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7-04-10 15:32 访问量:6610 信息来源: 解读
叶琳琳:在这一年来,30期读书会,每个月两个周三晚上我们都聚集在一起读一本书,说说我们对一本书或者读书活动的感受。我们在这里可能遇到了很多读书人,很多作者、专家、学者,我想在读书的路上我们更多的遇到的是自己。所以在一周年的活动,我们更多希望的是听听这一年来大家自己心里的声音,也看看我们的读书会走向何方。
郑卫红: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书友来到我们德胜读书会周年纪念的活动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读书会的支持和关注。去年,佛山市提出要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顺德区委也提出了要提升岭南水乡文化的城市品牌,这些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去年的3月30日,德胜读书应运而生,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平台。一年以来,在书友们的支持下,一起阅读一起分享了很多书籍。读书会确实受到广大市民和书友的喜爱和欢迎,除了在文筑书店举办外,我们也把读书会带到了均安、陈村和北滘。这个读书会为我们这座工业化与制造业的城市增添了热度和温度,彰显了顺德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目前,在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的战略背景下,顺德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要建设“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创新顺德的发展目标,要向广深看齐,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并将德胜读书会纳入文化共享活动,作为2017年的民生实事之一。
今后,我们的读书会将会用更多元的方式,更丰富的内容,走向更多的镇街,走向我们的社区,走向广州大学城,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的发展。欢迎更多的书友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读书会,给我们更多的建议。
马志良:时间过的很快,恍然就是一年,这是我们的宿命,似乎什么也留不住,但阅读却让我们变得丰富。大道理听了很多,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也不必以读书的名义讲什么大道理,但分享自己的体会,却可以营造一个氛围,发现很多兴趣相类的人,并发现自己的满足与不足,这是一种乐趣。
顺德很小,但平台可以很大;北上广很大,所以很大的平台也会觉得很小,这是我们的优势。德胜读书会才一年,就有了这么大的影响,可见,在一个小城里,只要认真做一点事情,很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可,也很容易发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过去一年读了二十八本书,看似杂乱,但如果细细地回味,就会发现其实还是自成体系的,特别是对我个人来说,读书会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里的一本书而产生的延伸阅读,自成体系,受益良多,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是西方文化与社会制度。从《乌合之众》开始,再到《宽容》、再延伸到《旧制度与大革命》,并重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独立宣言》,实际上是从群体心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西方文明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反思我们今天依旧存在的问题,包括盲从、偏见、固执与群体无意识和个人价值的迷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指导我们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价值判断,意义深远。
二是从《万历十五年》和《叫魂》开始,从国际汉学研究成果入手,换一个角度考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结果是让我发现了大量外国人研究珠江三角洲历史与文化的著作。其中包括饮食文化、宗祠家谱、生态变化等等,使我对岭南历史文化的阅读有了一个新的视野和兴趣。特别是看到老外用大量的数据论证一千年前,今日105国道一线就是海岸线的时候,真是眼前一亮,感觉到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三是从《菊与刀》开始,引发了对于日本国民性与经济发展之间关联度的思考,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又重新阅读了《激荡的百年史》、还有近年出版的《工匠精神》、《精益管理》等新书。这些书从另一个角度让我认识了日本的经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也明白了日本汽车为什么能超越美国,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买日本车。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把抵制日货挂在嘴上,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深入的了解日本制造的来龙去脉,仍然会停留在《乌合之众》的层面上,迷失于群体无意识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除此之外,还有《呼兰河传》与《你是人间四月天》,这两本看似无关的书,其实是对民国语文的缅怀与致敬。阅读她们的文字,让我们重温白话文写作刚刚开始时的那种温婉动人的汉语之美,反思个人命运与家国关系,感受到国运、文运与命运之间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在重温这两个民国文本的基础上,再延伸阅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那种带着民国气息的文字依然充满了美感。相比之下,真是让人感觉到今日文风的浮躁,特别想念民国时期那种清澈见底,万物初生的萌动之美。
