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胜读书会> 每期回顾 >解读《佛山传统建筑研究》

解读《佛山传统建筑研究》

加入时间:2017-06-12 09:59    访问量:6765    信息来源: 解读




德胜读书会 第三十七期
《佛山传统建筑研究》
时间:2017年5月31日19:30
地点:顺德图书馆首层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周彝馨
主持:张入方

张入方: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而建筑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周教授来到读书会给我们讲解《佛山传统建筑研究》一书。周教授在佛山传统建筑上有很深的造诣,研究了十多年,今晚她将和我们一起分享她的研究成果。
 
周彝馨: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建筑史?龚自珍有一句话:“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我们的根源,人总要了解自己的根源。我生于佛山长于佛山,对佛山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十几年来一直在专注地学习建筑。我喜欢用一个词形容我们,叫学者,一直不停的学习。我做的科研方向全是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西江流域建筑和村落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今天晚上为大家展现其中的一个成果,《佛山传统建筑研究》,这本书56万字,300多幅图片。

我想分享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要研究佛山传统建筑?佛山地区的人居历史有多长,大家知道吗?有朋友说原始时代,对的。图中有五个本地的非常重要的遗址:西樵山遗址、河宕遗址、鱿鱼岗遗址、银州遗址、古耶遗址。请问有朋友知道这些遗址吗?我为这些时间久远的遗址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做了个图。把这些已经发现的遗址和比较重要的建筑放在时间轴上。最早的是九千年前的西樵山遗址,它是一个新石器初期的遗址。

现存的传统建筑中,比较早的有佛山祖庙,还有我们顺德的西山庙。这两个建筑位于公元一千三百多年和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轴线上。我们看到了,现存的佛山传统建筑在佛山人居历史长河中只是很短的一小段,这个之前的建筑我们并不太了解。河宕遗址就在禅城,可能我们没有直观的认知,我就告诉大家一点,河宕遗址出土的陶器印文有30多种,是我国同一历史时期最丰富多样的。

另外高明的古耶遗址,一个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20多粒稻谷,推翻了稻作传播的一个结论,可想而知这些遗址多么的重要。高明的古耶遗址也是国家级的文保单位,同时是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其他几个遗址也是省级文保单位。

但是同时与之并存的,看看历史上是怎么记载我们南粤的:南蛮;人杂夷獠,不知教义,岭南瘴疠险远……这说明了岭南历史文化的佚失和不被主流文化的承认。岭南文化在整个中国处于弱势的地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佛山传统建筑,到底在岭南的地位是怎样的呢?岭南的三大庙宇佛山独占其二——佛山祖庙和三水芦苞祖庙,佛山祖庙被称为岭南诸庙之首。大旗头村被称为岭南第一村,佛山梁园和顺德清晖园为岭南四大名园。这些历史建筑很有价值,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代表岭南传统建筑的先进水平。佛山传统建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岭南地区均属上乘,佛山建筑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但是佛山和广州的关系如何呢?岭南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是广州。佛山和广州靠得太近了,广州的历史比佛山还要悠久,而且由于政区的原因,广州在历史上更受到重视。所以佛山的地位很尴尬。作为岭南建筑文化关键一环的佛山传统建筑文化实是被忽视了,很少人对其深入研究。但是研究岭南传统建筑,不能离开佛山。研究广州是对的,但不能忽视佛山。事实上佛山的传统建筑博大精深,是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研究岭南和广府的历史文化不能离开佛山地区,而博大精深的佛山传统建筑仍未被深刻解读。

当前城市发展的态势,众多的历史建筑文化已濒临湮灭。虽然现在部分重要建筑受到保护,但是我们有更多的历史建筑是没有被收录到各级保护目录里的。

在我研究传统建筑的十几年中,我们亲眼看到很多建筑被拆毁。

第二个要分享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解读佛山传统建筑?今天的读书会,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我研究佛山传统建筑的思路,让大家读书时事半功倍。

