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摘 生活资讯 经  济 健康饮食 科技数码 家庭教育  
 
首页 > 报刊文摘> 生活资讯 >做事畏首畏尾?别怕,“次优理论”为你壮胆!

做事畏首畏尾?别怕,“次优理论”为你壮胆!

加入时间:2024-08-09 13:53    访问量:1013    信息来源: 中学生博览 2024年7期

  生活中有些“打击”往往来得出其不意——

  选择了豪华版补习课程,上了却发现,竟和价格一般的补习课效果没差别;想看场表演,无法负担VIP座席,咬牙买下680元一楼偏僻座位,却不及人家480元的二楼座席看得开心……

  一个劲儿地朝“最优”努力,反而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经济学的“次优理论”会给你答案。

  讲“次优”之前,先讲讲“最优”。“最优理论”又叫“帕累托最优”。通俗地讲:如果要想让一群人的福利变好,就必须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可谁都不想被牺牲啊,还是保持现状最好!那证明,此刻的福利状态就是最好的了。

  反过来说:如果可以采取某些方法,在不牺牲任何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一群人的福利变好,那显然,我们应该允许这种情况发生!那也意味着,此刻的状态不是“帕累托最优”!

  现实生活中,“最优”往往很难实现——比如,地球就这么大,我们没法人均拥有一座庄园;科技水平不够发达,我们无法实现更高效的产出……这时,“退而求其次”才是明智的。

  那么,哪个选项才是“最优”之后排第二的“次优”呢?

  我们假设,要实现“最优”,必须具备10个要素,比如金钱、精力、时间、阳光……只要有一个要素没有,就无法实现“最优”。这时,我们考虑两类“次优”情况,一类是具备了9个要素的“次优”(相当于就缺了一个);一个是只具备5个要素(相当于缺了5个)的“次优”,这时,我们该选哪个呢?

  “当然选前者!”你肯定会脱口而出。且慢!经济学家研究发现,这两个“次优”很可能是没有差别的!要讲清其中的原理,还涉及向上弯曲的无差异曲线以及方向相反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等知识,我们在此不作展开,但理论的关键就在于,要实现“次优”,其实无需“万事俱备”,只要“条件够用”就行!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最优”的前提条件都想象成了“1+1”的简单叠加,事实上,“最优”并不是所有条件简单加总形成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倍增或者抑制的关系——比如,想评上优秀班集体,要求是:第一,所有人都身体健康;第二,所有人都成绩优异。可现实中,成绩优异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些抑制,比如近视。

  另一个例子是中药。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一个中药方子里,有的药存在,并不是拿来给人治病的,而是专门用来抑制其他药的副作用的,也就是中医上的“相生相克”——比如,丹参和白芍常常一起用来给人安神。其中,丹参能活血,白芍则养阴,两味药一同服用可以互相制约、联合生效。若只吃其中一味药,那反而会坏了身子!

  所以,追求“次优”的时候,并不是说所有条件越靠近“最优”就越好——当我们试图配制“最优药方”,但有一味药遍寻不得的时候,那剩余的配方也必须随之改变,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原配方进行制作。

  经过上面的解释,“次优理论”其实也可以叫“够用理论”。“最优”是娇生惯养的孩子,要万事俱备才能生效,是“完美主义者”;“次优”不同,条件绝非越多越好,很多时候简简单单反而事半功倍,关键在于到点子上,够用就行!

  当然,“次优理论”不是鼓励我们“摆烂”,也不是鼓励我们追求“缺陷”,而是告诉我们,生活里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在各种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科学辩证地寻找最合适的方法,不要一个劲死磕“理想状态”,甚至不动脑筋地照搬“理想条件”。

  特别是在现实世界中,理论意义上的“最优”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了才动手,有时候,顾虑万千,不如放手一搏!你会突然发现,“次优”其实也是一种“最优”,就像我们常说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下次别再畏首畏尾了,让自己去实践里收获勇敢和真知吧!

上一条:尊重别人的边界

下一条:家人突发昏迷,我该怎么办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