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胜读书会> 每期回顾 >德胜读书会 | 重温《时光之魅》

德胜读书会 | 重温《时光之魅》

加入时间:2019-07-23 15:35    访问量:7289    信息来源:


时光之魅

——德胜读书会第73期 


时间:2019年6月19日 19:30时-21:30时

地点:今屋书店(大良宝华巷6号之一)

嘉宾:梅策迎(广工教授)


      陈霖峰:今晚给我们做讲座的是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副院长梅策迎老师,梅老师是我们顺德一中的校友,是英国诺丁汉大学城市设计专业硕士。他曾在顺德设计院、碧桂园、恒大集团、中信地产等工作过,非常的有实践经验,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设计教育、产业规划、城镇公共空间。今晚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分享《时光之魅》。



      梅策迎:在国内讲建筑的书不多,《时光之魅》是作者去英国深造后,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就的一本书。


      2005年我在碧桂园工作的时候,做了清远的故乡里。起源是当时佛山一环的建设,拆了很多村,我们买下来在清远重建。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从房地产公司决定辞职,因为感觉房地产应该是要休息一下,然后我去了印度、尼泊尔等很多地方。我尽量每年都争取出去考察,我觉得作为一个建筑师应该多去看看。在欧洲叫城镇保护,我们叫乡村振兴。中国实际上是没有太多的城市的传统,我们的核心是乡村传统。



      《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实际上是讲了三个核心内容:第一个就是文艺复兴。整个欧洲是从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第二个是讲四个国家: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第三是城镇保护的概念。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我们看欧洲和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一样,我们认为欧洲就只有一个区域的概念。但是欧洲是很多国家组成的,每个国家的策略,城市发展的经验都不一样。

 

      我在广东工业大学讲授《设计史论》,这个要有历史的概念,要用地域和文化的概念去讲城镇的发展。欧洲真正发达的国家都是围绕着地中海发展的,是一个海域的文化。跟我们中国的这种大陆的文化城市是不一样的。

 


      文艺复兴由当时最厉害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开始。每个时段或者每个国家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意大利就整个地方他都保留下来,就是不做任何的改变,完整整的,这叫做文献性修复,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时态,放在这里就不动了,除非是要倒的部分才会去做修复。最有名的是罗马斗兽场,它有一些钢结构的支撑,已经有部分的修复,特别露出来,要用新的材料去做,但没有说一定要把它做成很旧的样子。很多朋友可能也去国外,去这些著名的景点,觉得外国的整个城市都很协调,这个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首先政治体制是不一样的,法国可能跟我们有一点点接近的地方。因为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出了两个有名的建筑师叫勒杜克和奥斯曼。巴黎圣母院超过850年的历史。如果要讲巴黎圣母院的整个建造和修复过程,大家就会发现以前实际上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现在这个样子是勒杜克做出来的,如果我们从很严格的这种历史的角度看,它也是一个新建筑,是在19世纪就是一百多年前才变成了这个样子。它原来并没有这么高,原来只是下面两层的地方,也没有尖塔。今年4月15号一把火,把法国这个最重要的建筑给烧掉了,实际上上面尖顶和穹顶的部分,是木结构,外面是挂石片,下面是石头。据最新消息,法国政府明确修复要按现在这个样子。目前最重要的一个修复的概念,是希望保证原真性,这是第一个原则。



      埃菲尔铁塔也是巴黎的一个象征。但是如果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当时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的。当时法国跟我们中国很多城市一样,大拆大建。拿破仑三世当政的时候说要重建巴黎,拆了很多重要的建筑,奥斯曼建了埃菲尔铁塔,当时引起了法国人的反对,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建筑。当时欧洲的很多城市最高点是教堂,修建埃菲尔铁塔标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资产阶级已经开始掌权了。

 


