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加入时间:2024-07-15 14:32    访问量:1359    信息来源:

责任者:()大卫·丹穆若什著

索书号:I106/316

 

        一本书就是一个起点。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丹穆若什,致敬《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八十天环游地球》,以书为舟,纵览天下。每天一本书,用八十天的时间,与读者们同游世界,重启我们时代的文学壮游。

        01

        在房间里旅行:致敬经典的文学“逃跑计划”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最初是一个逃跑计划

        2020年春夏之交,全球交通停摆,哈佛大学的丹穆若什教授被迫取消了原定的所有旅行。于是他找到了另一种环保便捷、无拘无束的出逃路径,灵感来自两本书——《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效仿那位傲娇贵族德梅斯特和神通广大的福格船长,丹穆若什教授以自己的书斋为起点,一天一本书,用阅读前往一处处城镇乡野。这场八十天环游的交通工具不再是热气球和大象,而是企鹅”——那个出现在无数伟大作品封面上,我们都熟悉的小小标记——以及其他版本的各种书。

        当这个写作计划被发表在哈佛大学网站上,各国学者、译者纷纷加入,将它们翻译成本国语言。韦尔斯利学院的宋明炜教授携手十七位译者组成护书使者团,完成了中文版本的翻译。他们身处世界各地,也许素未谋面,却每天一同等待新的文章出现、认领翻译任务、细心修订并发表,和丹穆若什教授相隔十四天的稳定时差。物理空间隔绝之时,大家以此保持着某种奇妙的同频共振。

        02

        你好,丹穆若什“船长”! 

        《我的名字叫红》的作者帕慕克是丹穆若什教授的好友,他眼中的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会二十多种语言,足以自由跨越阅读的疆界。

        丹穆若什的书单并不是文学史教程上的经典模型,而是任性地重绘独一份世界文学版图——伍尔夫、狄更斯、普鲁斯特这样的经典大师,也不乏侦探小说、奇幻故事、青春文学

        还有阿拉伯女作家、非洲作家,古埃及诗人的情诗,《圣经》节选,玛雅人的创世之书《波波尔·乌》……包括中国文学,从《西游记》到鲁迅、张爱玲,再到当代的北岛、莫言,都被纳入这幅包罗万象且变动不居的文学地图。

        03

        Surprise!文学迷的“彩蛋时刻”! 

        当他写到中国,作为读者的我们会有一种物理和文化空间的双重亲近感,又难免夹杂着微妙的陌生化气息。以世界文学的视野,在多元文化并置下谈论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熟悉的陌生感最易擦出火花。尤其当你发现,《西游记》和《堂吉诃德》的写作时间只隔了几年,当吴承恩笔下的取经四人组踏上西行旅途,遥远的西方恰好也有一位骑士和他胖乎乎的随从正待出征,是不是觉得心里的文学拼图又咔哒一声拼好了一块?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中,散落着这种美妙而丝滑的bingo时刻。丹穆若什笔下是一张如威尼斯河道般密集交织的巨大文学之网。他是一个无比贴心的导游,不但指给你在地人才知道的小众路线,还给你一份专属指南。在这里不怕迷路,只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你会看到城市是如此这般地影响了作家,作家的言说又重塑了所身处的城市:狄更斯和他的伦敦,普鲁斯特和他的巴黎,张爱玲和她的上海,紫式部和她的京都……

 

        你会看到伍尔夫曾乔装打扮成大胡子外邦使者,用恶作剧表达抗议。几百年前胡安娜修女会写诗会拉丁文还研究化学天文学光学,堪称斜杠女青年。阿特伍德写下当代版埃涅阿斯纪,反转侍女人设,为神话中缺位的女性声音言说。

 

        你会发现《十日谈》中的故事放在当下也毫不违和:一群年轻人聚在一处,用“谈话疗法”打发时间、缓解焦虑。《魔戒》中甘道夫教佛罗多如何应对艰难时世的话语,呼应着伏尔泰《老实人》的结句:“我们应当耕种我们的园地。”

 

        最后的最后,当你沉迷在某处城市街巷,丹穆若什教授又像个技艺高超的脱口秀演员突然出现,一记漂亮的call back让你瞬间从纽约的第六大道穿越到伦敦邦德街,与达洛卫夫人撞个满怀。

 

        在这里,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并没有明显分野。行至波兰,他谈及莱维和卡夫卡,说起自己的犹太人曾祖父就出生于此地附近,“如果当初丹穆若什家族没有离开,去处或许就是奥斯维辛”。

 

        到了印度,他找出自己的伯祖母(一位传奇女性)为泰戈尔画的肖像。到北美时,书单中以青少年为主角的作品比例明显升高——那是他的故乡,阅读启蒙的乐园。在《缅因的早晨》中回到巴尔港,和小赛尔分享换牙的心情。在《精灵鼠小弟》中与斯图尔特同行,鼓足勇气一路向北。和杜立特医生以及他的动物朋友们一起远航,体验到掌握多门语言——尤其是动物的语言——有多重要。

 

        04

        流动的文学盛宴,重新链接人与人、文明与文明 

        “书籍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丹穆若什教授完成了自己的旅行计划,我们则从中找回了生活的秩序感。这是一次对世界文学宝藏的私人整理,如宋明炜老师所言,为五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文明建一座纸上的记忆宫殿。而同时,这也是一份特殊时期的记录。人们的某段集体记忆,默默生长着,渗透进字里行间,被保存,被重述,也在某种程度上被治愈。

        时隔四年,这个独特的写作计划如今变成了一本书,有了自身的实体形态,又开始了它自己的全新旅程。而我们当下面对的,是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世界。旅行在复苏,物理空间上又可以自由来去,其他则未可知。但至少,这一场多元而丰盛的流动的文学盛宴,可以提醒我们跨越疆界,彼此链接,不至于只聆听一种故事,或陷入相互隔绝的当代巴别塔。

        丹穆若什教授在书中讲了一个小八卦:大学里有一门课的阅读材料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早就读过,因而有空闲去参加校内合唱团的活动,在那里邂逅了他未来的伴侣——如今他们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这一切某种程度上归功于他读过柏拉图——你永远不知道,一本书会在什么时候改变你的一生

        的确如此。加入这场文学壮游吧,也许你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人生之书,遇见某位同行者。

        又或许只是体验一下,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重生,一种记忆在另一种记忆中穿梭,是何等美妙。

 

        (转自豆瓣,作者邹滢


上一条:《江湖的倒影》

下一条:《人间信》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