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民间坚守、政府推动,合力破解粤剧传承难题
文化动态   2021-04-20 08:56    4664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4月11日,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的经典曲目《荔枝颂》在顺德伦教三洲南国红豆公园响起。“粤韵千里,文脉三洲”艺·人生·千里驹展览在三洲多个地点同时举行,向市民展示与顺德籍粤剧表演艺术家千里驹相关的粤剧文化。
  这一幕,让顺德粤剧名伶何丰仪甚为欣慰。40多年前,她也是唱着红线女的曲步入粤剧艺海。一开腔,唱足40多年,一直活跃在顺德粤剧界。何丰仪见证了粤剧当年的兴盛,也无奈地看着它日渐式微——剧团解散,艺人四散。
  所幸,2006年5月20日,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的“聚光灯”打在了“传承”二字上,然“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时任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就曾焦急发问:“顺德粤剧目前存在人才老龄化问题,未来还能出粤剧名伶吗?”
  
  青黄不接之痛
  人才难得,中青年人才更难得。人才断层,是顺德粤剧界对粤剧传承无可奈何的共识。如今,活跃在曲坛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大佬倌和发烧友,除此之外就是在各种兴趣社团参加粤剧培训的低学段学生,难觅中青年人才的身影。
  “粤韵飘飘处处闻,万家灯火万家弦。”这是何丰仪印象中顺德粤曲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盛况,“我们经历过粤剧最兴旺的年代,当年顺德几大戏院,一个剧目可以两三个月晚晚演出、场场爆满。粤剧大佬倌们每晚演出完,从剧院出来时门外挤满了戏迷。戏迷的疯狂程度一如现今追星的粉丝们”。
  而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合,主打流行音乐的“歌仔队”、卡拉OK等新潮的娱乐方式涌入年轻人的生活,曾经场场爆满还要加场的粤剧,售票量突然下滑。粤剧演出从“一曲红绡不知数”到“门前冷落鞍马稀”仿佛就是转眼间。
  “进入20世纪80年代,剧团售票额明显下降,剧团运作难以维持,难言之痛啊。”何丰仪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年轻人更多地选择新潮的娱乐方式,粤剧曲艺开始日渐式微,一些剧团只能解散,一批粤剧专业人才流向社会各行各业。
  曲艺人才链在这个时期开始断裂,并慢慢凸显。老一辈粤剧曲艺人才成为粤剧传承的主力军,但传承路上“道阻且长”——不少徒弟会因为现实因素半途而废。
  艺海芳丛敌不过升学和就业压力。不少学习戏曲的幼儿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初中阶段就会因为升学压力或者专业选择而放弃继续学习曲艺,很多家长也认为,学习曲艺没有出路,只可作为爱好。“这意味着前面辛苦打下的基础前功尽弃了。而且这些人才一旦放弃了,很少会回头。”何丰仪惋惜不已。
  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何鸿佳也曾公开表示,“家长对曲艺学习的认知度低、社会上普遍存在偏见,舆论宣传少,这些都抽离了曲艺生存发展的土壤。”
  艺海芳丛同样敌不过一日三餐。虽然顺德在青年群体中也有一批粤剧曲艺发烧友,但他们却极少参加民间乐社或私伙局,也极少主动参与培训。勒流黄连曲艺协会会长廖舜全道出了个中原因,“中青年肩负着养家责任,他们有一份正职,又要照顾家庭,能腾出的时间实在不多。假若这一行能以专业谋生,而且还能有不错的收入,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人才断层不仅表现在唱演领域,粤剧曲艺在乐器伴奏方面的人才断层得更为严重。何丰仪告诉记者,私伙局或曲社开局唱戏,绝大部分都要聘请伴奏乐队伴奏,但目前的伴奏乐队大部分由老一辈人支撑起来。以前开局一次唱4小时,但随着乐师年纪的增大,现在只能一次演奏3小时。而目前开设的粤剧曲艺方面的乐器培训班并不多,这为粤剧曲艺的发展又添了一道难题。
  
