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再创业” 村级工业园如何转身“瞪羚牧场”?
加入时间:2021-08-19 15:35 访问量:5485 信息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佛山市顺德区,曾经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名,令顺德区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过去,顺德走出了美的、格兰仕等家喻户晓的家电巨头,撑起了“顺德制造”的金字招牌。新发展阶段,顺德正积极探索如何延续发展势能,加快培育和吸引更多高成长企业落地生根成为其主要路径。以瞪羚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正成为顺德创新发展重要力量。
近年,顺德区通过对一批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精准培育,已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量与质的跨越式发展:高企存量从2015年的232家预计增长到2020年的2150家,“十三五”期间增长近10倍;标杆高企存量46家,居佛山首位。
此外,一场轰轰烈烈的“村改”,腾出了大量连片的产业空间,成为顺德承载产业新动能、重塑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通过“村改”,顺德抢先下好创新驱动发展“先手棋”,也为“村改后半篇文章”谋篇布局,积极为广东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顺德示范”。
“后村改时代”,顺德如何培育更多瞪羚企业?如何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解码瞪羚培育及产业创新的“顺德经验”。
“瞪羚”扬蹄领跑新经济
顺德科技工业园,赫兹曼电力(广东)公司就坐落于此,这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智能配网电力设备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成立后,赫兹曼一直扎根顺德。
提起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赫兹曼副总经理麦建国总是侃侃而谈,赫兹曼研发生产低碳环保的新一代配电开关设备,采用常压密封空气绝缘开关柜取代传统六氟化硫充气柜,能避免气体回收、泄漏等问题,有效降低电网的碳排放,也成为业界竞相追随的技术方向。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在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是ABB、施耐德、西门子等电力设备巨头,只有通过前瞻性的自主创新和不断改进的工艺,才能在发展迅速的输配电市场站稳脚跟。”麦建国说。
正是由于超前创新布局,让赫兹曼在能源电力智能化、绿色化大趋势中占得先机,目前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科研、电网建设、交通运输及各类公共项目上。随着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像赫兹曼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也迎来新发展机遇。
机遇之下,赫兹曼进入跨越式发展期,跃升为瞪羚企业。“前期我们都是在进行技术研发和优化,从2017年开始,我们的业绩有了明显增长,2020年企业产值已经突破2亿元,今后我们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麦建国自信满满地说。
这样从顺德产业沃土上“跑出”的瞪羚企业不在少数,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同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住宅、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各类场景都增添了“无接触”的新需求,这令不少机器人企业订单猛增。利用技术优势,嘉腾机器人近年积极拓展AGV应用场景,例如医院、机场等场所的无接触作业。去年以来,嘉腾机器人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
嘉腾机器人副总裁陈洪波介绍,2002年成立至今,嘉腾机器人已在顺德深耕19年,从创立之初,创新基因就深深烙在企业身上,也正因为此,该企业才能不断在危机中寻找到新机。如今,企业已经成为搬运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从2005年最简陋的第一台功能机到一个客户工厂超过1000台用量的第六代红点奖产品,从超过100种各类导航技术的系列产品到全球顶级品牌商的采购和应用,嘉腾机器人的展厅里,清晰呈现着这家移动机器人AGV本体制造商从埋头创新到行业引领的历程。
陈洪波介绍:“搬运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在全球尚处于培育阶段,优势企业待冒尖,嘉腾机器人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行业中的引领地位,并收获了众多创新成果,一些技术还补齐了行业短板,例如导航算法技术。”
锐意创新的企业,往往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陈洪波表示,移动机器人市场非常大,但目前还没有强势品牌出现,“我们有信心成为全球移动机器人的头部企业和中坚力量。”
嘉腾机器人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顺德制造业的深厚积淀。陈洪波认为,要成为世界级企业,更离不开这片“沃土”。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顺德制造正全面升级转型成顺德“智造”,而机器人产业在顺德的生态集聚,必然会促进嘉腾机器人突破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顺德正加快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汇聚创新要素、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近年,顺德在紧抓家电、装备制造两大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新兴产业甚至未来产业发展,以赫兹曼、嘉腾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瞪羚企业的密集涌现,逐渐成为了顺德产业“新名片”。
搭建高成长企业孕育全链条
“十四五”时期,我国明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针对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挖掘、培育和支持,已经成为各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
历来“敢为人先”的顺德,也提出宏伟目标。到2022年,顺德要打造10家创新能力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100家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高的科技瞪羚企业,挖潜不少于10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潜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顺德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近年,顺德大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针对中小型企业、骨干企业、大型企业等不同规模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从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全球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资源集聚等方面推动企业增量提质,并出台税收优惠、教育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推动大、中、小型企业梯队发展生态圈的壮大。
借此,顺德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始涌现。
