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我在北京送快递》

《我在北京送快递》

加入时间:2024-12-16 16:05    访问量:187    信息来源:

责任者:胡安焉著

索书号:I253.3/112

 

看到好多人推荐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以为是一个快递小哥描述日常生活的记录。昨天再次被推荐的时候,一鼓作气看到停不下来,可以说是最近少有的让人阅读体验这么好的书了。看完我可以这么总结,这是一个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的上班族,而且应该和我一样是80后。他做过美术编辑,也卖过卤菜奶茶,也卖过女装,也在高端自行车店干过……而送快递只是他最近的一段经历罢了。

开始的时候,觉得文风略显质朴,后面内容徐徐展开,作者平实的语言里加入了一些不动声色的自我调侃和幽默,有时候也冷不丁会有一些讽刺。更难得的是作者的很多想法,是他观察之后思考得出的想法,不人云亦云,也不是空中楼阁的鸡汤文字,而是在他身体力行做这么多工作的基础上,真切地提炼出来。在作者的身上,我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因此格外有感触。

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对自己定位非常准确,是个不善于也不想和人打交道的人,想必很多人也这么认为自己吧,但是作者是真的在每一份工作中都感受到了自己的个性,在强烈地抗议。比如销售类的工作,作者都不适应,既不喜欢满脸堆笑地迎接客人,也怕和别人接触时间长了让人失望,所以无论是卖潮牌衣服还是自己开店卖衣服,都不算特别成功。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温不火不积极也不高调的人,却偏偏很招用人单位喜欢,无论在哪儿,都有人想留下他,或者把他挖过来,因为他不争不抢的性格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这点在车店里尤其明显。

我认为对车店的这段经历描述十分有意思,一个团队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老板娘Y虽然卖自行车,但是却不热爱自行车,虽然比普通顾客懂多一点,却被热爱骑行的车友所鄙视——别人都是爱好,她却是真当成生意来做的。要问认真做生意有什么不好?大概就是用力过猛,用店内人的话所说,用hard sell的方式强行推销,苦也是苦了自己。她既性格不稳,东西乱放,想一出是一出,还留店内的人加班,又想笼络人心,常常请店员吃饭。即便如此,店员仍然都和她离心离德,还甚至偷店内的东西报复她。因此,作者是她唯一可以信任的员工,可是当她要提拔作者当副店长的时候,作者想到前任被骂的样子,还是婉拒了。在社恐看来,站站店,搬搬货,就可以了,一旦要面临过于挑战的生活,也就罢了。

我觉得人如果能够认清自己不适合做什么,其实已经超越大部分人了。很多人是在不适合自己的岗位干了一辈子,但是没有办法。之前在培训课上也提到过,虽然我们鼓励diversity(多元化),内向的人也可以做很好的工作,但是现实生活中,内向就是不被鼓励的品质,内向的人也会自我退缩。其实这都没有错,好比作者写的。

职业没有规划

作者没有按照时间线地介绍了自己干的十几份工作,有些工作时间真的很短,可能半年都没有,而且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从上海便利店员工到潮牌店店员到加油站员工……然后微信读书可以看到别的读者评论,说作者这么频繁地跳槽,没有职业规划,太任性了。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很多HR对我的评语,虽然我也没有这么频繁的跳槽,但是在他们看来已经是非常jumpy了。我无论如何告诉他们都没用,比如过去两年本行业创业公司都在裁员,裁了三分之二,公司裁员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员工的稳定性。但……反正你没有在一个岗位上牢牢坐上三五年,你就是不负责任的人,至于你每天是如何如坐针毡,被PUA,被边缘化,这都无所谓,只要简历好看

而对于不太追求学历的这种工作来说,大家对跳槽的容忍度就高多了。工资不高,福利一般,用人单位也知道来的人呆不太久,也无需太久。就算你画饼说体力活干久了能学到东西,也不太可信吧?像送快递这种对于效率、体力还有服务态度都有要求的活,干久了已经让作者快抓狂了,变成一个情绪暴躁快要一触即发的人,我相信无论是谁都是这样,送快递也好,进厂也好,摇奶茶也好,大家都在此短暂停留,短暂打工,然后寻找下一段的突破是什么

也有人说,职业规划是需要有信息门槛的,需要人指点的,此处我很同意。作者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父母从一开始不能给自己什么帮助。像上一代所有的老实巴交没跟上社会变迁的父母一样,只要求子女做一个同样老实本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至于怎么混社会,是没有经验的。作者连如何与人打交道都不知道,更何况职业规划呢?

关于职业规划,我这些年来的另一些思考,就是你的规划,是否能赶得上社会的变化?非常巧合的是我刚毕业其实也是做杂志编辑,只不过是文字编辑,但是现在杂志什么样,大家也清楚。作者在做杂志美术编辑的时候,也跟着学画画,练基本功,但是当时纸媒已经江河日下,很快单位无以为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转型?作者不是没有去学PSCAD,但是这列快车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搭上的?

拿我自己的职业发展来说,前十年赶上了外企扩张的日子,大家都过得不错,所以在外企发展就是最稳妥最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两年随着政策出来,立刻就砍产品线,大量裁员,同时也在招人。而外企一直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说我要规划,我居安思危,我不能做随时被人替代的销售,那么怎么规划呢?努力是努力了,坑是不是适时地出现?有可能没熬到那一天又被优化了。在脉脉上看某互联网公司前高管怒斥:规划个屁!你们公司的规划呢?要按照规划来,现在早该上市了吧?还问我的规划?

工作与自由

就像开头说的一样,不是一个快递员在工作了一天,辛苦之余,写出了一本书;而是一个一直阅读,一直思考的人,碰巧做了快递员。很难想象这个人在平时工作之余,在那么沉重疲惫的一天工作后,还有时间和心情读《尤利西斯》,在服装店没有客人的时候,读海明威,大部分人应该只想打一把游戏或者刷短视频吧。这种反差让人觉得他可敬起来,他却觉得读书不过是庇护之地,是他的心灵自由栖息的地方。

让人痛苦的是做不热爱的工作,但是为了生存却必须让渡自由的空间,问题是这个比例得多大?太忙了就看不了书,看书多的日子就没有钱,好在作者并不是一个充满世俗欲望的人,没有钱的日子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

原本想说一些,没想到竟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感谢读者,给我很多思考。


(转自豆瓣作者:铲铲)

上一条:《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下一条:《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