      巴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建筑就罗浮宫,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建起来的,由贝聿铭设计的。当时也是非常有争议的,首先罗浮宫的扩建并没有遵循以往的方式,而是挖了一个地下室,中间做了玻璃金字塔。当时贝聿铭做玻璃金字塔的时候,全法国人都投票反对,认为不能建一个金字塔在这里,很容易联想到埃及木乃伊。但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是透明的,不影响古典的建筑。这个方案争论了两年,后来贝聿铭在广场用脚手架1:1搭了个模型出来,让巴黎人来投票。结果很多人认为这个设计是一个好的方式。



      英国派出了他们很多贵族去欧洲像意大利、法国去学习他们的古典建筑,这个是叫大旅行。英国以前是一个山区,是被欧洲大陆排除在外的一个地方。英国著名的建筑师叫约翰·罗斯金 ,他写了一书叫《建筑的七盏明灯》,阐述了他对建筑的一个理念。我觉得我们要学习英国,英国的乡村很漂亮,英国的庄园我们叫英式庄园,有一个美学的理念叫做风景如画,另外一个叫崇高。英格兰的遗产名录有37400处。建筑都保护得非常好,这得益于严格的法律的保护。他们的理念就是保护性,是反修复的,他认为一个建筑就是保存成原来的样子。英国人认为历史就是应该原真呈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英国的国会大笨钟哥特式建筑,并不是古典的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很多欧洲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特意去了爱丁堡一个月,这里有英女王的夏宫。爱丁堡就是指山上的一个一个城堡,而英国小城巴斯完全跟爱丁堡不一样,巴斯的英文实际上就是就是冲凉的意思,有很多大的浴场,这种圆形的建筑在英国并不多见。


      读一本书关键看这本书能够给你什么思考,在这里给大家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思考。基于我的经历,房地产、设计、老师,这本书核心“时光之魅”,一个是“时光”,一个是“魅”。在历史的长河里面怎么去选择某一个片段,因为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也好,每一个城市也好,它都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关键你选取哪一个部分阐释“魅力”,我的理解就是时光之魅。我们看意大利、法国、英国,现在看到的样子并不代表以前的“它”,这是第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就是如何避免千城一面,我们的城市一模一样是诟病。第三点,叫做从建筑单体到城市遗产。就是说我们保护通常只是保护某一个建筑,但是现在发展的概念已经不是了,是从城市的片区来保护。

 

      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个时代的背景,才能够去做出我们更好的选择。为什么欧洲的城市能够几百年保存得这么好,第一个是建筑的材料的问题,中国以木建筑为主,欧洲以石头为主。当然核心是哲学思想,欧洲推崇超自然追求永恒的概念,我们追求天人合一。历经改朝换代,皇帝就一把火烧掉以前的宫殿,认为是更新。


 

      第二个欧洲是先有了市场,然后才有城的概念。就是一开始欧洲围绕着地中海,实际是一个贸易国度,有贸易、市场才有这个城。但中国是不一样的,唐代、宋代也曾经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实际上中国的城市那时候不叫城市,只能叫城。以前的城是皇帝为了保卫自己的地方围起来的一个地方,我们叫围城,是一个保卫的概念。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第一个是文献式的修复,第二个叫做风格式的修复,按照一定的风格把它重新建起来,并不是一个旧的东西。乡村还是要作为乡村的样子可能会比较好。


 

      最后分享一下作为设计师怎么去思考乡村振兴,我们怎么思考城镇的保护和发展。我觉得设计是作为一个协调各方面因素的能力和力量。做任何项目要有情怀又要有理想,但更重要是理性。我认为我们当代中国可以参考这本书一些方式,实际上这三种方式我们都有用的,我觉得并不是说某一种修复的方式就只能用在一个地方,像文献式的修复、像故宫遗产级的建筑,可用文献式的修复,尽量保证原真性。风格式的修复,乌镇基本是新建,旧的东西很少,但是很有味道,包括巴黎圣母院风格式修复,现在看又感觉到它有很强的古意,这就是风格式的修复。还有批判性的修复,如罗浮宫,就是用完全新的手法,作出了一种传统的批判性的修复。这就是这本书里面介绍了这四个国家、六个地方不同的修复的方式,我觉得我们将来的城镇发展也好,乡村发展也好,不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一定是因人而异去做这个项目,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传统文化。第二个为了更好的生活。