我们的研究分成四块,统计、分类、印记、思辨。统计和分类是研究必须要做的积累,通过不同的渠道,包括文献和实证。我们团队每个月都在跑荒凉的古村、古建筑。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借助了类型学的方法,我们后面会讲述分类的依据。在印记方面,用当代技术的手段,对建筑做文字、图像、数据等资料的收集、保存。这是一个很感性的过程,你看到一个很美的建筑肯定有这样的冲动,把最美的一刻留下,让我们子孙后代可以看到。我们喜欢原真的建筑,喜欢建筑最原真的一面。我们不喜欢它被翻新后的样子,不喜欢它被贴上最漂亮、最新的材料。我们留有很多第一手的、修复前的资料。最后难度最高、最花费精力的,就是思辨。建筑是一个体系,永远不是孤立的。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读懂它,我们还要反思它。

在统计这一步,我们这本书做了一个总数的统计,全书收录了几百处的传统建筑,画了地图。其中顺德,本书所收录的传统建筑有238处,其中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有17处,市级有57处,其他的164处。这仅仅是地面建筑,不包括墓穴、水利工程、桥梁等等的。可见没有收录进目录的,比收录的多得多。我们书籍最后有一个佛山传统建筑详情的统计表格,是精华。

分类,是这本书相当困难的问题。当前的建筑研究以中原文化为主,研究专家很多出自北京。他们的建筑分类方式更适合北派的传统建筑。潘谷西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古代建筑是这么分类的。可是这个分类不能直接应用到我们本地的传统建筑,所以我们对分类做了调整。例如礼制建筑,北京太庙就是礼制建筑,拜祭祖先的。但佛山的礼制建筑基本上都是祠堂,没有其他的礼制建筑,因此我们以祠堂建筑替代了礼制建筑的分类。娱乐建筑是什么呢?例如戏台就是。我们这边不是没有戏台,是很少。所以我们归纳成其他建筑这种类型,这个类型有点庞杂,体现出我们岭南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建筑也是多姿多彩的。另外我们还增加了一种不得不提的类型,西式和近代建筑。我们岭南和西方的交流很早,可以上溯到海上丝绸之路。我们这边与西方交流会比很多地方都要早,所以我们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影响,很多建筑会做成西式的。还有工业革命以来,没有按传统方式建造,用新材料、新技术来建造的,我们将其划为近代建筑。

基于分类和大家分享一些图片,有很多是经过绘制复原的图像。这是顺德沙滘的陈氏大宗祠,是佛山地区规模最大的祠堂,仅次于广州陈家祠,与广州陈家祠是有渊源的,是模仿广州陈家祠而建。

接下来是顺德的祠堂。右滩黄氏大宗祠是我们顺德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所以祠堂是有三个大门的。碧江的尊明祠是明代的祠堂,曾经很破损,现在已修缮。可以说6个祠堂,每一个都很有特点。我对他们都有一种很深厚的感情。
在园林建筑上面,除了我们很熟悉的清晖园,名字直接叫园林的,还有一些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它是园林建筑。比如说顺峰山上的两个塔也算是园林建筑,但是还有风水的作用,有镇平安的意义,还有是景观的点缀。如果细分每一个塔,可能属于不同的建筑类型,但我们的分类不能太复杂,所以全部归纳到园林建筑一类。

顺德牌坊特别多,是五区里面最多的。上档次的牌坊特别多,省级市级文保都特别多。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可能我们这一方水土的人受到中央集权的重视,表彰特别多,荣誉感特别强?

西式和近代建筑里面,有很多很特殊的,不拘一格的建筑形式。有些建筑一半西化,一半很传统。如冰玉堂,格局很传统,但装饰很西化,色彩很中国。我们非常善于学习。羊额的鸣石花园是富商的一个花园,基本上属于全盘西化的,花园的装饰很多巴洛克式装饰。

作为对一个事物的解读,肯定不能止于表面,也要条理性、系统性的解读。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思考佛山传统建筑,第一个:祠庙同构。作为岭南建筑的代表,经常会说是大宗祠和重要的庙宇。这两种建筑在功能上很不一样,但在建筑的空间构成上,是高度一致的。三水的芦苞祖庙,佛山的兆祥黄公祠,它们的空间构成是高度一致的。我们称这种建筑格局为两进,后面是后堂,后堂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门堂进去是一个院落。这种祠庙同构的现象,把它画成剖面图更加明显。在空间上是同构的,做法是一致的。

