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前尘往事——顺德状元

发现顺德·前尘往事——顺德状元

加入时间:2011-02-17 14:48    访问量:4901    信息来源:

2004年12月17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顺德:广东状元最多的地方
 
    提起顺德的状元,顺德人都深感自豪。因为广东首13位文武状元顺德就占了4位,成为状元数量最多的地方。但是,由于时代久远,资料散失,因此,这些状元的逸闻趣事,生平点滴人们所知不多。这篇文章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将顺德几位状元不为人知的事迹提示给读者,并通过一些相关的比较使这些状元更全面而丰富地突现在读者面前,且由此分析出科名鼎盛背后那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与民俗传统,使人们对状元文化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与认识。特别是在顺德设文化强区的今天,顺德的状元文化及由此延伸的科举历史必将成为一笔珍贵而厚重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顺德状元多
 
    虽然,广东的文状元无法跟诞生了34位状元郎的苏州相比,但是,其进步之快却引人注目。从隋朝开始到宋代,广东只出了3位状元,平均每250年出1位,不过,元明清三代共540年间,却诞生了6位状元,平均90年1位,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当然,更引人注目的是有5位状元出于富饶自足的南海、顺德两地。其中南海有南汉状元简文会、明代状元伦文叙,而顺德则有南宋状元张镇孙、明代状元黄士俊、清代状元梁燿枢。因此,从状元的单纯数量而言,顺德是广东状元数量最多之地。
广东状元高中年龄平均31岁
    广东9位文状元高中金榜时的平均年龄是31岁,最年轻的是唐代封开状元莫宣卿。他踏鳌折桂时只有17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而番禺清代状元庄有恭、吴川清代状元林大钦脱却蓝袍换紫袍时都只是二十出头的翩翩少年,年纪最大的倒是顺德几位状元,如梁燿枢39岁、黄仕俊37岁,张镇孙36岁,这多少影响了他们日后的仕途。众多状元中,南海伦文叙最具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传说和逸闻传遍珠三角。不过,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教子有方,大儿子伦以谅为乡试第一,即解元;二子伦以训,会试第二,殿试榜眼;三子伦以冼也高中进士。父子三人,相继登状元、会元、解元,皇帝也御赐他们为“中原第一家”。
   顺德之所以能走出三位状元、一位武状元朱可贞、一位探花李文田和261位文进士,1288名文举人,从中反映了顺德人一直以来对文化的重视。早在南宋的咸淳年间(约1241年前后),顺德就有羊额书院、义斋书院、九峰书院、薪斋书院,年代之久远只有历史悠久的潮州、博罗、惠州可相比,在当时书院数量之多,顺德在省内却首屈一指。因此,绵绵不绝的读书风气一直延伸到现在,自然培养出无数青衿学子,秉烛求明,读书索理。
 
百岁观场
 
   顺德人博取科名的雄心从一个传播很广的故事中可窥其一斑。在清代,有一位叫黄章的老书生,40岁才入学为生员,60开外补廪生,83岁选为岁贡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到应天府参加乡试,时年已100岁,老而弥坚的他仍入京应考。入场时在灯笼上大书“百岁观场”四个大字,令曾孙执灯笼作引导,成为中国科举历史上的奇闻。虽然他们多少有点误人歧途,但毕生读书求上进的风气却无形中影响着一代代顺德人发奋读书,出人头地。
 
