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1-09-28 12:50 访问量:4931 信息来源:
责任者:(意)罗塞拉·波斯托里诺著
索书号:I546.4/160
如何让故事在真实与虚构中间达到平衡,罗塞拉·波斯托里诺有她独到的心得。靠着天才的写作手法与创意,配合着真实历史所携带的厚重与意义,罗塞拉•波斯托里诺的作品《希特勒的试毒者》一经出版便占据了畅销榜榜首,并且荣获了2018年意大利坎皮耶罗文学奖。
所谓故事的真实是因为《希特勒的试毒者》取材于二战时期德国独裁者希特勒的最后一名试毒员玛格特·沃尔克的亲身经历。这份真实经历让故事深沉厚重,那些湮灭在历史中的罪恶、悲哀、救赎与伤痛不仅能够让人碰触到遥远的历史,还能够让人碰触到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和复杂难解的灵魂。正是因此,小说才能够荣获文学奖。
但文学奖的获得并不意味着小说就一定能够畅销,《希特勒的试毒者》能够畅销全球除了历史与真实所赋予的意义外,依靠的是作者罗塞拉出色的写作技法,以及她那敏锐的心灵。她能够透过那简单的历史叙述体会亲历者曾经的困境的挣扎,并将那些或许都不曾被亲历者自身所察觉到的恐惧与欲望描写的细致入微。
在小说开篇的第一章,在故事还未展开的时候,罗塞拉便利用她对女主角的对食物既渴望又恐惧的复杂心理描写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当好奇开启后,我们也就进入到了女主角罗莎的世界。
这是一个混杂着过去与现在,混杂着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追寻,混杂着爱与背叛,混杂着希望与毁灭的世界。这种混杂既有罗莎所处年代赋予的独特性,也有作者罗塞拉采用的插叙写作手法的缘故。作者罗塞拉并没有把主角罗莎的所有经历和盘托出,她隐藏了罗莎的部分经历和想法,而后在关键时刻写出,用以解释罗莎的选择,并加强她想要突出的情绪与心理。
这些情绪与心理有对死亡的恐惧,有对纳粹的厌恶,有对丈夫的思念,有对自己的否定……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情绪与心理随着女主角罗莎被迫成为试毒员、随着罗莎从恐惧到麻木、随着罗莎背叛了丈夫爱上了纳粹军人自然的流露,让人懂得了罗莎的所作所为,即便我们不见得认同罗莎所有的选择。
罗莎的选择当然不都是正确的,但只要是人,就总是会犯错的。人的心理有时是很难琢磨的,以至于人的行为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是荒唐愚蠢的。就像小说里罗莎明明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明明对纳粹军官齐格勒心怀恐惧,但最终罗莎竟然开始期盼着齐格勒出现在自己的窗外,期盼着他威胁自己与他见面,并最终成为了齐格勒的情人。仅以罗莎的行为看,她愚蠢而又可鄙,但在作者罗塞拉的描写下,我们能够看到罗莎想要寻求安全的需要,能够看到罗莎在死亡威胁下对被爱的渴望,哪怕这份爱里混杂着不忠、不义。
即便如此,读罢全书,我依旧无法对罗莎进行责难,在那样的时代里,人很难保持着真实的自我,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让人们变了模样,舍弃了崇高舍弃了正义舍弃了道德舍弃了自我。正如作者罗塞拉所说,罗莎是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个罪人。但我们并没有审判罗莎的权利,毕竟我们没有经受过同样的考验,没有证明自己可以做的比罗莎更好。
我们不能审判罗莎,罗莎自己可以。在小说的结尾,罗莎一个人在食堂里默默的吃着食物,她谨慎的看着其他人,注意着和她吃同样食物的人,她受刑般的吃完了食物,在吃完一个小时后起身离开。罗莎审判了自己,也惩罚了自己。作者罗塞拉用吃饭做开始,又用吃饭做结尾,就在这两餐饭之间,一个人,一群人的命运都被改写了。
小说虽未描写战争的残酷,但就在罗莎的故事中,战争的残酷分明呈现。由悲悯中转为警醒,或许这就是作者罗塞拉带给与我们的超越故事的东西。
作者:沈灵犀(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