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加入时间:2021-08-11 17:14    访问量:6081    信息来源:




责任者:萧易著

索书号:K872.71/10

 

 

历史上的古蜀国,位于岷江流域上游,由原始部族兴起,逐渐发展,形成封建制国家。蚕丛氏是首位国王,历经柏灌、鱼凫、杜宇、鳖灵五任氏族国王,终因秦惠王征伐,致使由荆楚人举族迁徙而建的古蜀开明王朝败亡。随着人口迁徙与文明交错,古蜀国文化汇入了浩瀚的中原文化之中。其后千年,蜀地文明依然在中华文化中熠熠生辉。

 

萧易的《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正是作者通过多年对四川境内考古遗址的近距离考察与寻访,由古蜀国文化出发,依据历史、科学、艺术这三个方面的考古价值,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历史上蜀地文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作者选取了近十年来在考古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考古事件,以断代史为单元,将内容归纳在先秦、秦汉、南北朝、唐五代、宋代和明清等不同的年代主题里。有趣的是,在书中,我们并未发现与史上有名的元帝国有关的考古事件。不知可否认为,元朝统治时期,蜀地受外来文化侵扰并不明显,因此,无迹可寻。又或,尚待发现。这个问题,希望未来的考古发现来解答。

 

书中每写到一处考古发现,都会标明发掘时间,最早发现可以追溯到清朝。清光绪壬午年(1882)的一天,成都西门外半里万佛桥,有个农民在地里劳作,突然,咣当一声,锄头碰到一个硬物。挖出来一看,原来是个残破的佛头。

 

在万佛桥发现的阿育王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件。蜀地出土文物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蜀地考古之所以受世界瞩目,当是古蜀国文明带来的荣光。20213月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再发掘,令古蜀国再次成为了考古界的热点。

 

早在1995年发现的宝墩遗址,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3700年,相当于中原的龙山文化时期。三星堆文化相当于夏商时期,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存在于商末周初。作者总结得非常好,如果将三星堆文明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宝墩文化就是孕育它的土壤。

 

因此,本书中作者首当其充的第一篇,便是在先秦里写的宝墩遗址:改写中国文明版图的史前古城,之后又写纵目之神:三星堆的青铜时代金沙遗址:沉睡千年的古蜀王都载魂之舟:追寻开明王朝的背影。仅此四篇,一气呵成,足以成为给读者的古蜀文化连续考古序列指南。在钦佩作者对考古资料使用熟练的同时,我们也要感叹,通读四篇内容,几乎可窥见一个完整的古蜀国文明。

 

在宝墩文化的丰饶土壤之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不论是立人、纵目面具,还是人像,都展现了古蜀国战争、艺术,乃至死亡的状况。然而,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美玉和黄金,也凸显了古蜀国的富绕。

 

从已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判断出古蜀国是个王权与神权并重的国家,最终王权战胜了神权,古蜀国的人们在世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古蜀国有自己的信仰与精神世界,但与其它文明的交流却十分活跃。

 

在金沙的墓葬里,我们发现了由良渚文明而来的十节玉琮。在20215月的金沙考古通报中,发现玉琮的石料竟来自于辽宁的岫岩。那么,这只玉琮是如何由北方至中原,再至西南蜀地的呢?是原材料的交易,还是实物由征战、朝贡而得呢?文明的谜底,等待有人开启。相信古蜀国会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上,给予我们更多的惊喜。

 

古蜀国融入中原文化之后,依然保留了自己的特色。秦汉时期,蜀地的墓葬方式尤为独特。蜀地依山傍水,墓地可选在崖上开凿,也可以在水边用船棺。德阳中江县的东汉壁画墓和凉山州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便是当时安葬方式多种多样的佐证。据说越南也发现过类似船棺的文物。因此,古代蜀地不仅与中原、西域有交流,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与越南进行的文化交流,也有据可查。

 

考古绝非盗墓,对于考古人来说,每一处考古发现的地点,物件的摆放位置、器型,甚至色彩、颜料都是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价值无可估量。就像这本《寻蜀记》,从增加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到开拓考古科学的眼界,均对读者大有裨益,是本难寻的好书。

 

原载《南方教育时报》作者:Shirleysays

上一条:《你好,小孩》

下一条:《了不起的物理》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