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04-11 15:43 访问量:1700 信息来源: 中国收藏 2024年1期
这个冬天的确冷,冷到让时尚的年轻人穿起了20世纪流行的军大衣。他们为啥放弃了羽绒服?归根结底,还是那个朴素的道理——性价比。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更不买不需要的。
或许,穿军大衣的年轻人就是一时兴起,但这股风潮确实对羽绒服的市场有所冲击。笔者在逛某品牌羽绒服旗舰店时发现,以往在这个季节喧闹无比的两层空间门庭冷落。
这一冷场的情景,倒让笔者想到了前不久结束的内地文物艺术品秋拍,也有几分冷。
逛过几家公司的拍卖预展现场,其实场面还是蛮热闹的,各路人士云集一堂,嘘寒问暖之外,少不了对拍品赏玩与切磋。但到了“见真章”的拍卖现场,你争我夺的激烈场面却鲜见。许多拍前重点推介的高光拍品,在场上的表现往往是草草收场,缺少了价格不断攀升的景象。
市场的冷一方面与拍品过于一般有关,另一方面即便是大名头但非一流作品又估价过高的拍品,也很难让买家为其买单,毕竟这年月不宜头脑过热。不过,市场对高精稀的拍品还是偏爱有加的。如中国嘉德秋拍以2.875亿元成交的元代王蒙《涤砚图》、中贸圣佳以1725万元成交的明洪武御制青花云龙纹“春寿”款梅瓶、西泠拍卖以3197万元创近现代书札世界纪录的史学大师陈垣上款信札一批等就是例证。
这也有点像开头提到的军大衣与羽绒服。物美价也好的羽绒服其实也会吸引穿军大衣的人,目前不买或许没有他们相中的款式。一旦市场上有心仪的对象,还是能让他或她心动的。不过买羽绒服与买艺术品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一个是生活必需品,一个是茶余饭后陶冶情操的玩意儿,买与不买显然对后者的要求更高,没有点儿吸睛之处怎能让人倾囊而出?要知道“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
这阵子的军大衣消费时尚或许只是昙花一现,但这种冷静、务实的消费观念还是值得肯定的。其实寒冬下的艺术品市场也需要点务实,无论买卖双方还是拍卖行,都需更加脚踏实地。军大衣热也好,羽绒服“式微”也罢,都不影响人们抵御寒冷,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不能随意跟风的,还需众人拾柴,主动求新求变,暖冬模式才会尽早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