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文化体育 >2025“广东达华建设”大学生王冠靖顺德“十村示范”业余摄影展启幕

2025“广东达华建设”大学生王冠靖顺德“十村示范”业余摄影展启幕

加入时间:2025-07-31 09:34    访问量:61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青春镜头定格乡愁,政企校共绘振兴画卷。730日上午,赋能“百千万” 记录家乡的故事——2025“广东达华建设”在校大学生王冠靖镜头下的顺德“十村示范”业余摄影展在容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这场由政企校三方联袂指导的视觉盛宴,以125幅影像,生动诠释了顺德“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展现“05后”青年对乡土文化的创新表达。

  非专业镜头下的专业记录

  展览主理人王冠靖是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大二学生。这位非摄影专业的顺德女孩,带着一台老旧微单相机,历时一年多走遍大良苏岗片区、容桂宏基小区、伦教永丰二安围、勒流西丫片区、陈村仙涌宇宙片区、北滘南塘片区、乐从大墩村、龙江左滩观澜圩、杏坛吉祐村、均安沙头社区十个示范村居,捕捉乡村振兴中、“百千万工程”“环两江”建设带来的乡土蝶变。

  记者现场看到,展览聚焦顺德区“十村示范”工程的蝶变历程,王冠靖的125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百千万工程”下的顺德实践。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区,顺德“十村示范”建设涉及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等多维度改革。“这些照片不仅是景观记录,更承载着青年一代对家乡发展的思考。展览通过‘素人摄影’的质朴视角,让乡村振兴成果可感可触。”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区文化馆)副总干事、副馆长姚俊表示,从大学生镜头到美术馆展厅,再到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这场展览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的群众参与性,当青年拿起相机、企业开放资源、政府搭建平台,那些关于土地的故事便有了更动人的表达方式。

  虽然因近期防蚊虫除积水任务繁重未能出席展览现场,但顺德“十村示范”村居负责人均对展览揭幕表示祝贺。他们表示,王冠靖同学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并非专业摄影师,却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捕捉到了乡村振兴最动人的细节。接下来,各村居也将继续以“十村示范”为样板,推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上实现新突破,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多方合力搭建青春舞台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凸显政企校协同发力特色,展览的指导单位包含顺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单位有容桂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顺德“十村示范”各村(居),承办单位为容桂文化站、容桂美术馆、容城艺术馆、新容城广告装饰有限公司,总冠名单位是广东达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看到在中山读书的顺德籍王冠靖同学镜头下的顺德乡村——那些建筑工人挥洒汗水的工地变成了诗意栖居的画卷,那些建设者精心修复的老建筑重新升腾起烟火气,这种成就感,远比商业回报更令人动容。”广东达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佛山分公司总经理邱有超说,当主办方首次向我展示王冠靖同学的作品时,最打动我的不是构图技巧,而是那份质朴的真诚。达华建设冠名本次展览,正是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经济效益,更在于搭建平台,让青年的创造力与乡土情怀碰撞出火花。这些照片,是王冠靖同学的“青春答卷”,也是给我们建设者的一面镜子——提醒我们永远以人的感受为尺度,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的温度,让更多“业余的真诚”被看见、被赋能。

  记者了解到,达华建设始终秉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惠一方企业”的理念。在佛山尤其是顺德这片热土上,我们不仅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百千万工程”的同行者。近年来,该集团深度参与中山与顺德工业厂房、企业厂房增资扩产建设,在建项目200万平方米,为此专门来到工业产值突破万亿的顺德设立分公司。

  用青春记录“变”与“不变”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煜说,该院始终将服务地方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比如组织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各类活动;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题课程,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用不一样的视角观察家乡发展,像王冠靖同学这样用镜头记录“百千万工程”的实践者,“正是我院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记者了解到,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将继续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像王冠靖同学一样,深入基层、扎根沃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中实现价值。

  “我的镜头只想诚实地说出土地的秘密。”王冠靖在发言中坦言,拍摄过程让她重新认识了家乡。王冠靖是怎么拍摄“十村示范”?她说,这次展出的125幅作品是几千张图片选出来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旧貌新颜”——比如容桂宏基小区,老旧小区焕发新生;“人与土地”——比如龙江左滩观澜圩的渔民,他们依然坚持传统捕捞方式,但岸上多了光伏板和生态公园;“文化根脉”——比如杏坛吉祐村桥下的龙舟,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练习,传承有了新“血液”。

  王冠靖说展览的这些照片里,有清晨洒在北滘南塘片区的阳光,有傍晚容桂南区人围坐吃饭时的烟火气,也有施工队改造乐从大墩村时的汗水,“我想记录的不仅是‘变’,更是‘不变’——比如乡亲们对土地的眷恋,比如顺德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展览现场,佛山市非遗传承人吴国霖将其作品《岭南春晓》赠予赞助企业,将活动推向高潮。据悉,该展将持续至82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此外,还将陆续在大良、北滘、乐从等镇街展出。顺德区百越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主任江海峰认为,这场展览既是顺德“十村示范”工程的阶段性总结,也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青年参与+文化赋能”的鲜活样本:“在万亿工业强区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顺德青春视角正成为记录时代的重要力量。”

上一条:华裔青少年赴顺德,开启岭南文化寻根

下一条:“懂文化,远比懂装修更重要”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