  薪火相传的民间坚守
  面对传承难题,顺德老一辈粤剧曲艺人凭着对粤剧的满腔热爱,默默坚守。
  这几年,何丰仪不遗余力地开班带徒培育新人、开展粤剧讲座推广传统曲艺文化……虽然这些工作忙碌而繁重,但她乐在其中。在佛山市第三届少儿粤剧艺术节上,6岁半的萧玥怡、10岁的孙誉航获得金奖,他们都是何丰仪的学生。
  说起何丰仪的学生就不得不提她的得意门生庞林辉。20岁的庞林辉从5岁起就跟随何丰仪学艺,一坚持就是15年,现已成功考入艺校走上了艺术专业道路,庞林辉还曾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与何丰仪以及一众粤剧名伶举办演唱会,也曾在汶川地震期间借助粤剧曲艺筹得款赈灾款几十万元。“粤剧新苗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举办演唱会,这事非常难得。”何丰仪的言语中深感欣慰。
  执著于粤剧曲艺创作的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得主甘剑波也有不少得意门生。甘剑波擅长挖掘和培育曲艺新苗,做到老中青相结合。目前,甘剑波带了10多位学生专注曲艺创作,多是80后、90后。陈豪驹就是其徒弟之一。陈豪驹自小喜欢粤剧,也颇具天赋,小学毕业加入湛江粤剧培训班,16岁到顺德粤剧团做击乐学徒。一次偶然的创作,令陈豪驹崭露头角——为顺德区占里欣得食品有限公司创作了《鱼皮角之最》,调寄“赛龙夺锦”,曲词:“鱼皮角卖八方,成功努力干。未见,未见,未见骄阳,未见。德胜春光染,晨曦渐见。上街,上街,上街把鲮鱼买。经容山穿梭占里到咗容边……”此作一举获得容桂时光微电影大赛公开组最佳影片奖。甘剑波对陈豪驹的曲艺创作才华十分赏识,并收其为徒。
  还有出生于粤曲世家的71岁的广东曲艺传承人林少雄,他从1997年起就开始培训粤剧曲艺人才,已培养10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自己的孙子。林少雄培训的乐器种类包括二胡、扬琴、中阮、萧、锣、鼓等,“培训乐师是有难度的,培训伴奏型乐师就难上加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今乐队人员紧缺的原因。伴奏型乐手必须懂得抑、扬、顿、挫、齐、随、引、托,由单纯演奏到熟练伴奏型乐师,没有几年时间的培训是不能达到的”。
  让林少雄感到传承之难的并非培训过程的艰辛,而是徒弟们出师后的去向——他们正值成家立业之时,难以靠此营生,即便是业余“玩一玩”也时间不多,“等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时间时,这支队伍或许会爆发成为我们粤剧曲艺界的中坚力量”。
  除了传统的师徒传承,更多的探索正在进行。如甘剑波坚信:任何艺术,只有根植群众,得到广大群众喜爱和参与才有生命力,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此,甘剑波在挖掘粤剧新苗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培育观众,为粤剧传承培养沃土。
  又如勒流黄连曲艺协会会长廖舜全正在尝试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进曲协,以之管理剧团,为粤剧人才探索一条市场化的出路,拓一方更广阔的舞台,“研究曲艺表演以及比赛规则,打造10分钟左右的小而精的节目,迎合市场需求,随时能拿出精品去参赛和表演。”
  
  政府的初心和行动
  所幸,在曾经“万家灯火万家弦”的顺德,粤剧人才培训从来不是民间老一辈粤剧曲艺人在孤军奋战。
  在甘剑波收陈豪驹为徒的同时,顺德区文联也为陈豪驹打开了一扇门——推荐陈豪驹进入顺德区文艺发展中心创作研究部专职从事曲艺创作,在充实顺德曲艺创作新生力量的同时,也为粤剧青年人才提供了生存发展空间。
  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在顺德并非偶然。作为“中国曲艺之乡”,当地政府一直重视粤剧传承,对粤剧人才培养同样不遗余力。区镇两级文化部门也都以传统文化教学为己任,组织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目前全区十个镇街已建有20个中小学“戏曲类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
  去年6月,顺德区文联“金凤展翅”粤剧曲艺班正式开班,何丰仪和因艺结缘的丈夫谭若海应邀于此执教。令人欣喜的是,这个班迎来了20多名中青年学生主动报名。他们当中,既有学校里专职负责粤剧曲艺培训的老师,也有想增设粤剧曲艺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还有来自民间私伙局的负责人,他们有望成为传承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更可喜的转机出现在今年1月22日。当天,中共顺德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明确提出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传承好粤剧等传统文化,培养青年的粤剧专业人才、爱好者,擦亮顺德的文化名片。郭文海为此曾多次专题调研,他强调,顺德正全力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非常重要,粤剧是广东的一块瑰宝,也是顺德的一张“金名片”。
  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之下,顺德粤剧人才培训高潮迭起。
  今年3月24日,顺德粤剧曲艺学院、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顺德考级基地正式揭牌,聘请17位粤剧名家为客座教授。正如广东粤剧院院长、国家戏剧梅花奖得主曾小敏所言,在顺职院设立顺德粤剧曲艺学院,初心就是在顺德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热爱粤剧、学习粤剧,成为未来的粤剧名家。
  同一天,“顺德千里驹粤剧文化中心成立暨青少年粤剧培训启动仪式”在伦教乌洲人民礼堂举行,将依托千里驹粤剧名人效应、浓厚丰富的粤剧文化历史积淀和载体资源,着力打造培养未来粤剧人才的摇篮。
  4月6日,顺德粤剧曲艺学院首期开班。广东粤剧院的一众粤剧大师走进顺职院校园,通过即场表演、示范,在学生中撒播了粤剧的种子。未来,顺德粤剧曲艺学院的培训课程也将在学校和民间曲艺社逐步推进,至少每周开设一个班。
  与此同时,均安曲协也抽出专人,开展全区曲艺乐队打击乐专题培育班。
  顺德区文联副主席梁国锋说,希望通过开展粤剧进校园活动,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发挥粤剧艺术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政府的行动不止于此。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何鸿佳告诉记者,下一阶段,政府部门将从设施、平台、人才等多方面因势利导,大力支持和鼓励曲艺发展,为粤剧人才提供更多的表演舞台、更宽广的生存空间,从根源上破解粤剧传承面临的人才断层瓶颈。一方面,政府、村居为曲艺社提供活动场所和必要的设施;创设展示平台,如清晖园、和园、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等众多“粤唱粤精彩”戏曲展演舞台;因应曲艺社人才需求,推出“粤传粤承”“金凤展翅”等专业培训计划,借助“顺德粤剧曲艺学院”和“粤剧社会艺术考级培训中心顺德考级基地”以及大赛等措施,培养唱家、音乐、编导等粤剧曲艺人才,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和支持曲艺事业的发展。
  4月6日晚,顺德粤剧曲艺学院开班第一课上,一众青年学子乐在其中,掌声、笑声不断。看着学生们耍马鞭、练旦角水袖时略显笨拙但又跃跃欲试的身影,戏曲表演名家、副教授黄燕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Copyright @ 1997-202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德支中心 维护
邮编:528300 电子邮箱:sdtsg@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