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顺德三所学校举办“悦读”分享会
加入时间:2023-03-23 09:02 访问量:2333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3月16日至17日,马伯庸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先后在顺德第一中学西南学校、顺德德胜学校、国华纪念中学举行。对于喜欢写作的青少年朋友,马伯庸建议,写作不要停下来,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初心,“你发自内心喜欢某件事情,喜欢与别人分享,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要一直坚持写下去。”
马伯庸是谁?就算你不知道这个名字,也总听说过或者看过他的作品。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他的作品《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洛阳》等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大热荧屏。其中《长安十二时辰》甚至带起了一股长安热,让西安当年的暑期旅游人气增长106%。马伯庸之前的历史小说中,无论三国还是唐朝或明朝,基本都集中于古代,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一个任务,节奏紧凑,引人入胜,这也是他一直擅长的领域。
“在中学时代,我觉得我是个标准意义上的‘差生’,学历史是一件让我感到很无聊的事。”在顺德第一中学西南学校分享会开场,马伯庸就与同学们敞开心扉,谈了自己在学历史时的故事。正是苏轼的《夜梦》改变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原来古诗、历史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生动有趣。
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何获得一种真正有效的读书方法?马伯庸在顺德三所学校的分享均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展开,与同学们面对面分享高效阅读方式。在马伯庸看来,树立目标、有的放矢是阅读的“指南针”,宽泛的阅读则是做到“下笔如有神”的必经之路。另外,他还提醒顺德学子不要错过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丰富的亲身见闻也是写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受德胜读书会特邀,马伯庸在国华纪念中学开展《大医》系列书籍分享,让听众感知时代跳动的脉搏以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如何共振。谈到《大医》书名的由来,马伯庸表示,“大医”的名字来源于孙思邈的《千金方》,它讲的是医德本身, “大医”一词并不代表着医术精湛,作为近代的医生,对于时代时局的变化,更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所以本书就起了“大医”这个名字。
在互动环节,有同学面对顺德学子发出“怎样保持丰富的想象力、积累写作的灵感”的提问,马伯庸说:“对于许多同学而言,写作文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其实不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写,而是受生活见识所限。与其低头坐在房间里憋着,不如走出家门感受、观察生活的细节,以此汲取写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