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摘 生活资讯 经  济 健康饮食 科技数码 家庭教育  
 
首页 > 报刊文摘> 家庭教育 >怎样矫正孩子攻击行为

怎样矫正孩子攻击行为

加入时间:2025-02-21 17:00    访问量:12    信息来源: 家庭医学 2024年22期

  每个人都想做好自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当人们的这种期望得到尊重时,心情就会比较平和。相反,如果这种期望无法实现,人就会感到不满。心理成熟且健康的成年人会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儿童却可能直接表现出攻击行为,比如摔东西、抢东西、咬人、打人等。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没有敌意性伤害别人或破坏物体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和非身体攻击两种。身体攻击包括打、推、咬、踢或从别的孩子那里抢夺物品等;非身体攻击主要是言语攻击,如通过讥笑、讽刺、诽谤、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欺辱。儿童的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儿童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形成。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起因于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另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挫折可以引起攻击性行为,但不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他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更主要的是从社会上学到的,例如模仿等。早在1961年,班杜拉把幼儿园的孩子分成两组,让一组孩子看一些成人对充气塑料玩具所采取的一些新奇古怪的攻击行为的特制录像,而另一组孩子看的是没有这种攻击行为的一般录像。看完录像后,班杜拉让所有孩子都玩这种充气玩具,结果那些看过特制录像的孩子几乎都对充气玩具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只看一般录像的孩子却较少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看过特制录像的儿童所表现的攻击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录像中那些新奇的攻击行为。于是班杜拉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模仿的结果。基于这种认识,现代矫治方法主要还是从控制环境和惩罚两方面入手

  首先应控制环境的影响。孩子的许多攻击性行为是从社会环境中学到的,其中电影、电视对孩子的影响之大超乎人们的预估。有些孩子着迷于一些武打片,原先好动的孩子一看到武打片也会眼睛发直。有的父母非但不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反而以孩子能安心坐下来为满足,认为这总要比调皮捣蛋好。其实不然。这些孩子会很快学会一些电视中的攻击性行为,以后的坏行为会更多,破坏性更大。所以适当限制孩子看一些凶杀、武打的录像及电视是必要的。同时,家长也要做进一步的反思,孩子身上的其他攻击行为自己有没有,比如骂人、生气、摔东西,如果有,要想办法改正,为孩子做好榜样。当孩子模仿影视中的攻击性行为时,首先要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发展到了哪种程度。孩子一开始的模仿行为,其目的可能并不在于攻击他人,而是想通过模仿这种行为达到自我表现的需要。这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引导为主,可以鼓励儿童模仿影视中的一些积极行为,而对攻击性行为进行批评。当儿童出现这些攻击性行为时要进行否定性评价,甚至给予处罚。当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发展为道德品质问题时,家长要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其次是关禁闭。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关禁闭对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处罚的原理在于: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将孩子隔离起来,使他得不到任何强化信息辅助环境,那么这一过程本身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一种负强化。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把孩子关起来时,不要有任何表情,且对孩子说:你独自想想你做得对不对;禁闭时间不宜过长;必须对孩子说明关禁闭是由攻击性行为所引起的;在处罚攻击性行为的同时,家长和教师应强化儿童其他积极的行为;不要当着外人的面关孩子的禁闭,因为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年龄较小或偶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不宜用关禁闭的方法。

上一条:名校贬值,是一种回归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