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11-29 12:53 访问量:368 信息来源: 食品与生活 2024年10期
“秋燥”来袭,人们常常会感到口干舌燥,于是本能地去喝水缓解这种不适,可奇怪的是,明明刚喝了水,为什么又觉得口渴呢?那可能是因为你的“水”喝得不对。
水喝得够不够,身体会告诉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三十一条指出,足量饮水是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日至少饮水1700毫升,女性至少1500毫升,从事高温或重体力活动者,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水喝得够不够,机体是否缺水,我们可以根据口渴、排尿次数和排尿量、颜色来判断。
1、口渴
当感到口渴时,其实说明身体已经明显缺水。因此,应主动提前喝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
2、排尿次数和排尿量
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与水摄入量密切相关。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数为4~6次,每天排尿量为1000~2000毫升,每次排尿量约为300毫升。当排尿次数和尿液量比平时减少时,提示水分摄入过少,机体可能处于缺水状态。
3、尿液颜色
健康成年人的尿液颜色是透明的淡黄色。当饮水过少时,尿液颜色会加深,并随缺水程度的增加而加深。
身体缺水时,需要补充的实际上是“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体液中以离子形态存在的物质,主要包括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经历高温或者运动大量排汗后,猛喝白开水或者可乐等饮料,并不解渴,甚至会越喝越渴。这是因为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饮水反而造成体内电解质稀释,会产生饥渴感甚至眩晕、乏力等症状,此时应适当补充电解质。
1、自制淡盐水
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最先要补充的矿物质是钠,淡盐水是最优选择。医用的口服补液盐III为低渗溶液,它在小肠的吸收更迅速,能更及时有效地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参考口服补液盐III中钠的含量,可以在1升水中添加3~6克的盐,再加少量糖或蜂蜜调节口感。水温30~40摄氏度为宜,即喝起来水是温的但不烫口。
另外,茶水、100%果汁和蔬菜汁中均含有钾,只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盐来补充钠,即可作为补能量和电解质的饮品。
2、电解质水
注意,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解质水实际上是含有电解质成分的“饮料”,选用时:
·关注电解质成分及含量,包括钠离子、钾离子等。有些电解质“饮料”中可能钾含量较低或钾含量缺失,根据《运动饮料》(GB15266~2009)中要求,钠含量应为50~1200毫克/升,钾含量应为50~250毫克/升。
·可选购含糖的电解质水。一定量的糖可以让小肠更好地吸收水和电解质,但最好选择低糖。《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高于5克/100克(毫升)时,产品标签中可声称“低糖”,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不高于0.5克/100克(毫升)时,产品标签中可声称“无糖或不含糖”。
电解质水并不适用所有人和所有场景
1、以下人群补充电解质水要慎重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合理纠正电解质紊乱。
·高血压患者不建议日常饮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正常高值人群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每天钠的摄入量应小于2克。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人群需要注意糖的摄入量,否则可能间接影响血糖稳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钠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克以内。
2、发生脱水时,应及时送医
电解质流失过多未及时补充时,机体易发生脱水现象,如产生呼吸急促、恶心、烦躁易怒、肌肉抽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觉、昏迷等。此时自制电解质水和电解质饮料都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应尽快送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液盐进行治疗,其浓度配比经严格控制,更适合人体肠道吸收,补充电解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