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人的理性是如此的珍贵,而阅读是理性的源泉。德胜读书会让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守护这个源泉,并在顺德这个小地方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让理性的涓涓细流,浇灌出一片文化的绿洲。希望德胜读书会沿着理性之路,越走越远,越办越好。
朱佳发:德胜读书会让我认识了很多爱读书的人,上次做《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导读嘉宾又让我认识了很多爱读诗的人。今天就用自已的这本新诗集,讲讲我对读书的认识。
我相信诗集是诗人最好的自传。我的这本新诗集《寮子背》收录的140多首诗,是2003年12月以来,我在龙岩、温州、顺德三个地方所创作的,进入我的诗,进入我的经历和思想,你会更为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我这个人,一个与现实中完全不同的立体的我。
书看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该看的书看得太少了,越能感觉到头脑的贫乏苍白。我参加读书会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来读书会都会感到惴惴不安,都会感到自己看的书太少了:这样的好书我都居然没看过。这是好事,是对自己无形的鞭策。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都看过了不少的书,很容易觉得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不屑于持续地阅读和学习,其实不然,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跟进,才不会被时代甩在后面甚至抛弃。我一直认为阅读的功能是吸收养分,打通经脉,读书会的好处在于它会让你除了对一本书有更多层面、更多视角的了解之外,通过和读书会的嘉宾、书友交流碰撞后会产生新的想法,会触类旁通,通过读一本书而形成一个系列阅读,阅读能有系统性最好。
阅读让我们一直在场,在思考和写作的现场,而任何的写作都是不能离开现场的,因为一直在阅读,所以我永远不会离开写作现场,每年大量的工作写作和个人写作也不会把我榨干。我一直觉得,写不写诗是次要的,拥有诗心和诗意比成为诗人更重要。阅读是最好的思考,保持阅读状态,保持思考状态是最容易进入诗意的。
冀成:来到顺德将近20年,我感觉顺德是一个经济的高峰:一个镇的经济产值比内地一个地级市的城市还要高;但却又是一片文化的沙漠:图书馆借不到我想借的书,新华书店也买不到。顺德人给我感觉喜欢物质享受:美食天下闻名,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全国第一,宝马奔驰拥有量全国第一,顺峰山公园美央美幻,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但居民的平均阅读量却不是太高,我们拥有宏伟壮丽的演艺中心,一年却很少有几场高质量的演出。我想,即使有高水准的演出,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去看。更缺少佛山、南海曾经让我流连忘返的“南风讲坛”和“有为讲坛”。所以,去年四五月间,偶然看到德胜读书会时,就像在沙漠跋涉已久的人突然看到一片绿洲,我马上就喜欢上它。
我喜欢德胜读书会是因为:1. 文筑书店营造的读书氛围,在这里不仅有书香还有咖啡香,还有艺术品和绿色植物,是我们放飞灵魂的地方。2. 德胜读书会书选得很有品味。像《叫魂》,前面八章是讲历史故事,大人小孩都可以读,而后面两章是历史的解读,用社会学、政治学的理论对历史进行解析,讲得很深。两者结合在一起老少咸宜。3. 德胜读书会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书友,每一个人都能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同一本书进行不一样的解读,带给与会者不一样的思考。4. 德胜读书会的摄影师杨芳,是一位可以摄出我们灵魂的摄影师,她关于德胜读书会的许多照片,照出了各位书友在读书会仔细聆听、思考、会心微笑、开心大笑和分享时的精神状态,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灵魂跟随读书会成长的脚步。
对于2017年的德胜读书会,我有三点希望:一是希望读书会能够分枝散蔓,走进顺德的村镇、街区和单位,在这片曾经被称作文化沙漠的富饶土地上营造出一片文化的森林。当然,这对于一棵刚满一周岁的小树的要求,也许太过严苛了。但我欣喜地看到,德胜读书会虽然还很弱小,但它已经以自己还十分纤弱的身躯走进了顺德职院,走进了陈村、均安和北滘,希望读书会今年可以走得更远。第二个希望是期待德胜读书会能够邀请一些大家来讲,让我们看到精神的世界有多么辽阔,灵魂的境界有多么高深,以便激发我们更加强烈的阅读兴趣,提升我们读书会的阅读水平。
第三个希望德胜读书会能够与顺德区委区政府的主要工作紧密配合,充分发挥文化在地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承担起文化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当前,顺德社会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折时期,开始由传统社会、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和创新社会、创新经济的转化过程中。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相互配合。顺德区过去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两只手的相互协调。现在的社会转型,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政府之手,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许多推动顺德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举措,但市场之手如何发挥作用的信息很少。我想,这也许正是我们顺德传统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不能与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与经济转型对文化的要求相适应的具体表现。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是要实现经济腾飞,还是完成经济转型,都必须文化先行,需要首先解放思想,将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经济的思想转化到创新思想和创业思想。