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日均检测量7600人次的背后

加入时间:2022-04-20 10:15    访问量:2981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近期,全国多地疫情反复,核酸检测需求增加。
        为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控措施,4月11日,顺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区域核酸检测。
        当全区范围内460多个核酸采样点同步紧张有序地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时,在我们看不见的核酸检测PCR实验室里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当无数医务人员在街头挥汗奋战时,实验室里的核酸检验团队也是加班加点的“战斗”状态;在数以万计的核酸检测报告在短时间内发布的背后,是PCR实验室里核酸检测人员昼夜鏖战的“战绩”。
        4月15日,记者来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探秘核酸检测人如何开足马力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A 核酸标本检测之旅:
        是一条分工细致严密的“流水线”
        从送抵实验室到发放检测结果,一份核酸标本会经历些什么?
        在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狭长的走廊上,透过观察窗,可见实验室里面各类仪器设备整齐有序。醒目的标识,将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等各个功能区严格区分开来。
        实验室严格按“三区两通道”设置,即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核酸扩增分析区,以及检验人员通道、样品专用通道。
        试剂准备区,就是核酸检测“流水线”上的第一站。在这个区间,检验师主要是完成核酸检测扩增试剂的分装配制工作。“这是核酸检测的基础,每一份核酸样本的试剂都需要单份配制,如果这一步骤做不好,就会影响后面检测的精准度”。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检验科主任兼中心实验室主任姚婕说。
        9时许,一名身穿蓝色隔离衣的运送中心工作人员手提一个核酸样本运送箱,通过样品专用的传递窗,将之送进标本制备区。标本制备区内的检验师游宋玲取出标本后,对运送箱进行消杀。主管检验师潘隆基在标本管上逐一手写编号后,将标本信息录入检验系统,随后手工将标本逐一加入提取试剂板,上机进行提取核酸,最后将核酸模板加入反应体系并密封。完成这些工序后,潘隆基将标本经过传递窗,送到“流水线”上的第三站:扩增分析区。
        在扩增分析区,检验师杨晓思将标本放到扩增仪上进行扩增检测,等待一个小时左右后,杨晓思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读取分析检测结果,并发放报告。
        从接收、检查、灭活、编号,到提取核酸、扩增核酸、发布报告,这就是一份核酸标本的“检测之旅”,全程分工明确,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细致严格的防护要求。
    
        B 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检验师要开盖“面对面”接触标本
        核酸检验师被称为与病毒正面“交锋”的幕后战疫者,在诸多环节中,哪一步最危险?答案是在标本制备环节。
        姚婕介绍,标本制备区是样本提取区域,是最关键的一步,也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在这个区域,检验师要开盖“面对面”接触咽拭子标本,“手握”可能存在的病毒,在震荡和高速离心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存在极高感染风险,一旦操作不慎就会被感染,医护人员需要穿上防护服,按三级防护标准防护。
        在这里,检验师要将提取试剂加入这一批次每个人的核酸采集标本中,放入提取仪进行提取,经过半小时左右,再把提取出来的核酸加入到96孔板中,每一个孔只需要5uL,稍不留心,就会加错。别看这一工作单一,这不仅考验着眼力、脑力,更考验手力。
    
        C 核酸检测需求陡增:
        大家都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近日顺德周边疫情反复,4月11日顺德开展大规模的区域核酸检测,诸多因素的叠加,导致群众的核酸检测需求陡增,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核酸检测量也大幅增加。
        姚婕告诉记者,近期顺德周边疫情反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检验科承担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区内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医院派出专家到第三方进行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医院承担了区内部分带星号人员、黄码人员、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全体人员的核酸检测任务。
        “我们科室日常的核酸检测量是日均两三千人次,自最新一波广佛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日均检测量达到7600人次,最多的一天检测量多达14000人次。” 姚婕介绍,在此期间,医院还派出了两名检验科骨干人员分别前往上海和佛山进行支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科室全体员工均坚守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据了解,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PCR检验团队共有17人,但全科持有PCR核酸扩增资质共有57人,全科持证率达100%,形成了完备的一、二、三梯队,365天、24小时随时待命。
        近段时间,核酸检测任务重,PCR检验组全员上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制,每人每个工作周期达到7~9小时,大家夜以继日地与时间、病毒赛跑。
        “穿着三级防护服很闷,加上脸上压痕、手上起皱,在实验室里连续待五六小时就要出来,近段时间标本量大,同事们有时会坚持到7小时,出来休息一会再进去。”姚婕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家在实验室里待个四五小时已经是极限了,但经过这两年多的连续艰苦奋战,大家从开始的不适应,然后是慢慢克服,到现在已经接受并变成一种常态,大家都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心 声
        “每一份报告都凝聚了检验人的心血与汗水”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检验科的主管检验师杨晓思,是一名有1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坚守在辛苦忙碌的核酸检测岗位上。
        日前,佛山组建核酸检测支援医疗队,杨晓思毫不犹豫地报名请战。4月10日,她随着队伍出发,奔赴佛山开展为期4天的核酸检测支援工作,协助佛山某医院完成了3万多管的核酸标本检测任务。
        4月14日,从佛山刚回来,没有停歇,杨晓思又立即投身到科室繁忙的核酸检测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铮铮誓言。
        当被问及哪一个时刻感觉最艰苦时,杨晓思说,那是区域核酸大筛查的时候,“真的是夜以继日地奋战,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需要克服很多生理上的需求。”杨晓思说,每一轮大筛查,都是跟病毒去抢时间,需要又快又准地把结果做出来,就是凭着这种信念,靠着毅力,每次都让自己坚持了下来。
        “可能大家收到的只是一份简单的报告,但在每一份检查报告的背后,都凝聚了我们检验人的无数心血与汗水。”杨晓思说,只有检验人时刻保持认真细致、专业谨慎,才能让每一份检测报告更快、更准确地发放到市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