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8-04-04 15:13 访问量:7093 信息来源: 解读
德胜读书会 第五十六期
《岁时令节》
——兼论清明习俗
时间:2018年3月28日 19:30
地点:顺德图书馆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李健明
主持:王钦灿
王钦灿:欢迎大家来到第五十六期德胜读书会。今天请到了本土的知名学者李健明老师来给我们做分享,今天讲的主题是清明习俗,目的是让大家知道清明是怎么来的,了解清明的故事。
李健明:其实很多细节是很有意思的,我们解读后会对清明节有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化源于天文的想象,今天我们从天文开始说。陶罐的画面是一个太阳,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每天看到太阳的时候会对太阳有无限的想象。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观测,他们设定地球围绕太阳走一圈是365天,总纬度为365度,这种想象后来形成了一种文化。很多人问为什么清明不是其他日子,一定是4月4、5号呢?其实这是我们对中国历法的一种误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一圈形成的历法是太阳历。公历其实是太阳历之中的其中一种,公历和太阳历不对等的。公历是1900年形成的,后来我们采用了公历这种用法。中国的历法有干支历、彝族的太阳历,他们和现在的公历是不一致的。太阴历则是按照月亮围绕地球走一圈的周转时间来算的,所以对植物和动物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后来人们采用了农历,农历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的混合。清明节用的是太阳历去设定的时间,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实清明设定的时间是公历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中。
山西临汾有一个上古时代的遗址,叫陶氏文化有二十四根柱子,可以测到天象和时间。顺德的祠堂不仅仅是拜祭祖宗,还可以测定时间。正宗的祠堂在中午十二点光线交叉的那一点正好射在祠堂神位的最中间。二十四节气环绕太阳的轨道形成了二十四个点,太阳每走十五度就形成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每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对应了人的二十四条脊椎和二十四个点。二十四节气是跟植物生长有关,因此二十四节气更加倾向公历和太阳历的设定。为什么是十五度作为一个设定的时间?这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一个共通点。其实十五更细的一个分数是五,五来源于五指。中国古代文化关键的节点是五。上古时代的人从第五数到六要花的时间非常长。古代的人对五和十以及九是非常崇敬的。为什么会有十五?古代的人不知道十五是什么,其实根据现在医学观察,人在眼睛不动的时候看的清晰是15度,所以是人在观察天象最基本的数字。因此,每十五度成为一种节气,这是天气和天象最基本的概念。古代的人读五天为一候,一候就是金木水火土,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时,四时为三百六十天。地球走的时间和度数一致的文化结构。
古代清明的说法,在古代的历法冬至后108天为清明节。第二,108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概念是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形成了108天,这应该是从汉朝后形成的概念。《淮南子》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是古代指定清明的来源。第二个概念是寒食,在汉代更早的时间里,寒食是不吃热的东西,形成了很多寒食的文化。其实也是源于中国人对天文的一种想象。在古代有一颗星,就是苍龙七星,有一颗星叫星宿二。那颗星在寒食那天会升上来,这颗大火星在东方升起,如果这颗星在东方升起火旺时不适宜点燃木头。最初不准点燃的地方是皇宫,后来引申到民间也不点火,形成了寒食的风俗。大火星在古代文化里叫火星,它出现的时候代表春天来的,消失的时候代表夏天要离开,秋天要来了。根据天文观测,古埃及人看到天狼星升起就知道尼罗河要泛滥了,要准备耕作,看到火星出现知道要打仗了,与此也形成了我们的寒食文化。寒食在民间有很多风俗,寒食在皇宫的时候,皇帝会钻木把最新的火送给大臣,这是一种荣誉和恩赐。在民间,男孩子到了寒食的时候要做冠礼,女孩子会插上发簪,叫做及笄,可以结婚以及作为成人的身份去拜祭祖先。寒食在顺德的文化概念中,清明女孩子是不准上山拜祭祖先的。但文献记载,女孩子是可以上山的,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山上比比谁更美。古代的女孩子并非我们想象不出门的,大部分的女孩子都出门打工、玩耍,是非常快乐的。文人写的寒食都带有凄惨感,其实在民间并非如此。