这正是德胜读书会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所在。我期望德胜读书会能够在整个顺德广泛地开展有关创新思想、创业传奇和新技术革命等方面的读书活动,用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创新精神、创业传奇重新焕发出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激情和创业胆识,用创新文化、创业文化的建设推动顺德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在顺德这场伟大的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沈涌:非常高兴一周年了,读书会是陈书记提出来的,他在北滘已经点燃了一把火,文化之火。现在是把北滘的火在这里继续燃烧,今天看来效果很好。这个火在其它镇都要点燃,这也是我们的宗旨。我们这个活动要感谢很多人,我们的媒体、嘉宾、导读和主持,我们也要继续前行,要尊重阅读。为什么要读书,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成立,为了研究、工作、消遣、陶冶性情,我觉得都可以而且都是必要的。与国外的情况相比,在我们国内,阅读还有很多的空间和潜能。我们的新华书店,负责人跟我说运营不是很好,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营业额都还不够电费,还有这个场所文筑书店,也是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每个爱好读书的人,聚在一起,分享知识,我们怎样走下去,要多发挥我们的智慧,让读书的火点亮我们的城市,照亮我们的心灵。
龙益得:我是李兆基中学的老师,跟学校说过这个读书会后,我们李中也成立了李中悦读会,非常感谢德胜读书会。有一天我看到一个看着《草房子》的孩子在哭,因为他说这个校长太坏了,妈妈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安静。我说这个孩子的语文不用老师教了,读书读到这个程度,一定能学好语文。珠江商报的朱佳发还写了一本散文《奇奇的世界》,我买了两本,放在班上的图书角,我以为没人看,结果有个孩子看了后写了几千字的读后感。你没想到一本书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一个孩子,这就是书的价值,也是读书会的价值,非常感谢。
李健明:我教小孩子读书的方法就是我跟着她一起阅读,唐诗跟她一起背,《老子》我是一篇一篇地跟她说我的理解,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方法。读书活动对我的影响,我想了几句话,我觉得人的一生的价值是不断减少遗憾,很多人说我找不到遗憾,我说这就是最大的遗憾。第二就是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智慧,并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要获得迎接挑战的能力,这是最高的智慧。你无法智慧的时候,你去获得知识,无法获得知识的时候,你去获得财富,无法获得财富的时候,你就锻炼身体,如果身体锻炼不了,就按照自然需求去生活。我跟大家读书的结构不太一样,我想引入另外一个读书思维,我想问今天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说了什么?今天哈佛和耶鲁都说了基因里面可以调整自我的研究。其实我们看了很多书,但世界先进的东西我们不知道,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东西。因为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东西,我每年都会去香港买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书,比如《阅读者》《红高粱》,只要我懂的文字我都看,因为你要接近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就要无障碍地阅读。你既要能阅读上千年前的书籍,也要接受最新的知识。我觉得这两个走通的话才能成为当代人。我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我觉得每天读三个小时的书还不够,我从二十几岁开始每天早上6点起来看书,看到8点,算下来我就会比大家多7年的时间看书。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早点起来看书。
莫柳仙:非常感谢读书会提供了这个平台。我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专场的时候走进读书会的。后来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我对顺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在这个读书会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平时我也喜欢读书,但工作比较忙时间比较零碎,我习惯去一个机场买一本书这样来读书的。我的包里有笔记本和一只笔,喜欢边读书边画,这样会理解得深点。期待读书会越办越好。
皮晓江:阅读是美丽的遇见。感谢社创中心罗姑娘的推介,让我有幸来到文筑,来到德胜图书会。听的第一场读书分享是杨银娟老师导读的《乌合之众》,杨老师和嘉宾的分享令人沉醉又浮想联翩,《乌合之众》对大众心理学的论述,甚至可以打破我的一些思维定式,读书有了一种吸氧和解渴的愉悦。跟着读书会陆续阅读了《吾国教育病理》《听盐生长的故事》《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一些好书,我发现自己的心可以更加沉静和柔软……阅读也是一种高雅的传递。2016年下半年,我尝试每期读书会时间,带4位学校乐创书吧的学生过来参加,让他们也见见世面,分享高层次读书会的品味和快乐!同学们很珍惜来到读书会的机会,总是积极争取,不但认真聆听,也能大胆分享,而且非常大方,能把从读书会得到的书放在书吧里面,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阅读,孩子们把德胜读书会的高雅氛围传递到校园。喜欢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2017年早春,学校还开展了 “叫醒耳朵”的朗读活动,同学们去到逢简,顺峰公园、清晖园、校园实训中心,朗读春天、朗读青春和未来,师生们觉得朗读是很美的,读书是高雅和幸福。在此非常感谢德胜读书会的阅读引领,并以恳切之心提个小建议,是否可以把读书会的嘉宾链接到学校去,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孩子享受来自阅读的幸福和恩典?