以当前全国各地正大力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顺德区经促局总经济师冯家擎介绍,截至目前,顺德累计培育并获得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5家次、省级专精特新(高成长)中小企业62家次,已公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佛山全市第一。这对顺德创新生态的优化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这一过程中,一些极富顺德特色的创新举措也不断被摸索了出来。冯家擎介绍,例如为解决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顺德区与腾讯公司合作共建了惠企平台,联合11家金融机构针对顺德区专精特新、小升规等中小企业推出了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产品。平台上线以来,全区共有37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平台获得贷款2.2亿元。
赫兹曼就是顺德区金融政策的受惠者之一。麦建国介绍,2020年该公司业绩呈现较好增长势头。“除行业发展机遇外,也得益于顺德区的有力政策,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给了我们巨大支持,坚定了我们技术创新的信心。”
当前,广东正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顺德作为制造业重镇,早早就将数字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该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与之伴随,顺德同样推出了“大手笔”政策支持。8月5日,《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布,顺德拟设立“顺德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制造企业进行“数智化”升级,如在支持企业打造“数智化”转型标杆方面,单个企业每年奖补最高可达1000万元。
数字化转型将为诸多企业蜕变为瞪羚企业创造了新的更大的可能。佛山市顺德区凯硕精密模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代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凯硕的生产车间里看到,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摆臂式、连杆式、关节式、独立式机械手或机器人正重复着各项制造工艺。很难想象,过去的凯硕只是一家从事传统模具制造的企业。
“市场倒逼我们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传统模具行业已进入微利阶段,不进行智能化改造,企业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凯硕总经理谢传海介绍,硕凯以模具自动化为切入,致力于模具、冲床、机器人前沿性“三合一”技术创新探索。
在冲压自动化及机器人细分行业,凯硕相继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佛山市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佛山国家高新区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等称号,目前已成为美的集团、惠而浦、奥克斯空调、星徽精密等行业龙头的供应商。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们不少产品的生产效率能提升2倍以上。”谢传海认为,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也直接影响产业创新变革。
“接下来,我们将以向行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新引擎,充分释放公司集前沿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业务整合优势,2020—2023年公司年营收额预计将保持30%以上增长,力争到2023年营收突破3亿元。”谢传海说。
“后村改时代”的创新主战场
40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顺德一直敢闯敢试。当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蓬勃景象奠定了顺德民营经济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强区地位。
随着时代发展,为数众多的村级工业园逐渐成为发展的沉疴。面对无地可用的新的发展难题,顺德用壮士断腕的姿态,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切入点,探索再市场化改革。
当前,顺德正加快推进“村改”,并预计在2021年实现应改尽改,从而让村级工业园彻底退出顺德的历史舞台。对此,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村改”是一场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也是事关顺德未来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轰轰烈烈的“村改”,被顺德称为“再次创业”。“村改”让土地空间释放出来,同时也拓展了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应该如何继续做好“村改”后续文章,这是顺德全区上下正在思考的重要命题。顺德的思路是:进入“村改”下半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主旋律。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分析,“村改”为顺德产业升级和高成长企业的发展优化了生态环境,特别是为现代产业园的建设腾出了空间,同时也为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创造了条件,更为具有带动力的“引擎项目”招商入驻提供了平台。
这场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塑中,企业的创新主体始终非常突出。2019年以来,美的、碧桂园、联塑、格兰仕等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项目98个,投资额达490亿元。
同时,顺德瞄准先进制造业面向全球招商,2020年开源芯片基地、宁波海天高端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基地等5个超100亿元、16个超10亿元、133个超亿元的区内外项目成功落地顺德,投资总额高达3083亿元,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对“村改”后的顺德创新发展图景,谢传海充满期待。“‘村改’腾出了大片土地,顺德将根据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产业园区,甚至可以为企业进行厂房的定制化建设,这不仅利于产业集群化发展,也利于瞪羚企业在此发展壮大。”
赫兹曼则对顺德“村改”后释放的巨大市场空间充满想象。麦建国介绍,“‘村改’后顺德会有更多新的产业园建立起来,我们公司的新一代智能电网设备可以应用到这些产业园中,如果能敲开这块市场,对我们企业的发展会是极大地推动。”
调研发现,随着“村改”推进,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大幕正在顺德徐徐拉开,高成长企业迸发出勃勃生机。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年4月报道:一年多来,顺德平均一个半月新增一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周吸纳30亿元项目投资,平均每天新增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谢宝剑表示,“进入‘后村改时代’,顺德一要充分发挥本土制造企业众多的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二要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在补短板的同时锻长板,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三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政产学研模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顺德转化,形成一批有持续智力支撑的科技型企业。”
“一个城市要发展,靠的是千千万万的企业。”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表示,顺德将努力在人才、税收、产业政策方面看齐最优。“我们可以给企业最好的支持,再加上我们的城市环境,形成一种最优的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