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护航高原雏鹰 陪伴学生一同成长
加入时间:2024-09-19 10:23 访问量:494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这些年来,既是我陪伴学生长大,也是他们陪我一起成长。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度过了最难忘的时光。”她是西藏班学子们追梦路上的引路人,也是他们可以倾诉烦恼的知心朋友。她就是勒流江义中学初三级西藏班班主任、西藏部德育助理郑丹丹,也是学生们口中的“郑妈妈”“丹姐”。
对于这些称呼,郑丹丹都欣然接受,这也是多年来她与学生们深厚情感的见证,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14年中,有6年她都在西藏班教学并担任班主任,自己的教学生涯已与这些“高原雏鹰”紧紧相连。
今年教师节,在顺德区第31届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颁奖仪式上,郑丹丹接过“顺德区十佳班主任”荣誉证书的一刻,心里充满欣喜与自豪,对她而言,这份荣誉是西藏班整体团队努力而来的结果,同时是对自己这么多年教育工作的肯定。
“这份荣誉既是激励也是鞭策,我想一直留在西藏班教书,把这些来自高原的‘雏鹰’们培育好,帮助他们朝着自己的梦想展翅翱翔。”郑丹丹的想法真诚而质朴。
生活中细致入微
让西藏学子“亲其师,信其道”
2019年,郑丹丹开始接手西藏班的教学工作,彼时的她充满好奇与兴奋。“我之前一直教的是广东的学生,突然要接手一批来自高原的学生,教育对象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很好奇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是怎么样的,也非常想走进他们的世界。”郑丹丹说。
然而实际情况却比郑丹丹设想的要难,西藏学子们从青藏高原跨越几千公里来到广东,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适应岭南地区的环境。首先是天气,相比高原上的寒冷,广东的气候对西藏学子而言十分湿热,并且在饮食上,广东的饮食相比在西藏要清淡得多,许多学生刚到学校时都需要花上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
郑丹丹介绍,西藏班的学生刚来广东时,基本在12岁左右,正是渴望得到父母关注的年龄,但如今他们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沟通。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加以留意的话,学生们很容易产生被忽视感。
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郑丹丹将重心放在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上。她主动承担起学生父母亲的角色,每时每刻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的行为细节处留心,如果哪位学生有心事,或者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往常不一样,郑丹丹都会上前详细询问其身体状况,关心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学生生病,郑丹丹会煲粥给学生吃,陪着学生聊天,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怀;每逢节日,郑丹丹则会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感受家的温暖:每月都会为当月过生日的学生举行班级生日会,在元宵节时煮汤圆给学生品尝,中秋节则准备一个巨大的月饼庆祝,春节她又会组织学生包饺子、煮饺子,让每位学生都能心满意足吃上满满两大碗。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郑丹丹在教育工作中信奉的一句话,长时间与学生们的朝夕相处,也让彼此距离慢慢拉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觉得我特别细心、特别温暖,便会主动想着靠近我、亲近我,把我当成他们的妈妈一样,有什么心事会主动跟我分享,自此也建立起牢固的情感联系。”
教学中探索创新
为“高原雏鹰”插上追梦翅膀
在学习的漫漫长路上,郑丹丹也永远和学生们一起奋斗。
中考备考期间,每天早上6:20,郑丹丹便准时出现在课室,迎接她的学生们,不管刮风下雨,她都坚持到中考结束。她的付出与努力,学生们都看得见、感受得到,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激励。去年,她所带的西藏班170班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除了在学习中做好表率,郑丹丹也善于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因为孩子们是从西藏来的,学习方式与这边大不一样,所以不能用以往的教学经验代入,而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式。”为此,郑丹丹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在课堂上循序渐进,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像“打游戏过关卡”一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以打造情境的方式将其牵引到问题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郑丹丹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找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到讲台上充分展示自我。“我经常会在课堂上问学生是否有不同的想法,举手的学生哪怕回答错了,我都会给予肯定,所以很多学生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在郑丹丹看来,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都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源,能够为老师们展示学生各类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提升学习效率。
郑丹丹也经常利用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既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她还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心理辅导等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和进步。
对于未来,郑丹丹坦言想继续在西藏班任教,在努力推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学科融合以及活动的多元形式教育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正是凭着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让郑丹丹成为学生们心中最尊敬的老师和最可信赖的朋友,她的笑容如同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让每一个西藏学子都能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