不选择进入当时新加坡随处可见的华人妓院。她们胼手胝足在异国他乡的建筑工地上谋生挣命,是命运的承受者,也是新加坡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缔造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给予这一女性劳工群体以国家层面的敬意与认可。Samsui Women(三水女人)的形象通过影视、歌曲、雕塑、蜡像、邮票等等艺术形式逐步走出尘封的华人血泪史而进入了现代社会大众的视野。


  新加坡的旅游岛屿圣淘沙蜡像馆里有“红头巾”,新加坡唐人街牛车水是文化保留区,每年中秋都有红头巾主题灯饰,牛车水展馆门前也立有红头巾塑像……这些城市景观背后,都体现着新加坡对这段劳工史的敬意。




Copyright @ 1997-202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德支中心 维护
邮编:528300 电子邮箱:sdtsg@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