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11-29 12:41 访问量:549 信息来源: 视野 2024年18期
委婉含蓄
古有言:“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称,本是“官方称呼”“通用称呼”的意思——“雅”,是当时朝廷官吏和公卿大夫们所推崇的规范样式,也是朝廷大力推广的“标准”样式——却因公卿士族在言行举止中强调举止有礼、言辞避讳和委婉含蓄,逐渐变成“别称”和“美称”。如《荀子·荣辱》中所言:“君子安雅。”唐代杨倞注释:“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雅”与美德挂钩后,“雅称”一词便也有了更多“美”的内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自古重义轻利,文人士大夫认为金钱既粗鄙又俗气,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离不开钱,不提钱又不行。因此文人墨客给金钱取了许多委婉含蓄的雅称,如孔方兄、青蚨等。
孔方兄很好理解,“孔方”即为钱币外形圆而内有方孔,“兄”即言兄长。西晋的《钱神论》里便有这样的描述:“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青蚨是一种传说中的虫。汉朝刘安的《淮南万毕术》中记有“青蚨还钱”一条:“青蚨一名鱼,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
可以看到,在这个神奇的“术”里,由于青蚨母子相依的属性,涂着青蚨虫血的钱币都会自行飞回。人们都希望自己的钱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青蚨”便成了钱的雅称。
除了不愿直言钱财,生死疾病也一直是人们所忌讳的,因而当涉及生死、寿数时,便衍生出许多雅称。
谈及年龄,有豆蔻(女孩十三四岁)、弱冠(男子20岁左右)、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古稀(70岁)、期颐(100岁)。
谈及王侯逝世,用“薨逝”。谈及别人的逝世,用“谢宾客”。“谢宾客”,字面意思是谢绝宾客不再相见,实则是含蓄表达人的离世。
长辈离世,则用“见背”。这个词不仅表明了死者的身份,也表示说话之人对长辈的敬重。
而当言及不愿直谈、难以启齿的事物时,古人也会用雅称将其美化一番,诸如“如厕”称为“出恭”,“工资少”是“鹤俸”……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这种雅称,也属于委婉语的一种。
使用这般含蓄委婉、美好中听的雅称,一是能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之感;二是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之感;三是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之感。善用委婉语,也是文人墨客修养高的表现。
诗情画意
说到吟诗作赋,其实很多雅称都来自古人的诗情画意,他们将之应用于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之上,使其变得诗意美好。今天的我们在熙攘红尘中向往诗和远方,却不知自己缺少的也许只是发现诗意和美好的眼睛。
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被古代诗人咏过的,几乎都有其独特的雅号。
琴作“绿绮”“焦桐”,下围棋是“手谈”“坐隐”,书多而博学之人称为“经笥”,画为“丹青”,酒称“杜康”,落花称“虹雨”,茶号“不夜侯”。
竹子遇风摇摆的姿态,叫“竹笑”。漫天飞的既是雪,也可称“寒酥”。
很多人知道猫的雅称是“狸奴”“衔蝉”,因黄庭坚的诗句“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而来。
那狗的雅称,你知道吗?是“韩卢”。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蜗牛雅号“篆愁君”。下雨天蜗牛频出,地上留下蜗牛爬行的痕迹,酷肖篆书。阴雨绵绵之时,诗人的愁绪被蜗牛足迹勾起,故得此雅称。
除此之外,颜色也有很多别有意境的称谓,如“鸦青”“荼白”“藕荷”“天水碧”等,读来便觉如临其境,诗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