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点亮社区 以爱心传递文明
加入时间:2025-07-21 11:49 访问量:97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夏日傍晚,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笑声不断,一场“小小砖匠”墙艺手工课堂在此开展。约30名青少年在“众德社”公益导师黎小聪的讲解下,深入了解古建筑的墙体构造与文化内涵,黎小聪的妻子林小丹则协助课程实操,夫妻俩合力通过有趣、有料的手工课堂,让青少年在接触艺术的同时体验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碧江社区,提起黎小聪家庭,街坊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作为拥有10年党龄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夫妻俩将公益融入家庭基因,从支教山区到社区服务,从扶贫助困到美化家园,他们不遗余力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用文化艺术与公益慈善滋养社区,用行动诠释“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
“公益课堂”浇灌社区文明之花
“做公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自身有这个能力,更应该为社会服务。”黎小聪告诉记者,在碧江社区引入社工服务之前,他便和妻子林小丹每年带领机构的教师们到雷州进行支教,在简陋的条件下组织当地学生开展艺术课程,他与团队筹款捐赠专业电子琴、古筝、书包和教具等物资,让当地学生也能感受艺术魅力。
而在社区引入社工服务后,夫妻俩就成了社区服务的“铁粉”,只要有需要的地方,他们都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暑假这80节公益艺术课,我承包了!”生于斯长于斯,黎小聪对家乡的热爱,化作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
2022年,他牵头成立社区自组织“众德社”,刚开始只有26名公益导师。发展至今,导师人数已增至56名,覆盖了美术、音乐、科技、法律等领域。同时团队依托各类阵地载体,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在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公益课程的同时,常态化开展展览培训、观影讲座、亲子阅读等社区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翻开课程表,这个“草根团队”的用心令人惊叹:针对儿童开设非遗体验、古筝启蒙等艺术课程,为长者设计专门的唱歌课程,邀请律师开展普法课堂……“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公益课程中,见到社区居民学有所成的喜悦,我们自己都开心,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享受。”林小丹说。
一年内,该机构在寒暑假期间已为社区儿童提供了琴棋书画、科技、法律、社区历史等15种以上的课堂,惠及约1500人次,其后不断扩展至社区长者、妇女等受众群体。
做公益难免会占用个人时间,对于如何平衡好公益事业与家庭生活的问题,黎小聪表示,希望以实际行动为街坊邻居带来幸福感,只要社区有开展公益教育课堂的需要,他们都会积极参与,以身作则感染更多人投身公益行动。
“微光成炬”照亮社会温暖底色
自2018年起,黎小聪家庭坚持6年不间断为怀集县沙田村贫困户的李同学进行就学资助,每年捐3600元的资助金,以拳拳初心帮助贫困学子持续求学。而这,只是他们公益拼图上的一小块。
2022年“圆梦计划”中,黎小聪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改造坐厕。得知老人因蹲厕不便长期忍受痛苦,他自费购买并主动联系改造坐厕,安装防滑扶手。“从此老人家如厕方便且更安全了,党员就该解决群众这类‘急难愁盼’问题。”朴实的话语背后,是黎小聪参与社区困难家庭帮扶的坚持。
除此之外,黎小聪还利用平时空余时间参与社区美化家园活动,带领社区青少年进行墙绘,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社区,让他们感受社区的温暖,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
将文明之风润泽家庭,黎小聪、林小丹夫妻一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为两个孩子作出榜样。林小丹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把公益活动变成“家庭任务”,比如周末去社区墙绘时,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参与,让他们帮忙递颜料、擦工具,在孩子心中种下公益慈善的种子,“对家庭来说,公益让我们更和睦,一家人一起做善事,心贴得更近!”
从三尺讲台到广阔社区,从艺术课堂到城市文明建设,黎小聪家庭用“小家”之力筑起“大家”之爱,他们的故事印证:最美的家风是奉献,最深的幸福是给予。“一个家庭的小善举,能变成一群人的行动,最后整个社区都会充满善意——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文明’。”黎小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