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叶嘉莹论苏轼词》

《叶嘉莹论苏轼词》

加入时间:2024-11-27 09:18    访问量:409    信息来源:

责任者:叶嘉莹著

索书号:I207.23/400


苏轼手稿”“叶嘉莹,这三个词,任哪一个跳入眼帘都会拨动心弦。

诗词的女儿“遇见”超旷的先生

她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是诗词的女儿,是中国最后的女先生,也是中国近代继王国维之后最重要的诗词大家。

致力于推广中国古典诗词70余年,曾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她是中国当今文坛不可错过的珠玉之声——叶嘉莹先生。

这是她能被镁光灯照射到的人生一面。而另一面,却是一个女人多舛苦难的一生。生于书香世家,赶上山河破碎,经历残酷战争,饱受颠沛流离。年幼丧父,大学前丧母,晚年丧女。本能成为避风港的婚姻,迎接她的却是长达几十年的家暴和漠视。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贯穿一生的诗词,是怎样支撑她熬过这苦难重重的岁月?在先生手稿里,流动着怎样的文字温度?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何况这本是论苏轼,那位吟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更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先生呵。

两颗豁达柔韧的灵魂,跨越了千年的时光相逢。叶先生的笔下,当如何评这位苏先生?

清风拂面读诗词

书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偏理论概括,从宏观层面讲述苏轼词的来龙去脉,对苏词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总结,共分为三论展开。

第一论:主要讲苏轼词的缘起。苏词受柳永词影响较大,又自有风格。意象高远,并无萧瑟凄凉之情,其情与景的关系,乃是作者天性中超旷之胸襟与外界超旷之景物见的,即景即心之融汇。为五代以来一直为艳科的小词,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的重要作者。

第二论:主要讲苏轼之词的特点。苏词虽以超旷为其主调,然其超旷之内涵却并不单纯,其写儿女之情者,是用情而不欲为情所累,故当观其入而能出之处;其写旷逸之怀者,则又未全然忘情于用世之念,故又当观其出中有入之处;至其偶有失之粗豪浅率者,则是高才未免于率易之病,固当分别观之也。

第三论:重点讲苏词音律之美。这部分内容比较专业,对热爱古诗词的朋友练练诗词鉴赏基本功有裨益。苏轼有不合一般外表格律之处,却有其自己所掌握的韵律之美的基本质素。

书,淡淡小雅,横版,左侧是先生手稿,右侧是对应的印文。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学者治学的风骨,不论是叶先生还是她笔下的苏轼,阅读者得到多重能量加持。仿若风从林间来,松木清香拂面,提神醒脑,欣然阅之,妥善藏之。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2018年起,叶嘉莹陆续将自己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01016日,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正式上映,片中主角就是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这是叶嘉莹唯一授权的传记电影。

她曾在《国家人文历史》中回忆了自己的读诗历程,提到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一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她的一生正是此句最好的注解。

古典文学的智慧与内涵,与性格里的坚韧淡泊,融会贯通。今时今日,我们读诗词,读叶嘉莹,读苏轼,何等应景!

(转自豆瓣作者:青时)

上一条:《寸心如水月》

下一条:《叶嘉莹说诗词之美》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