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顺德信息> 政务信息 >闻令而动,顺德区消杀突击队快速集结

闻令而动,顺德区消杀突击队快速集结

加入时间:2025-08-06 09:07    访问量:11    信息来源: 顺德城市网

  “5:30集合,6点准时出发!”8月5日清晨,天色微亮,顺德区消杀突击队的集结号已在顺德区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消杀组集结地顺峰中学响起。200名身着长袖军装的队员,肩扛消杀设备,在体育馆整齐列队,即将奔赴乐从、北滘、陈村的重点片区开展消杀作业。
  这支以年轻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千人区级消杀队,从成立到投入战斗仅用不到3天时间,用“闻令而动”的速度与“向疫而行”的担当,与各镇街700名消杀突击队员一起,在顺德筑起了一道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防线。
三日成军,从“一纸号令”到“千名精锐”
  “上周五傍晚成立,当天就完成了首批人员集结。”顺德区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消杀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支队伍的组建源于基层消杀力量的紧急补充需求。为快速联动民兵队伍、提升协作效率,区指挥部办公室临时决定成立区级消杀队,“一声令下,人就齐了”。
  这支超千人队伍堪称“精锐之师”:区直机关抽调250名近5年新入职的男公务员,区公安系统选派250名干警(含辅警),民兵队伍分两批集结500人,另有区级医疗机构人员、消防队员共计198人,也将根据后期需要补充。“99%是男性,以年轻党员干部为主。”相关负责人解释,高强度的消杀工作需要充沛体力支撑,年轻力量成为首选。
  从指令下达到全员到位,背后是高效的组织力,每个环节都在“加速跑”。区直机关迅速调配,250名公务员2小时内完成报名;民兵队伍启动应急响应,首批250人周日下午就到岗并完成培训,次日便有150人到镇街开展消杀行动;公安系统也连夜统计人员名单,确保“随时能战”。“就像打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消杀组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里透着坚定。
硬核保障+科学打法,精准守护家园也确保队员健康
  “区里下去的人,设备、药物、防护用品全配齐,不用基层操心。没有设备,带人去了也白搭。”相关负责人介绍,消杀设备正在火速购置中。
  与此同时,防护物资也同步准备到位。队员每人一套一次性防护装备:口罩、面罩、手套、冰袖。看似简单的装备,在高温天却意义重大。“35度以上的天气,背着40斤设备走两小时,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因此,防护设施必须齐全。”一位队员笑着说。
  专业的培训是战斗力的“催化剂”。周末两天,1000余名队员完成“理论+实操”全覆盖培训:从药物配比、设备使用,到消杀路线规划,样样过关。“刚开始怕操作不好,练了两次就熟了。”消杀组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消杀的专业性,专门成立了消杀质控队伍,每次消杀行动都有“复盘机制”——质控人员全程录像,每晚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反馈问题,“今天的错,明天就改,确保消杀成效”。
  有人有设备,更要有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守护健康家园。“7点到9点、下午5点到7点,是蚊子活动的高峰,也是我们的主战场。”消杀队摸索出精准的作业规律:每天两次集中行动,清晨6点出发,下午4点再集结,确保“打在点上”。
  行动路线颇有讲究。队员们采用“合围式”消杀:从片区外围向中心推进,让蚊虫“无路可逃”。“碰到药剂就会死,越往里走,漏网之鱼越少。”负责人比划着地图讲解。当地村居则派“引路人”带路,确保合围成功并完成对各细节的消杀处理。
青春力量,党员在“汗与累”中不断锤炼成长
  这支年轻党员干部队伍中,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民兵队伍在集结地过着“集体生活”:统一行动、统一住宿,确保高效运作、有效推进工作。“虽然苦,但没人抱怨。”一位民兵说,“想到能快点灭完蚊子,让大家安心,就有劲儿了。”
  在这支消杀突击队中,尹文达与李振中是特殊的存在。作为62名消杀质控员的一员,他们不直接背负设备,却用镜头与笔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成为“消杀效果的把关人”。
  顺德区发展和改革局机关党委的党员尹文达是一名退役军人,5年军校生涯让他对“攻坚”不陌生。“抗洪都经历过,铲土算啥?”作为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尹文达已连续3周在防疫一线攻坚,从乐从到容桂再到北滘社区,经常一天衣服湿几次,中午眯一会儿接着干,“有朋友还开玩笑说我像从水里捞出来的”。尹文达介绍,上两周高温天,他和同事们穿着湿透的衣服铲土,中午在社区吃饭,晚上回去才有空洗澡。此外,在攻坚镇街,队员们要钻进出租屋楼道、爬上堆满杂物的天台,仅其中一栋楼的天台就清理出300多袋杂物。
  这段经历让身处发改部门的尹文达对“统筹”有了新理解:“宏观计划要清,分工要细,不然干着干着就乱了。”
  “原以为要扛设备冲前线,没想到成了‘找茬专员’。”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机关党委第三党支部的党员李振中,在两周时间里,身份从局里的“党务工作者”变为“基层防疫员”,如今已是“消杀质控员”。在杏坛支援时,他跟大家一起割草、清垃圾;到北滘入户宣传防疫时,客家语系的他努力学会用粤语沟通。手扭伤了仍在坚持,他直言这是年轻党员干部该有的样子,村民的一句“谢谢”比任何表彰都珍贵。“群众抱怨背后是诉求,沟通到位了,工作就顺了。”李振中如是说。
  从3天集结的速度,到昼夜奔袭的坚守,再到质控把关的细致,区级消杀队用行动诠释着“闻令而动、向疫而行”的速度与担当。这群年轻人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清理的每一处积水,都在书写着一份份给群众的“平安答卷”,他们用青春汗水,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

上一条:乐从社区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已连续两天新增病例下降

下一条:顺德交通拥堵点改造、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有新进展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