叶海英:我曾经也是读书会的一位导读。今晚大家都分享了读书会对自己的影响,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在大学的时候非常喜欢文学,对萧红的传记都看过。以前读书读一下就算了,为了讲座我把萧红的书重新读了一遍,把萧红的故事找出来。从导读者的角度来谈读书会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实际上是有升华的。这个读书会一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黎仁刚:有两点触动了我,30期的读书会有两期跟我有关系,第一期我是导读嘉宾,另一期是牵线人,介绍嘤鸣读书会的赵健来交流,那是一次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交流。读书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命运。我想跟大家分享读书的另一种方式,现在没有用的我都不读,以前我是搞影视的,从历史到现状,到纪录片新闻片的我全部都看了;到后来在佛山电台工作和做融媒,就看关于那方面的书。我觉得把读书跟工作连在一起,会对自己有帮助。另外一个就是读我喜欢的。这样读书的话我觉得会很快乐。
陈宇莹:对比在座的书友,严格意义上我并不是非常喜爱读书的人。为什么要发起这个读书会?因为这个城市需要,顺德的文化需要,一个理性的社会需要一个读书会,这是我的看法。有了读书会,城市会变得更美好,文化会更有根基。读书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分享。美好的人应该要有美好的生活,读书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读一本好书和跟大家分享是件美好的事情。所以读书会我非得把它干成不可。当然,办好这个事情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所以我在这里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是珠江商报的马志良先生,也是发起人之一;还有冀成老师,指导我们读书会成长的嘉宾,感谢你给我们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感谢跟我们分享书籍的伍老师、叶老师等;感谢一直在默默支持活动的隔壁的老王,很低调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事情干成了一定要有他;还有顺德图书馆的各个同事和文筑书店的大小伙伴;感谢给我们设计了那么多精美海报的霍树华先生;还有给我们做文字记录的相关同事;特别感谢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叶老师,最需要有美的感触的时候我就想到叶老师;最后要感谢解读和风物志的小编杨芳,把两个公众号办得这么好,真是非常难得。
在这里,我还要多谢我的好友李允冠先生。他是很有理想和情怀的一个人。约莫十年前,他发起并带领我们一批青年成立了一个叫新民文化俱乐部的学习组织,举办过一批公共文化活动,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在他引领下,我也萌生一些新的想法,希望也能通过自己努力,带动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将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但一个社会里面的确需要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跟我们一起来做这样美好而有挑战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接下来,读书会往哪儿走?我想“解读”微信号所描述的“思想交汇点,思潮发源地”就是我心目中的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读书并不见得是我最热爱的东西,但是有必要要推动读书会这个事情。接下来,我觉得我们的读书会应该在巩固现有活动基础上,要有所延伸和深化。要把品质做上去,我们读的书,应该要跟一般的社区读书有所错位,我们读的书应该是更有深度,更经典一点的,这样才会更有挑战,让更多有思想的人来到这里。今后,我们还需要邀请一些新锐作家和有水准的学者来给咱们解读,提升我们整个活动的品质和对外影响力。同时,活动应该再延伸到其包括镇街和企业。
当然,也非常感谢到会的各位书友。是你们的参与,使得活动有更多良性互动,更有趣味也更贴地气,使得顺德的文化更加立体,更有深度。
德胜读书会第三十二 期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时间:2017年4月12日 19:30
地点:顺德图书馆首层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马志良
录音整理:ICE
现场摄影:杨芳
封面摄影:亦鸣
本期小编:Cl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