唐玄宗开始当时设定清明休息的时间,是所有官员可以休息七天。第二就是清明我们都背过杜牧的一首诗,但在古代的杜牧诗集版本里面是没有《清明》这首诗的。其实在民国时间有个伟大的学者说过一个问题,清明的诗歌押韵是宋代的韵。大家都背过《千家诗》,是宋代的一个学者写的,他叫谢芳德。在另外一个人的诗歌集里也出现过和杜牧很相似的词。宋祁写了一本书叫《新唐书》,但是我后来比较后发现杜牧诗歌出现的时间比宋祁要晚。宋祁是比谢芳德要早期的人,谢芳德是江浙人,他有一个朋友和顺德有密切的关系,他叫梁起。是北方迁到顺德第一个姓梁的人,他是征南大将军。他的儿子是跟谢芳德学习的,因此这首诗歌出现的时候是宋末出现的,所以在杜牧很多诗集上没有出现。至于杜牧有没有写这首诗大家可以回去深究一下。
和清明第二个有关的事件还有《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上的人穿的衣服很多,也骑着驴或者骡。宋代的时候不打仗基本上没有马,而且马非常贵只有大官才能骑马。这个画面感觉非常冷,穿着厚厚的衣服。第二张图片,两个人抬着轿子插着柳树枝,这也像清明的时间。第三张图片写着“王家纸马”。第四张图片,有人拿着扇子旁边的人穿着夏天的衣服。
《清明上河图》大概画于1198年的时候,当时发生过小冰河时期,那个时候非常寒冷,但是我们看到河没有结冰,所以《清明上河图》应该是在清明后还没到夏天画的。我们看到那些人穿的很寒冷,但也有穿的夏天的衣服。所以这幅画不是同一个时间画的,而是作者用现实的手法表现不同时期南宋的场景,是想象的现实主义手法。在唐宋代时期,扇子不是用来乘凉的,是用来遮脸的。女人结婚的时候是用扇子遮着脸,后来才用盖头遮脸。宋代的人,和别人在一起如果有急事的话用扇遮一下脸。现在顺德均安仍然有这样的习俗,结婚的时候长辈会拿着扇,其实这是唐代的风俗。在宋代的时候,古代的人觉得马是跑的非常快的,古代人觉得马是神物。马是非常罕见的东西,因为马是从西域过来的,所以在古代人心目中是神马。
纸在唐代的概念,把纸做成马能飞所以觉得有神力,在拜祭祖先的时候会用纸马去烧。在顺德还有这样的习俗,在拜祭的时候会在门口会贴一个绿色的纸马,绿色代表官禄。所以用绿色的马代表神的力量也可以赚到很多的钱,当很大的官。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是很特别的东西,柳字有特别的读音,希望生命留住,希望生命不要流逝,也是对生命顽强力的寄托。到了唐代出现了观音,观音一手拿着柳枝另一只手拿着净瓶,观音文化是从印度传来的。柳枝其实是用来刷牙的,净瓶是用来漱口的,后来转化为法器变成了非常神圣的东西。在古代的说法里柳树是鬼都能看见的木,插在门口带有心理上辟邪作用。清明前后会有很多的病,用柳树来煮水会清掉清明前后的病,其实中国民间很多风俗最重要的作用是保健。柳树可以预测风雨,风雨来的时候和没有风雨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这个照片的字是大汶口文化出现的第一个字是这个字,山在古代文化中是用来测量太阳的移动,所以太阳的中间是对着山尖。山的第二个作用是说山是人、神、巫师和天沟通的东西。山石是山的精华,玉是山石的精华,古代人把玉石拜祭山,形成作为对山的崇拜。顺德话拜“sen”是古代的“山”读音。大家会读过一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老师说的固定读音都是不对的,这是唐代读音。“山有灵,人无主。”所以古代的人把人去世以后放在山里面,就是山有主,人有灵。
清明前要准备很多东西拜祭祖先。第一种东西的读音是“huan”代表祖先吃了这个东西要还家。第二它长得像两个眼睛其实是跟古代的神物的两个眼睛一模一样,这也是上古时代对神圣的遗存。第二就是我们说的薄餐,顺德话也叫暖睡铺。做这个东西的目的就是给祖先吃了有被子盖。春天的时候,薄餐也叫补天穿。这个东西很黏,清明时候雨纷纷,就用这个东西来补天。到清明的时候一定要烧纸钱,这个是唐代以后才有这样的方法,唐代以前是烧玉器或者埋葬玉器。火神会把我们烧的东西送给远方的人。纸钱分两种,一种是金色的,金色是用来拜祭神明的,银色是用来拜祭祖先的。讲究的家庭长辈去世后只能用白色的纸钱,三年后才能用银色的纸钱。讲究的拜祭过程会有一个包袱装着他生前的东西,写着去世的人的名字和信息。蝴蝶和神明之间也有很多很神秘的关系。一般坟墓都有特定两个位置,长子要用红色的油漆涂一下,所以我们要用红色代表血液,传递和先祖之间的交流,拜祭祖先要杀鸡是因为有红色的血液的代表。关于拜祭的时间,如果家里有人在年底去世的话要在清明节前完成拜祭,这就是俗称的拜新山;如果很忙一定要在夏至前完成,那是最后一天叫墓闭。