 

      高先生:我要用批判性的这种交流方法,就刚才梅老师特别提到外国是从市到城,中国是从城到市。其实对这个我有一点看法,中国其实建城市丝毫不亚于欧洲。我们有很多城市的历史超过了2000年,比如广州、成都,像我们平常口语所说的买东西,来源于唐代的长安城。东市西市都是国际性的大市场。那时是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候,所以说去东市买东西,去西市买东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叫买东西。

 

      刘女士:刚才梅老师说我们不必跟欧洲那些城市比,关于城市经济的概念是由市到城。为什么不可以比的呢,居住性的改变、城市整体跟欧洲那边也可以进行一个比较吧。



      梅策迎:我想说几个数据。建国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化率大概是10%;2012年的时候,城市化率就超过了50%了,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第二个为什么中国会有城市?应该说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城市?然后城市越来越多?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我刚才说的意思是说,我们第一个不可能用我们古代的城市跟古代的欧洲去比。因为我们只有现代的城市,我们古代的城市是跟他不一样的东西。不可能说现在跟欧洲学的是什么,难道我们现在的城市要恢复到唐长安那个样子吗?我们的城市应该是现代的城市,我们的现代城市就有多种功能,现在的城市已经超越了以前的城市的概念很多了。我们有很多生产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各种的功能都在城市里面实现了。我们没有必要回到古代城市的样貌而已。



      Q:华盖里这个片区要升级改造,那么从城市、片区的角度,结合《时光之魅》这本书,请梅教授评述一下。

 

      梅策迎:华盖里这个片区是我读书时一定要穿过的,所以对这个片区很熟悉。这片区的房子肯定是很拥挤的,在交通、消防上会产生很多问题,并不适应现代的生活。那么理想的部分这个地方要做回我们岭南的风格。刚才说的风格式的修复,我觉得是需要去做的。



      李健明:非常关注顺德祠堂,因为有不同的修复的路径。梅教授觉得哪个比较好?顺德现在还有300多个比较有价值的祠堂,在不断修复的过程,看到不同的效果。其实我们也在寻找最好的一个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现在我们觉得还没找到。整个珠三角都在寻找古代建筑如何在当代有更有价值的一个方法。

 

      梅策迎:我也没有看祠堂做的很好的案例,但是如果从我设计的角度,我认为起码两种方式是可以做的,第一个是文献式的修复,我觉得因为我们祠堂也分很多等级。像国宝级的祠堂,我觉得就一定要做得非常的到位,原真性的去修复,祠堂耗费非常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并不适于适用于每一个祠堂,包括巴黎圣母院也做过其他功能。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限制祠堂的功能,要稍微的解放一下思想,不要太过于拘束。我们看这些历史案例,历史永远都在改变。好的东西就完完整整的去保留,但是很多的祠堂我觉得是一定要考虑活化。包括我们在青田做成了一个读书的地方,但是村民结婚的时候回来拜神这些功能还是保留的,并没有说完全剔除掉,跟现代的生活可以融合就好了。祠堂确实是特殊一点,因为他还有一个宗族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的问题。(未经嘉宾审核)




自然观察


 ——德胜读书会第74期 


时间:2019年7月24日 19:30时-21:30时

地点:顺德图书馆首层文筑书店

嘉宾:廖浩斌 (中山市树木园林工程师)


      该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精美的摄影图片和手绘彩图,按照花、叶、果、木等4个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岭南地区常见的54种树木。并对这些树木的特点、分布、在资源方面的用途、相关的研究成果等,都做了生动有趣的讲解。暑期之际,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乡土的一草一木,去神秘的大自然中上一堂有趣的大自然观察课吧!

上一条:德胜读书会 | 《顺德40年: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县域发展样板》实录

下一条:德胜读书会 | 重温·自然课堂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