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01-04 14:22 访问量:2113 信息来源:
责任者:孔慧怡著
索书号:K828.5/311
给《五四婚姻》新书实拍找了一个有点特别的拍摄地,四川北路山阴路口,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熟悉鲁迅的读者,自然知道内山书局之于其文化生活之意义。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先后来到上海,先住在虹口的景云里,又到拉摩斯公寓,离内山书店仅两百米左右。后来的住所大陆新村离此处只有一个路口。
这间书店贯穿着二人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鲁迅在这里购入了上千本书籍。书局也成为他会友的地方,譬如萧红、萧军与鲁迅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内山书局。
来到上海前,许广平在广州有自己的工作,先在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又接受中山大学的聘任,担任鲁迅的助教。而来到上海后,许广平最终放弃了自己独立的职业上的可能,在家务之外挑起鲁迅秘书和助理的职责。她也曾积极寻找工作,但现实是二人的生计全靠鲁迅的收入,让鲁迅全力投入工作,也是现实方面的实在考虑。最终,她从一个站在妇女运动前线,敢于为爱奔驰,有自己工作的独立女性,一点一点退居幕后。
写鲁迅故事的人大多会提及他尊重旧妻子朱安,又与进步女青年许广平自由恋爱的故事。但许广平日后的妥协和退让却未必会被看见。经由自由恋爱的选择,最终却让她失去了原先追求的独立地位,个中况味,颇为复杂。
在主人公曾经生活的地方拍书,书后面的玻璃匣子里摆着老版本的《两地书》《鲁迅全集》,四方桌和椅子也是按文字记载摆设放置的,感觉很奇妙。
拍摄那天下着小雨,顺路去了鲁迅故居。站在外面,看着标牌,我和同事说,其实这里应该也写上“许广平故居”才算完整一点。若是按朱安对二人的平等称呼,“许先生”和“周先生”是平等的。
之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准备了一些试读本寄送出去,没想到随机波动的三位老师在节目里聊到了这本书,说到许广平和朱安之间的故事,她们说到孔慧怡自己的女性视角,说女性之间的理解好感动,好感动,说女性的性别体察是天然的,在生活中习得的,和她受过多少教育没有关系。
听节目的我猛点头,那也是我被这本书打动的起点——属于女性的声音,在男性传记叙事传统之外的讲述方式。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大学同学流浮山堂分享的影印本。平实而舒展的书写和体贴入微的女性视角都令人动容,更珍贵的是它打开了故事的另一面。
做选题时鼓起勇气,七拐八绕找人,找了最早繁体版的出版方,一度石沉大海没有音讯。后来又托母校中大翻译研究中心转达,给学生时代就久仰大名的前辈孔老师直接写邮件。没想到最后真的有机会成为慧怡老师的编辑,每每邮件往还总是亲切。
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想提议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一章江冬秀,以作完整的对照,结果老师正有此意,一切不谋而合。一些琐事上都配合愉快。收到老师转来的邮件推荐语时,我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王德威老师、王晓明老师,甚至是慧怡老师的老师张曼仪……中间做书诸多琐屑,过程按下不表,只是越发觉得不能辜负作者的信任。
封面设计,邀请了之前为我们做辛波斯卡书封的设计师。最初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浅色底的水彩飞鸟,一个是目前的配色。我们选择保留配色方案和飞鸟的视觉,图形处理上也有参照民国时期木刻版画的风格。内封则选了一款沉静复古的黛蓝专色。封面选纸选了非涂布的纸张,光泽感不会很强,颜色表现上会更沉实,也是呼应时代气质的一种考虑。
把封面发给作者看的时候还想,老师会不会觉得颜色太跳脱呢?结果她回邮件说,这个封面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可以帮我再加一小段话吗?
“我的母亲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卒于2020年,一生体现了新女性如何发挥旧传统的优点。谨以此书献给先母黄银燕女士。”
实不相瞒当时有点想哭。后来又一次重读鲁迅《娜拉走后怎样?》,在那部新青年都知道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里,最终觉醒的女主人公娜拉恰恰是“一匹小鸟”,觉得这个图案仿佛又有所呼应。
上上周突如其来的idea做了一份五四婚姻小报(灵感突袭的后果等于肝到深夜),希望能在宣发上有一点点助力。说实话有很多私心,除了例行的广告和书讯,自己挑选了一些和书里主人公有关的内容,包括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许广平的《同行者》,林徽音论建筑的专文,胡适曹珮声诗选,徐志摩发表的离婚宣言,陆小曼的画,云裳公司(张幼仪曾执掌)的时装广告……希望它是一个有内容的mini补充阅读,而不仅仅是徒具形式的宣传单。
心情很复杂。做书的过程里我仍然是个小学生,做不到事事考虑完满周全,但确实已经努力了。用真心就可以吗?也许不够,但确实已经用真心了。
写这些本质也是无用,不过一点记录。希望好的书可以抵达属于它的读者。不敢说做编辑有什么心得,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内容本身会有自己的力量。
前两日有发行的同事借书去读,我问感觉怎么样,没想到简单的回复也令人动容。她说:“我刚看完朱安和许广平的,我对那个时期的人和事儿都不了解,但是孔慧怡老师写的朱安真的令人想哭。好苦,不偏不倚但是好苦。孔慧怡老师最后分析了下,其实朱安大概率已经明白了这个已经改变的世界,就感觉蛮心酸的,一个做完家务活在门口台阶上抽水烟的被留下的人。”
世界在改变,总有人被留下,总有人向前走,也总有人落入新旧世界之间的缝隙,难以动身向某处去。被留下的不是不值得书写,向前走的也未必总是一往无前。新旧的二分法或许太绝对,回到历史里她的身侧,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讲故事的方法。
作者:老橙子 转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