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调度的“最强大脑” 翻盆倒罐的“防蚊尖兵”
加入时间:2025-07-28 11:12 访问量:44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近期,顺德出现多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全区上下迅速投入蚊媒防控阻击战。在伦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丰站站长陈毓民的身影格外忙碌。这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新发展党员,既是保障防控体系高效运转的幕后“枢纽站”,又是奔走村居清理积水、宣讲知识的“防蚊尖兵”,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本色。
精准调度衔接,实施“三个提前”
“任务通常都很急,防疫群里一收到通知,就要马上组织入户!”陈毓民负责长丰卫生站疫情防控队的综合协调与调度衔接,是连接各环节的“最强大脑”。他说,暑假期间,不少队员都有孩子需要照顾,叠加繁重的防控任务,让人手调度难上加难,“我们既要维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诊疗,又要确保每天上、下午甚至夜晚和周末的入户排查力量,唯有顶着压力,‘支援’与‘开诊’双线作战两不误”。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陈毓民开启“倍速模式”,确保政令畅通、信息精准、服务到位,同时身先士卒,发挥带头作用。当伦教健共体发出防疫集结令时,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牵头实施“三个提前”:提前组建先锋队、提前进行精准岗位培训、提前做好思想动员,确保能迅速“重兵压上”应对突发疫情。“我们的队员一开始不了解事情的严重性。”他补充道,“所以我们在会议上一次次强调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队员们的积极性、责任心”。
在防疫一线,通过科学划分作战梯队及作战网格,实行“早午晚巡访”工作制,医务人员走乡入户,奋战于各大社区,为广大群众提供入户宣教、清理积水、防蚊灭蚊等工作,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问题上报、任务派发、整改反馈的管理闭环,筑牢蚊媒防控的“健康墙”。对于排查出的卫生黑点、卫生死角,他们在清理后,还会拍照记录、留下定位,以便后续开展“回头看”行动。
日常清源灭蚊,深夜紧急驰援
在这次防疫工作中,陈毓民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穿梭在街头巷尾,与社区网格员上门入户动员群众做好环境清理、防蚊灭蚊工作,筑牢疫情“防护墙”,守护群众“大健康”。
烈日下,风雨中,陈毓民手持清洁工具,弯腰清理堆积杂物,仔细排查杂物堆放处、废弃轮胎、树洞水渠……“蚊子滋生不挑环境,我们就要不留死角。”他和队员们目标明确:将蚊媒传播值牢牢控制在安全线以下。
“阿婆,阳台的花盆托盘要注意倒积水,蚊子喜欢在那里产卵!”入户时,陈毓民更是耐心地“防蚊宣传员”。面对部分居民初期的不理解,他和队员们耐心科普基孔肯雅热的危害。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持续宣教,“回头看”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清理积水。“大家意识提高很多了。”陈毓民说。然而,广东的多雨天气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每次下一场雨,到处都是积水,接着我们又要再巡查一遍,清理一遍,雨天频繁的话,积水就经常是清不完。” 他坦言工作很累,“但是职责所在,每个人都义无反顾,身为医疗工作者,这就是我们的任务。特别是党员,更要冲在前面”。
有次深夜11时,支援其他社区处理阳性病例周边环境的紧急任务下达。收到指令后,陈毓民迅速协调人员,15分钟内就安排好人手奔赴目标社区。按照防控要求,队员们要对病例所在楼栋及周边50至100米范围展开排查。于是,夜幕下,陈毓民和队员们顶着困倦和疲惫,坚持敲开一户户的家门,清理每一处可能的积水和容器、投放灭蚊蚴药剂、劝导密接居民进行检测,支撑他们星夜驰援、连续作战的,正是那份“职责所在”的坚定信念。正如他常说的,“收到通知,我们就会马上行动”。
从幕后精准调度的“最强大脑”,到村巷深处翻盆倒罐的“防蚊尖兵”,陈毓民用一名新发展党员的担当,将初心刻在日夜兼程的脚步里,把使命融入守护群众健康的防蚊屏障中。风雨中的每一次弯腰,微信群里的每一次秒回,都是党旗引领下,一名基层防疫先锋最质朴也最有力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