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缓慢的归乡》

《缓慢的归乡》

加入时间:2024-10-17 09:59    访问量:538    信息来源:

责任者:(奥)彼得·汉德克著

索书号:I521.4/73

 

据说文学是对现实和生活的关切,但现实和生活的内容和主题是有限的,触及路径与面对方式不仅已被既往作品充分探索过,而且甚至被其他各门学科归类了。说教的关切方式早已过时。关切的形式比关切的内容更加重要,作品可以不展开情节,可以没有人物、环境,甚至可以不提出问题,但绝不能给你结论,它迷惑你、触动你,扰乱你的头脑和正常生活,让你无所适从和忧愁,然后立刻扔下你不管了,你竟然得到了一种自以为崇高的艺术体验。这是一个买椟还珠的游戏。

形式需要阅历,需要探索,需要不妥协,然后需要接受,终归需要自我诚实,你终将成为你将会成为的你。汉得克早期的《大黄蜂1966》《无欲的悲歌1972》《短信长别1972》《真实感受的时刻1975》《左撇子女人1976》虽然语言上已经具有了个人风格,但是尚未脱离叙事情节的制约,总还想多少讲些什么,但是一讲,就是刻意,就是痕迹,神散形不致。《缓慢的归乡1979》就是汉得克的自我实现的时刻,他探索过了,诚实接纳了自己,写情节就是写不好嘛,那就不要写,实在减无可减寥寥无几的几处情节也要隐藏在句子之间让你去猜。汉得克自此放下了自我创作的成见,让文本在纯粹的形式主义中得到升华,汉得克释放了自己标志性的叙述方式,让叙述凌驾于文本之上,成为叙述本身的全部,汉得克典型的叙述主题:大自然、漫游、幻想,不再具有文本上的功能性,而是一种没有尘世痕迹的纯粹的形式,灵动的语言、充满想象力和张力的叙述、句子间机智的跳跃、精妙而疑窦丛生的用词,这种高度创造性的、开放与可扩展的拒斥读者的形式不断消解着文本的意义,让你一次次产生共鸣,汉得克就这样把读者硬拉进来:你必须放空自己、缓步前行,你必须进行二次创作,照见你的心,你才能读出你自己的意义,否则你什么也读不到,同时,你读出的意义与我汉得克无关。汉得克自此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并一以贯之延续到其后续作品中去。

更夸张地,汉得克竟然能让这样的叙述与作品主题交相辉映,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对一个作家,《缓慢的归乡》当然是发现并回归个人风格之乡,自我放逐在大自然中漫游、幻想,沉浸于大自然博大无声的宁静,沉浸于绝对的孤寂,沉浸于深刻的洞察与自省,积极的颓废,深刻的无拘无束、自由与解放,不带自我成见,任由螺旋自我强化的自我欺骗产生自我系统性偏见,然后接受它,成就个人风格,大自然与索尔格互相教会了对方生活。考虑到汉得克24岁便写了《大黄蜂》,37岁才找到自我,缓慢?也挺快。汉得克接下来又用人话写了《圣山启示录1980》,详细描述了其自我实现的过程和实现的文学观、艺术观,这是一位艺术家对自己敲开艺术大门时刻的过程记录,第一章标题就是大弯路,哈哈哈。《痛苦的中国人1983》,站在门槛的观察者,观察现代社会生存的重大命题:孤独、爱、存在、虚无,观察出来什么?你站在门槛,犹疑不定,既没进去,也没出来,观察了个寂寞,或者说读了个寂寞,是吗?至此,到《去往第九王国1986》就顺理成章了,人类智识的形式主义的底层,就是词汇、语言和叙述,汉得克在这里用词汇、语言和叙述赞美了词汇、语言和叙述本身,纯粹而有力。文学就是文学本身,叙述具有的力量不来源于其意义,叙述本身就是意义,这就像音乐就是音乐本身,音乐具有的力量不来源于其意义,音乐本身就是意义一样,艺术因不断的在前人基础上的丰富、创造、突破、积累,逐步脱离了功能性范畴,成为能够自循环的智识本身,成为人类造就的辉煌的高度理性的感性体验,纯粹而有力。

飘然欲去的脸!

我脚边的石头将你送到近前:

沉醉于它们之中,

用它们压住我们。——缓慢的归乡,P172

(转自豆瓣作者:用户6947520417)

上一条:《骂观众》

下一条:《月光的合金》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