在探讨完大的形制以后,我们要分析下一层次的构成。这本书前半是案例的收集和分享,前半是给猎奇的观众看的,后半是精华所在。后面才是系统的分析。包括了环境特色、空间形制、结构形制、装饰特色。

对于建筑的环境,包括风水理念、朝向景观、景观意象等。空间形制是我们这本书的重点。祠堂属于殿堂、厅堂类建筑。民居有三间两廊、竹筒屋等形制,竹筒屋可以用骑楼来做案例。

每一个建筑除了整体的形制以外,还有分条目的解释。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力气将其区分清晰。作为传统建筑,我们要把房子盖起来,基本上就按照这种思路来分类,例如梁、柱、屋面、山墙、小木作等。小木作在传统建筑里面所指的是装修装饰,我们这本书里面,比较忠实于明清时期的说法。装饰也是我们建筑文化的重要表达,如果没有装饰,我们的文化就没有着眼点。很多细小的东西是通过装饰对我们进行教化和思想普及。

对于建筑的环境来说,我们的传统建筑对环境是有要求的。风水、选址是和每一代人的生息密切相关的。虽然今天很多环境被破坏了,但是我们必须要去理解这种东西才能理解建筑。

佛山传统建筑如果一定要选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选祠堂。不管是数量、规模还是制作精良、代表的艺术水准,都必须围绕祠堂来讨论。这些是我们拍摄到的祠堂各个部位的照片。祠堂里面也有牌坊。今天有照壁的祠堂很少,以前不少,但现在拆掉很多了。这个绝对是佛山地区最精美的祠堂照壁,砖雕工匠是做陈家祠砖雕的那两位,做功比陈家祠还要精美。

还有很多其他建筑结构的形制。比如说山墙,传统建筑的山墙是很讲究的,它有不同类型的侧墙。镬耳山墙,五行中属金,方耳山墙在五行中属土,还有水式山墙。还有小木作,装修装饰、建筑内部的家具都包含在内。小木作种类很多,也非常能表达艺术的高度。木雕、砖雕很多体现在小木作上。例如檐板,屋顶有雨水落下来,会侵蚀建筑的木结构,因此产生了檐板。它一但产生之后,就不仅仅是防雨水的结构了,还是装饰的重要部位。雀替原本是木质的,经过长期的发展,赋予了超乎原来的意义,成为了等级、地位、财富的象征,失去了刚开始的用途了,成为了一种装饰。像花窗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然也还是有采光的功能,但更多是显示身份、地位了。

岭南包括了潮汕、客家和广府三大民系,我们更准确地说属于广府文化体系。这些是广府的木雕、石雕、砖雕。曾有建筑评论家觉得我们广府建筑是“装饰过度”。有一些传统建筑的名气很大,但并非我的挚爱。我喜欢繁简得当的建筑,是过度的装饰表达不出来的。我们非常热爱广府文化,但不能掩盖它的不好。
这些是能工巧匠的雕刻、著名画师的壁画。书法、壁画也是我们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的建筑壁画让我们感到深深的危机。杏坛麦村有一个秘书家庙,里面有一批精美的壁画,前不久去看到这些壁画焕然一新。我们可能没办法去阻止每一幅壁画的更新,我们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每一次看到这些壁画,就尽可能地把它复制下来。

那么做完分条目的分析,我们还需要做一个建筑分期研究。我们分成四个建筑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到元代,最早能有研究依据的只能追溯到汉代,研究的依据是陶屋(明器)。第二个时期是明代,第三个时期是清代初期到中期,第四个时期是晚清到民国。每一个时代的形制格局、梁架结构、材料、样式和纹饰等,都是断代的依据。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明代的建筑是成就很高的,很端庄大器,清代走向了繁琐和堆砌,晚清到民国是佛山传统建筑走向衰退、消亡的时代。

汉代到元代的建筑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是无孔不入找回来的资料,这是元代以前的陶屋。这些是不同时代建筑的式样。这个是明代的柱础,一般是石头做的,明代多为红砂岩、咸水石。晚清的柱础一般都是花岗岩。清代的柱础纤细、秀丽,充满女性的美,明代的柱础,则是男性的浑厚庄重。

