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7-05-11 16:03 访问量:6163 信息来源: 解读
当代版《瓦尔登湖》,探寻自我的心灵之旅。
我们所有的困扰,皆因我们无法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
德胜读书会 第三十六期
《安静的力量》
时间:2017年5月17日19:30
地点:顺德图书馆首层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嘉宾:李允冠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没有比内心安静更急迫的事了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
美国20世纪航空先驱者、极地探险家理查德·E·伯德将军,在零下七十度的南极洲独自生活了近五个月之后,他开始深信“世间一半的纷扰都是源自人们不了解其实我们所需甚少”。
然而帕斯卡和伯德当年的生活以今天的标准看来,已经显得很安静了。
美国两位社会学家在进行长达三十年的研究后发现,今天美国人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们相比,工作时间变少了,但感觉上工作却变得更多了。我们经常有一种感觉:即使我们全速前进,也永远没有能力追赶得上我们要追求的东西。
我们就像急诊室医生一样,永远在疲于奔命中,但等到必须自我疗愈的时候,却找不到处方。机器的使用越来越像神经系统一样掌控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失去了周末以及假日。我们的老板、各种短信和垃圾邮件的发送者,以及我们的亲朋好友,都可以随时找到我们的踪迹,不论白天还是黑夜。
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越多,用于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越少。科技没有为我们提供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善用科技。过去我们重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今天看来,它远不如信息过滤的能力重要。
心理学家关于行为被打断的研究显示,一旦被来电打断,人们需要25分钟才能恢复过来。但是,生活当中类似这样的打断每11分钟就发生一次,这就意味着我们永远也无法跟上我们自身生活的步伐。
正是那些最忙碌地人,最需要给自己放松的时间。
正如马尔克斯所说,我们的空间在被时间所吞没。
时间对我们的奴役越发严重。我们与他人联系得越多,我们跟自己就联系得越少。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预言:“压力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这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在这个快时代,我们可以有自己“慢”的方式
在《安静的力量》一书中,皮克•耶尔分享了许多与我们常识相悖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在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留白的空间,一个停顿,就像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作者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关掉电脑、抛开手机、逃离都市喧嚣,通过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
我们很大一部分生活是在脑海里发生的,它们以记忆或想象、猜测或诠释等形式出现。因此很多时候,改变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
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参与开发最新科技产品的人,最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限用科技。那些致力于让世界加速发展的人,同时也对放慢生活节奏的价值更敏感。
《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是新科技的狂热代言人,但他自己却不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他家里也没有电视。他写到:“我尝试保持自己与各类科技的距离,这样我才能更容易记得我是谁。”
谷歌、通用磨坊等公司的办公楼里都有一间专门的冥想室。科学研究确实表明冥想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免疫系统,甚至能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这跟宗教无关,也跟任何信条无关,只是一场通往心理健康俱乐部的旅行。
现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都设有“减压项目”,并且这一比例每天都在上升。医疗护理巨头安泰就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员工参与这样的计划,他们每周仅练习一个小时瑜伽,其压力就减轻了三分之一。英特尔公司则每周四划出四小时的时间作为“安静区间”,在此期间,三百位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都要关闭自己的电子邮件以及手机,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贴上“请勿打扰”的标识,为“思考时间”留出空间。类似的项目为美国的公司每年节省了三万亿美元的开支。
在硅谷,很多人每周都会过“互联网安息日”。在那段时间,比如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一早上,他们会关掉自己大部分的电子设备,只希望在开始新一周的工作时重拾方向感与平衡感。这就是安息日的价值,就像二十世纪伟大的犹太神学家亚伯拉罕·约书亚·赫施尔所说:“安息日是在时间而不是空间里的一座教堂”。
我们每周可以留给自己一天,把这一天变成一个巨大而且空旷的场地,我们在那里漫无目的四处游荡,就像徜徉在充满阳光的巴黎圣母院的过道上。即使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讲,安息日就像是一间礼拜室,走过这个房间,我们可以带着一些充满阳光和意义的内容回到日常生活中。安息日会提醒我们,最后我们所有旅途的尽头都是家。我们无须到很远的地方旅行即可摆脱那些稀松平常的习惯。
我们在物质、娱乐、社交以及其他显而易见的方面变得越来越贫乏,我们在其他方面——也就是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富有。
作者所提倡的慢生活,并不是让大家放弃所有的一切隐居山林,让你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从中抽离。你可以跟紧这个时代,但是你也可以有一个自己慢的方式,让自己内心有那么一块地方属于自己。这样你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对世界爱得更深。
要从纷繁的世事中跳出来,需要一点勇气——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从日常生活当中走出来,能长时间走出来的人就更少。不论每天早上花三十分钟跑步、钓鱼,或者是安静地坐着(其实这只占据了我们每天拥有时间的3%)
既然我们无法无限地延长我们的生命,但至少可以拓宽它。我们的慢就是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能够有那么一些时刻,专注的体验一些生活的精彩。
▎幸福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
在《安静的力量》一书中,皮克•耶尔多次提到了一个名字莱昂纳德·科恩,科恩是谁?他是加拿大的传奇人物,是作家、画家、诗人、歌手、僧人、情圣、瘾君子。1990年代中期获得巨大成功时,他突然遁入深山做起和尚,2008年被经纪人兼前情人卷走一生积蓄后重返舞台,彼时已经74岁,阔别舞台15年。复出后的巡演获得难以置信的成功,且一演就是5年……
歌手李健说自己最喜欢的男歌手,是80岁的莱昂纳德·科恩,内地很多摇滚音乐人歌词的写法,都受他影响。
莱昂纳德·科恩用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到达止境,并不一定意味着苦行,它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感官近距离接触。
我们大多数的问题(以及大多数的答案和我们心灵的平静),都深藏于内心。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
懂得让身体休息非常重要,当身体感到自在和放松时,心就能平静下来。练习深度放松,对于疗愈身心非常重要。
练习深度放松最好的方式是:冥想。
莱昂纳德·科恩说:冥想是他活在世上发现的“真正的深刻的娱乐”。“是一种极为深刻、诱人和精彩的娱乐。冥想中包含了最为真实的体验。”
冥想是与世间万物相爱的一种方式,停下脚步,借此来穿透各种喧嚣,找到全新的时间和能量与他人分享。
莱昂纳德·科恩的经历给了我从未有过的震撼:他似乎拥有一切,而他竟然是在抛弃了这一切之后才获得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科恩在冥想的时候,他获得了一种专注、善良甚至是快乐。
于是我想,是不是每个人其实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练习,感受一下有多么自由?一开始,你可以每天花几分钟来练习冥想,什么都不要做,只是观察内心涌动翻滚的感受。你可以每个季度抽出几天时间去度假,或者是到森林里漫步,唤回比此刻或者自我更深刻的东西。你甚至可以像科恩那样,试着找到一种生活,那里没有舞台和表演,一种比文字更为深刻的方式提醒你,谋生和生活有时相差甚远。
简化自己的生命,提炼出其精髓。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忽略那些平时会花精力去关注的很多东西,更好地享受生活。训练心智至少可以像锻炼身体一样,帮助我们拯救自己。
这本书是一份邀请,邀请你我一起踏上探索止境的旅程。
在莱昂纳德·科恩的歌声中,让我们开始吧。
聚焦“生活习惯”——改变习惯,才能改变生活。
培养“业余爱好”——兴趣推动改变。
唤醒“内心力量”——共同参与的持续成长。
以“有氧生活”为核心,持续的身心修炼,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价值生活。
撰文:冬子
配图:花瓣
小编:Cl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