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3-03-07 09:54 访问量:2932 信息来源:
责任者:梁永安著
索书号:I267/9776
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近来火出了圈。
身为“50后”的梁永安,凭借风趣幽默的谈吐、切中时弊的话题,收获大量粉丝,不但被称为“宝藏老师”,还被年轻人赞为“人间清醒”“精神之光”,无数青年在各大平台表达对他的喜爱,称他让人“醍醐灌顶”。
然而梁永安真正被大家看重的,绝对不是所谓的网红属性,而是他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和犀利分析。他以平视的角度发现问题、解析现象,对年轻人表达理解,给予安慰,并送去祝福与建议。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就是这位“宝藏老师”“人间清醒”风格的集大成之作。
书中谈及青年人非常关注的十五个主题,包括阅读、爱情、工作、躺平与幸福、社交、修养、孤独、女性文化等等。梁永安用几十年人生经历的感悟,告诉年轻人如何正视生活的累与苦、如何正确追求与探索、如果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我是谁”。
这是一本会带来舒适阅读体验的书,然而就在你放松精神的不经意间,不时会有某根迷乱的神经被突然触动,于是在心底某个角落,瞬间闪过一簇璀璨的光。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被年轻人戏称不“爹味”的梁教授,跟这一代不寻常的青年聊了些什么。
01 梁永安:一个当代青年,面对这么丰富的社会,如果不迷惘那就太肤浅了
对当代年轻人常常表现出来的“迷惘”,梁永安表达了极大的理解,在他看来,迷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迷惘。
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发愁、难过、想不通,那就对了。在这样的节点上,年轻人确实需要给自己一个思考和探索的时间,来解答心中的疑问。不过,如果他们因为害怕而期待风调雨顺,希望任何意外都不要发生,那就完全不符合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社会变迁了。
梁永安说,一个人要发现并了解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在社会、历史舞台上的位置,而不能只参照身边人群,不能在一个小环境里去比较。
如今,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维度来看,现在的新青年已经被夹成了三明治,因为变革实在太快了。祖辈们沉浸在农业文明时代,父辈心系工业化社会,而年轻人却已经正面信息化时代的全新场景了。三代人,就这样被紧紧卡在一起。
所以,这代年轻人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中走来,本身是缺乏一种自由精神的,但时代的价值维度又已经进入一个多元体系,于是他们又普遍觉得应该去追求“在路上”的自由人生。
在现实中,真正“在路上”的年轻人,心里装的是对社会的反叛,却不清楚自我价值在哪里;而身在体制内的年轻人,在比较确定的轨道里,又觉得活得不自由,没有释放出生命的探索性。
这样的背景,让这代年轻人既依赖、又独立,既现代、又传统。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心之所愿和身之所往难以匹配。于是,有人选择先“躲平”,再去思考并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梁永安说,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持续寻找、持续探索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需要认识到,生活从来不轻松,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对于任何人来说,苦都不是额外的,而苦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价值。
比如,有人因为觉得一份工作很苦,所以不喜欢、想放弃,这就错了。要评判一份工作的价值,应该去分析做这件事会跟什么人在一起。生命须臾,要和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这可以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之一。
当然,如果觉得目前状态不够好,可以“摸鱼”,也有必要“斜杠”。只不过,“摸鱼”时要动脑筋摸出真正破局的“好”方法,而“斜杠”本身则应该是一场探索,在尝试过程中要拿出百分百的真诚和韧性,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斜”得太多。
02 梁永安:青年要认识自我,不能坐在房子里,坐井观天
在《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这本书中,梁教授是从自己最宝贵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的。他说:美丽的高黎贡山,是所有这一切的真正起点。
在怒江峡谷的芒合寨,有梁永安浓墨重彩的两年青春。美与贫穷,善与苦难,天地人的浑然一体,大自然的深不可测,辛苦劳动与喜悦收获的过程,为他展开了充满艰辛的生命之路,带给他永不褪色的生命体悟。
基于这样一段厚重的生命体验,他告诉青年们,要认识自我,不能坐在房子里坐井观天,要走出现有的小世界,去寻找新的可能。这种走进自然、脚踏实地的探索,有痛苦,有欢乐,这是与世界真正的联结。
