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工匠梁伟东送技艺进校园,盼更多青年人爱上龙舟雕刻
文化动态   2021-06-08 08:54    5267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开栏语:顺德是广府文化重要发源地,也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近年来,顺德不断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顺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从今日起,《文体周刊》将开设“传承——顺德文化新生记”专栏,挖掘并讲述顺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一个简陋的工作室,一堆等待雕刻的木材,几套已经雕刻成形的龙头龙尾和龙牌……端午节前,龙舟雕刻工匠梁伟东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影响订单量。这种手工活,需要一刀一刀用心雕刻,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成就一套灵魂之作。这位70后的龙舟雕刻工匠,在龙舟竞渡的氛围中长大,他手上的木头和雕刻工具,成为他传承龙舟雕刻手艺的有力见证。近年来,梁伟东还积极参与传承工作,将龙舟雕刻技艺带进社区、带入学校。
  源起:因为兴趣自学雕刻龙舟
  生于1978年,梁伟东和同村的其他玩伴有着难忘的童年经历——帮大人起龙舟、自己做小龙舟并与玩伴在河涌上经常进行微型龙舟比赛。他的童年,深深植入龙舟文化,这是他后来成为一名龙舟雕刻工匠很重要的因素。
  由于年纪小,划龙舟的主角始终是大人们的。梁伟东和同伴们拥有同样的龙舟梦想,就是期待自己成为龙舟上的主角之一。他们找来一些木头,顽皮的同学还将木课桌的一个脚割掉,换上一个竹子支撑着被割掉的那个桌脚,大家便欢快地将手上小小的木头做成微型龙舟,然后在河涌上让微型龙舟随水流而去,看谁的龙舟跑得快。这,便成为了梁伟东雕刻龙舟的始发点。
  上路:自学摸索成为龙舟雕刻工匠
  从小时候做微型龙舟开始,梁伟东没有停下过手中的雕刻。十几年前,容桂爱好扒龙舟的朋友让他帮忙雕刻一套龙头龙尾和龙牌。梁伟东说自己没有做过,不知道能否胜任。但朋友一再鼓励说,一边做一边学,一边学一边做。
  “最难的是比例和开木材。”回想起第一次,梁伟东说:“以前做的都是模型,那一次要做的是真正的龙舟雕刻。对着那么大一块木材,心里对比例的分割似乎有点把握不准。但在他仔细研究下,还是做好了这一步工序。”
  因为爱好龙舟,他自小就带着相机到各地拍下各式各样的龙舟样子,特别是龙头的样子。因此,在他开始做第一个龙头时,他手上已经积累了很多龙头的模样。图纸不曾画过,他就自己钻研怎么画;木材没有买过,他到处打听怎么买。克服了一个一个困难后,第一套龙舟雕刻作品终于出来了。
  朋友欢天喜地地带着这套龙头龙尾和龙牌下水了,其他龙舟爱好者看见这套龙舟雕刻这么精美,都来询问出自哪位工匠之手。就这样,梁伟东正式开启龙舟雕刻之路。除了制作静止的龙头龙尾,他还制作会动的龙头和龙尾。
  一般来说,端午节前和国庆节前,他是最繁忙的、最忙碌的时候,甚至要通宵达旦赶工。因为这是手工活,需要一刀一刀用心地雕刻才能出来灵魂之作。这两年,因为疫情取消龙舟活动,但他依然在赶做订单,因为客户都希望做一套心仪的龙头龙尾和龙牌,等到疫情过去可以重新出龙的时候用。
  传承:学习这门手艺必须能熬得住寂寞
  近年来,梁伟东应邀参与到各种传承活动中,进社区、进校园,他将这么手艺带给更多的年轻人。“每次传承课程,我都跟年轻人解释龙头的构造,讲龙舟文化,希望大家先对龙舟文化感兴趣。”梁伟东说:“然后,就是让大家触摸真正的龙头是怎样的,再让大家动手操作。”
  “不过这门手艺需要耐性,必须要熬得住寂寞才能学好。”梁伟东说,期待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这门手艺。对于未来传承发展之路,他表示将力所能及地支持,希望能培养出新一代的年轻工匠。




Copyright @ 1997-2025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德支中心 维护
邮编:528300 电子邮箱:sdtsg@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