清明拜山还会吃甘蔗,在坟地里能吃甘蔗,代表牙齿非常好,牙齿非常好代表肾好,告诉祖先还能继续生育后代。拜祭祖先整个过程都是为了延续后代。拜祭祖先用酒是因为在古代非常崇高的人才能用酒,要用非常好的酒去拜祭祖先。在古代文化里,只有平民用猪和鸡拜祭祖先,而且猪的生育能力非常强,暗喻繁衍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高。在顺德有一个量词叫“礼”,一礼为3斤6两半,等于365天。大家清明肯定会到烧腊店买东西,烧腊店的人肯定会问你要不要点骨头。上古时代拜祭祖先是用猪骨头来拜的,现在顺德仍然存在,这叫存骨礼。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猪肉,吃了猪头是获得了祖先赐给你的力量。以前分猪肉是一个鸡公碗,一个男丁大概有8两猪肉。清明节要吃荞菜一个是因为应节,拜祭祖先吃完这个菜祖先就坐着轿子回家。在坟墓里面有两种树经常能看到,一个是松树,一个是柏树。松树是书里面最高级别的树,它往东生长。柏树是树之中第二等级,柏树是往西生长的,等于逝去的生命。在拜祭的时候,抬烧猪的一般都是男的,这是确定身份的规则。拜祭祖先的过程是强化身份的确认,每年在不断强化身份的同时把这个传统流传下来形成历史。
王钦灿:感谢李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很多风土民俗。可谓天文地理无所不包,风土民俗信手拈来,考证和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李健明:再补充一下一些刚刚漏掉的内容。要解释一个字,清明的时候顺德话“宅纸”。在民间祭祖的时候都会用三张纸压在祖宗的坟头,这就叫“宅纸”。为什么要用三张纸呢?因为古代读音“纸”和“祖”的读音很像。以前是用12张纸压在上面,西北可能会挂在上面。用十二张纸表示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我都会挂念着祖先,现在简化了用三张纸。“三”一般代表的是天地神,例如我们上香三支香也是这样的意思。在坟墓烧纸钱第一个是为了拜祭先祖,第二在拜祭的时候祖先会出来分享片刻的时间,所以叫做互呻,是互相融在一起的时候。烧纸钱是为了制造一个边界封起来完成自己和先祖独立的空间,这是一个想象文化。了解了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祭祖是有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我们拜祭祖先的时候会拿着菊花,但是很多人都会拿白色的菊花,也有的人会拿着黄色的菊花,但黄色的菊花是长寿菊。
王钦灿:感谢李老师又给我们补充了这么多信息。这节课就是专业的风俗讲座,如果以后碰到民俗问题可以直接请教李老师。我们今天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刘玉华:那么多民俗主要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对生活的美好寓意,都是一种礼数,但现代人很多忘掉这种礼数,以后要怎么去传承中国好的礼数?
李健明:现在大家过斑马线是车让行人,但是行人不让车。其实在古代礼数叫去步,别人停车对应的方法是快走,这就是古代的礼仪。大家看看《论语》就会知道礼数。我觉得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推广。
何柳欣:我是客家人,来自福建。我们那边要用糯米做成的米粿和糍粑祭祖,我的理解是可能是带米饭不方便所以做成米粿和糍粑。我们那边中秋也可以去祭祖?
李健明:用米粿就跟顺德人用白米饭祭祖一样,其实就是白色的关系,白色就是跟钱又关系。清明拜祭先祖有很多不同的时间,春节、重阳和中秋都会有人去祭祖,其实是没有限定去完成程序,只是集中时间是清明祭祖而已。
王钦灿:江南那边清明时节会吃青团。顺德这边会有清明的特有食物吗?
吴老师:顺德清明时节会用鸡屎藤做成一种食物。
李健明:其实这些食物都是保健的作用。四、五月是瘴气的时间,吃这些用来清热。
黄子懿:客家祭祖会敬三样东西,一条生鱼,一只鸡,一条肉叫做三生。为什么要敬这种东西呢?在我们那边看山头装骨灰的罐好像是不封起来的。
李健明:鸡和肉是古代规定祭祖的,生鱼可能会代表一种生命力,这是在原始人文化里也是一样的,在罐里面通洞是让灵魂出去的地方,获得新的生命。
德胜读书会 第五十七期
《红楼梦》
时间:2018年4月11日 19:30
地点:顺德图书馆文筑文创书店
主讲嘉宾:甘子超(顺职院)
主持:叶琳琳
现场速记:麦思懿
现场摄影: 朱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