最后谈一下我们佛山传统建筑的人文,六个方面。第一个,宗族集权。说到村落布局的规整,很少地方能和我们岭南比。三水、高明的村落脉络非常有趣。我们今天规划控制力量那么大,都管不好村落僭建违章,以前靠着宗族集权就可以建设得整齐划一,这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二个是因地制宜。我们的村落很严整,但也很灵活,因为地形的问题,为了顺应环境。西樵山上的云泉仙馆,是宗教建筑中极少的、不对称的,整体格局是不对称的,因为地形的特殊,为了顺应。南海的松塘村,很顺应自然地形,顺着山水的走向来建村。

还有一点是传承古制。佛山地区的建筑,在明代的建筑可以找到很多宋代的形制,是非常奇妙的文化现象。中原的建筑文化在明代有明代的样式,宋代的样式已经多不流传。但流传到岭南,我们明代还会做这些形制,甚至到清代还在做。佛山祖庙,有一种建筑构件叫昂。在中原真昂的做法到明代已经没有了,但佛山祖庙还有大面积真昂的做法,数量很多,做的很精彩。还有月梁,在佛山到处可见。在中原地区,月梁是宋代的做法。这个东西在宋代建筑中叫托脚,在佛山叫水束,一直沿用到今天。岭南建筑是活化石、活字典。

第四点,开放多元。三水芦苞祖庙是三教合一的,中间是道教,左边是佛教,右边是儒教。三教合一的建筑很少,山西的悬空寺也是三教合一,当地作为一个宣传点,但在佛山这样的建筑却很多。这体现出岭南人的包容。三水西南武庙,道教信仰建筑里面的柱础,做了几个洋人托住柱础。我们的文化是真正的开放,万物为我所用。

还有彰显富贵。建筑是显示地位、财富的一种媒介。这是祖庙屋顶的装饰,显得太过繁缛了。还有这个祠堂的梁架,整个全是满雕。

最后是崇尚风水,佛山人对风水有着一种执着。买房前,装修前,装修后都要看。村落要跟风水协调才能盖出来。高明吉田村是一个很偏远的小村,但你看它的风水格局,背有靠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虽然是一个小村,但也注重风水格局。更不用说南海松塘村了,这个村有七个水塘,称为七星伴月,这些山形也全都有风水说法。

我们未来的探讨方向。第一,当前聚焦于历史村落。建筑不能单独讨论,要放于群落中才能看出真正的本原。第二,明代以前的佛山传统建筑,我一直在思考要怎么认识它。第三,建筑是一个表象,是一个物质文化,通过它我们想了解非物质文化,这才是研究的终极目标。

籍此机会,推介本年度的两部专著成果。关于佛山建筑与村落,我们连续出了三本专著。今年5月份刚出版的是《佛山祠庙建筑》,侧重于图示解读,内容与《佛山传统建筑研究》相互印证,545张图片。《佛山历史村落》将于6月出版。我们欣赏一下《佛山历史村落》的推介短片。从上帝的角度,特别能感受到佛山古村落的壮阔。

我们的工作是有团队的,这是我们的广府建筑推广工作室。当前我们也在做一些古村活化的设计实践,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南海黎边村活化设计。

我想做我们这样的研究应该有点追求。我的追求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二重境界,怀疑一切。最后一重境界是我未来的最大希望,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我希望建立一套新的建筑理论体系。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的书:一日览尽宋元明清,一地融汇东西风格!

张入方:从周教授的照片、视频中我们感受到不同的美。感谢周教授带来的分享,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佛山传统建筑,相信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

王女士:我是民间亲子组织的发起人。在上周末我带领孩子去广州西关游玩,去感受历史,思考现在。我想借这个机会,设计一些给孩子的原生态社会实践,让历史源源不断向青少年推广开来。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我所期待的。
 
周彝馨:我觉得中国的小学教育缺少了建筑教育,懂得欣赏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懂得欣赏建筑的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阿伦:佛山中顺德有200多座古建筑,为什么会比别的区多这么多?顺德经济社会特别发达,但发达也可能对古建筑破坏会更多。
 
周彝馨:南海其实古建筑很多,高明虽然不多,但统计到位,顺德算居中,顺德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龙舟文化保持得也是最好的。顺德的文化很独特,有多样性。
 
王先生:现在的建筑与其他艺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古典艺术,岭南艺术,在建筑上有什么影响?
 