状元张镇孙的籍贯
 
    在广州,有个地方口叫状元坊。相传,张镇孙少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张镇孙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文采风流,声闻乡里,人们都目之为神通。张镇孙中举后,广州就流传着一个童谣:河南人见面,广州状元现。
    那个时候,珠江两岸河面极宽,两岸相望不可能看见对面人。但奇怪的是,1271年,岭南大旱,珠江河面水流变窄,两岸居民都可徒步下河,彼此竟可看到对面人。恰巧的是,这年深秋赶考的张镇孙果然夺魁天下。此时,人们忽然想起这首流传的童谣,都觉得十分神奇,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一时佳话。
    在古代,这样的故事俯仰可拾。也是宋代,大约在1165年~1173年间,苏州民间也流传着一句童谣:窟窿石移,状元归来。但是,唱了很久也没人中状元。1179年,苏州连年大旱,到1181年,苏州城下了场大雨,大雨将城西窟窿山半山腰的一块桌子般大小的巨石冲走好几里。果然应验了“窟窿石移”的童谣。更奇妙的是,就在这一年,吴县人黄由高中状元,成为宋代苏州第一位状无郎。
    言归正传,张镇孙中状元后曾任广州制置使,后带兵抗元,收复广州,但后因兵不寡敌,英勇就义,成为人们铭怀的历史名人。不过,细查族谱,张镇孙却是顺德人。
    据《广州人物传》和《南海县志》记载,张镇孙的曾祖父叫张元贵,祖父叫张机,父亲叫张翔泰,是南海,即今天顺德伦教熹涌人。其祖父迁移到广州,张镇孙便在广州长大成才。
    张镇孙的八世后人张戟于明朝天顺八年(1465)在熹涌修建了张状元祠,明正德九年(1515)十一世孙兆鳌又主持重修。当时还有一篇黎暹撰写的《重修张状元祠碑记》,典雅雍容,对其学识人品极为推崇,如“公以问世之才,诞膺魁选……公为毛族中之鳞可也,谓公谓鳞族中之龙亦无不可也”。清雍正五年(1728)朝廷宣布再度重修,成为顺德一大名胜。至今,张氏后人仍散落熹涌村。
 
黄士俊少时奇遇
 
    在古代人心目中,状元因其稀珍而常为人们目为灵异,因此,附在他们身上的传说甚多。不过,黄士俊的奇遇确可大书一笔。
 
 
    少时,黄士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见他,只对他说了一句:“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动龙鳞。”然后飘然而去。少年的黄士俊莫名其义。不过,聪颖的他倒也记挂心中。
    几十年后,当黄士俊在金銮宝殿上面试时,万历皇帝出一上联:扫叶烹茶,宝鼎烟中浮蟹眼。黄土俊沉吟片刻,忽然想起当年老人的上联。于是,他意定神闲应声朗对:“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动龙鳞。”此联不仅工整稳妥,且气魄夺人,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叹为捷才,于是,钦点黄士俊为当科状元。
    这,让人想起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著名诗人钱起。据《旧唐书》记载,钱起有一次外出旅游。晚上,在客舍中独自沉吟。忽然,他听到屋外也有人吟诵诗句,其中有一句他听得分外清楚,那就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连忙到处寻觅那吟诗人,但不见影踪,于是,他将此诗谨记心中。后来,考进士时,诗歌的题目是《湘灵鼓瑟》,他忽然想起当年这句诗,于是,将其放进诗中,作全诗结尾。主考官李麟阅卷时,读到最后两句,惊叹为诗中绝唱,并断言:是必有神助之耳,并录他为进士。两人的奇遇,可谓巧合惊人。
 
金玉君子梁燿枢
 
 
    再说梁燿枢。据《翁同龢日记》回忆,当年粱燿枢的殿试卷虽名列前十名,但非卷首。当时慈禧太后因同治皇帝身体不适,就委托军机大臣和阅卷官一起定夺。他们反复审阅,在九份殿试卷中都找到用词不当、笔误等瑕疵,但梁燿枢的卷子却行文流畅,整洁无瑕,于是恭亲王奕新力荐梁燿枢为状元,阅卷官延熙看到文章虽然平实无雄浑之气,但也无可挑剔,于是顺水推舟,玉成佳事。梁熠枢遂大魁天下,成为广东最后一位状元郎。
    粱燿枢早年三兄弟都在南海大学者朱次琦先生门下攻读,他的四哥燿藜、小弟燿宸都也高中举人。而朱次琦还将爱女仲姬许配给燿宸,而这位朱家小姐就成为进士女儿、状元弟妇、举人夫人,显赫一时,她一直生活在杏坛光华。而光华村梁氏后人以前都经常往来于九江杏坛之间。梁燿枢为宫谨敏,清正廉明,深得慈禧太后欣赏,并讲:梁燿枢,真金玉君子也。于是,梁金玉的雅号传遍京师。笔者曾在北京故宫的储秀宫、体和殿、翊坤宫看到梁燿枢题写的《万寿无疆赋》共十二幅墙饰,内容不一,可能是慈禧太后生日时恭献的礼品。另外,在储秀宫内,笔者还看到题匾2幅,分别是“道志和声”、“观象通乾”。娴雅端庄,一如其人,充分印证了梁燿枢在当时确实受到慈禧的重用。

上一条:发现顺德·前尘往事——顺德姓氏

下一条:发现顺德·前尘往事——顺德文人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