梁永安的很多感悟就来自于行万里路。一有闲暇,他就会背起行囊,挎上单反,奔赴远方。每隔几天,梁永安就会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写下“小作文”,分享自己有温度的旅行见闻,以及当地的历史典故、民间风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身体力行用双脚去游历,那么让灵魂“在路上”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
梁永安说,书和人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阅读会创造人生的另一种精彩。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生命之书”,这本书代表着你的精神核心,在因外界变化而仓皇失措的时候,在因心灵破碎而随波逐流的时候,这本书可以安抚你的内心,带给你抚慰和光明。
所以,年轻人读书一定要趁早,要带着成长中的疑问去读,边读边寻找答案。如果能早点儿读到自己的生命之书,生命内涵就会随之变得不同。
不过,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很难产生很深的文化和精神链接的,一定要有细读的态度,培养自己始终如一的精神;每周至少要读一首诗,用诗的意象带自己脱离日常的僵化;要读长篇小说,读作者传记,体会不同的人世起伏和丰富情感。
这样的阅读体验,就好比每到一个城市,应该先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一样。
文学巨著《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他本人生前写的铭文:活过,爱过,写过。梁永安说,在这里,“过”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人生的旅行者,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过得有过程、有深度。
03 梁永安:要有坚定的单身信念,才有能量给对方输送温暖
曾经有一个女作家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回到封建社会。因为那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定谁就跟谁结婚,如果婚后合不来,也不用骂自己瞎了眼。可如今,另一半大多是自己找来的,所有焦虑、伤害和痛苦,都是自己的选择,这带给人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
如今,很多人都觉得恋爱不好谈、感情不好维护,很多女生对男生失望,很多男生也对女生失望。梁永安说,相爱正变得越来越难,这看似是个人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
比方说25岁的年轻女性,正处于黄金成长期,可扑面而来的职场压力、婚姻压力象两座大山,让她们不堪入重负。无论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边,都有可能错过另一边的机会,而要两者平衡,又是何其艰难。这样的失控感,让她们没法不焦虑。
而现代社会的年轻男性,心里想着要去闯、去拼、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但实际上又不得不被拴在必须苦拼的工作里,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打工人”,甚至自嘲是个“社畜”。
于是很多年轻人的爱情观陷入了一个普遍性的误区,那就是不把对方当做爱情对象,而是希望对方解决自己缺失的东西。结果,两个带着满身问题的人,都期望对方能提供更多的价值,都不愿意从情感层面做出妥协和包容。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梁教授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爱情论断,我们可以称之为“单身式恋爱”。
梁教授希望年轻人在面对爱情时,首先要把自己建设成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一个找到了自己生命落点和价值、不依靠别人也可以过得很好的人。只有这样,他才有能量给对方输送温暖,两个这样的人,才能够相互成全,共同建设新的生活。
其实,爱上一个人就是爱上一种生活。当你喜欢一个人,想跟他一起生活时,你一定要看他到底在干什么,他身上最有价值、而你又非常认同的那个部分是什么。一个人学位高、聪明、有钱,跟你都没什么关系,你们俩能一起创造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爱情,梁教授说如今的青年们普遍“害怕受伤”。不过,很多人对爱情的体会,都是在痛苦中领悟的,不经过痛苦,就完全不明白幸福是什么。一个人也只有经历过逆流而上的人生,才算真正体验过生活,生命的维度才会真正被打开。
婚姻和爱情是一门复杂的功课,它让我们学会爱,学会与人相处,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多变。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棵树,要让自己根基坚实,有面对风雨的能力。
04 梁永安: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永远只能是一个学生
在梁教授看来,阅读、游历和爱情都是生命的入口,从这里走进去,可以认识世界,可以让青春的自我觉醒。在这个觉醒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学生。
梁永安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大家的同学”。
在《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这本书中,我们很容易读出同学的感觉。这是一本“50后”的随笔,写出的却是平视的交流感,像知己聊天,像家人倾诉,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作者:小七(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