周彝馨:我们岭南的戏剧代表——粤剧,全部做在建筑上了,石雕、砖雕、陶塑充满了粤剧的内容。还有书画,晚清建筑的色彩运用和构图受到岭南画派很多影响。建筑博大精深,我只能从我的角度去切入。
 
梁先生:关于文化保育,香港有个纪录片说的是把药店保育起来做成一个博物馆展示。顺德这边有没有建筑保护的方案。商业类型的仿古建筑,优弊在哪?对文化有保护,对建筑有什么保护?我们现在的村落,很多已经改变了,没有古村的感觉了。在大良,古建筑是不是没有了?
 
周彝馨:保育其实是两个方面的,一个是基于深刻的理解,另一个是在众多可行选择中选择最好的一个路径。顺德速度,在文保方面是一面双刃剑。我们不缺资金,不缺想法,缺的是对建筑的深刻理解,只是浮在面上的一种认知,保住了样子,停留在这样的一种程度。活化其实有很深层次,我们要了解它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很多建筑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变化。到底保护哪个时代的状态,不能一概而论,要做个案的分析。我希望速度慢一点,花更多时间去研究,不要匆匆去活化。我们不对后代有情感的投入、建筑教育的投入,怎么可能要求有人接过接力棒去保护建筑?越来越多的人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未来总会比以前要好的。传统建筑的环境不复存在,文保建筑是保护下来了,但周围环境已经改变。
 


彭有结:顺德文物保护相对其他区是比较多的。祠堂都在维修,壁画被翻新也是比较可惜。找不到水平高的工匠,所以我们不主张翻新。我们有很整齐的村落布局,顺德的村落布局很多是梳式布局,因为我们青砖大屋,砖上要写流巷。涌界、山界等等,是一种民间的约束、公约,在显眼的地方用石碑刻着。我们常见的水松也是笔直一排排过去的,在岭南保留了许多原始形态的。南宋的月樑到现在还保持着,缩形柱,现在很少见,但在伦教也能看到。这些都是岭南保存下来的。我认为活化应该有先进的理念,我觉得还是要全面活化,不应该只是单体活化建筑,要全面活化才有用。

李先生:其实南海有很多很好的古建筑,但古村落的活化问题,真正需要的是把人,把生活带回去,这才是有意义的活化,我们目前最多就是把不好的东西弄走。对岭南文化希望可以长期运营下去。我们现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古建筑都是危房,对居民生活有危险,所以活化项目中,特别没办法,很麻烦。
 
周彝馨:其实我们都是探索者。您在建筑设计实践上面去探索,我在建筑理论体系上面去探索。您的困难和疑惑也在我的脑海中。
 
黎先生:我们顺德古建筑的探究和积累很多,我得到很深的认识。今年的端午节,我们顺德在全国上面很出名,因为我们传统文化和龙舟端午结合得很好。建筑和风水的关系也很密切,风水来自我们的生活。如何保护古村落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国家在主力推古村落,是希望把中国文化带出去。建筑随着历史会改变,顺着生活去改变。我们本地应该搞一些古村落大赛,带动大家一起去喜欢,这也许会对整个佛山的古建筑有大作用。
 
周彝馨:其他的不多说,首先我要把顺德美食先吃个遍,先把自己沉浸在本地文化中。


胡键:中国古时候有一句“朱门狗肉臭”,为什么广东很多建筑没有红色的门?中国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为什么我们的建筑没有门当?在岭南建筑这是什么样的一个现象。
 
周彝馨:关于朱门,我们现在很多门都不是原样了,而且传统建筑在色彩上是有等级的,朱色是等级较高的,很多建筑其实不能做成朱红色,所以本地很多建筑都以灰、黑色为主。岭南园林的审美追求不一样,是文人园林的追求,不追求体现官位。但是我们的门槛也很高,就代表这家人不寻常,代表了地位和财富;门的材质,也关系这家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其实我们的门不能仅仅理解为两扇门,整个门堂空间才算一个门。地域不同,讲究的方向还是不一样的。


录音整理:麦思懿
现场摄影:杨芳
文稿校对:焕然

上一条:春之夜·书之约

下一条:第四十三期 《城市·家园》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