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4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惟有滩声似旧时
——顺德名人故居扫描
历史,如潮水,随时光淡退。但后人往往在潮水远去的沙滩上不时惊喜地拾掇到一颗颗精美的鹅卵石、饱胀的螺蛳、来不及游回大海的鱼儿和小虾,更常常不经意地踢到埋藏黄沙之中的漂亮贝壳、生猛蟛蜞,甚至是前朝遗物。
当我们躬身捡起这些已不为人知的历史碎片并轻轻吹去那层黄沙时,一股历史沧桑感总是不期然地扑面而来;当我们辨析着这些碎片上的淡淡墨迹甚至是细微裂缝并追溯内里浓缩着的历史事件甚至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生平时,一股走向乡村深处,探究这些在人们记忆中早已淡忘的人物甚至是事件的冲动总是那样的强烈、持久,令人无法自禁,欣悲莫名,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在顺德区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名人故居13座。这些散隐村头巷角的普通民宅,却因了主人的不凡而分外珍贵,它们为我们了解这些从顺德走出、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大展身手的著名人物留下了极为难得研究原始实物的同时,也为文化强区的建设增添了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现让我们撷取其中部分故居作一番巡礼。
伦教乌洲:粤剧名家千里驹故居
千里驹(1886—1936年)原名区家驹,字仲吾,伦教乌洲人。在当代粤剧观众印象中,千里驹似乎没薛觉先、马师曾般风头劲猛,也不如白驹荣、李海全般风靡远近。究其原因,或许是他在1936年就去世,离我们较久远而已。但这位21岁成为正印花旦,30岁成为省港第一班:人寿年戏班的第一号艺人,以平腔白话入子喉,解决了粤剧旦角以广州方言演唱的音腔难题,同时,也为普罗大众登堂入室,步入粤剧艺术大堂提供了方便的门槛。他自己也以自然舒展,入耳消融,摇曳多姿,声情并茂的唱功而赢得“花旦王”,“悲剧圣手”等称号,创造出第一流的舞台艺术,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颂扬,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驹派艺术”。尤为难得的是他大力扶掖白驹荣,破格重用薛觉先,指点提升马师曾,细心栽培白玉堂,间接授艺桂名扬,熏陶感染郎君玉,后来,人们所称道的五大流派,除廖侠怀外,都受到他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为粤剧艺坛伯乐。同时,通过他的门徒,对粤剧艺术的兴盛与广为流传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作用,无怪乎梅兰芳由衷地说:千里驹是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千里驹故居是前有花园,后为充满西班牙风格的两层楼房。故居屋内窗台上的弧型设计别具一格。令人惊喜的是,屋内仍保留着当年他使用过的家私陈设,如他睡过的床,1931年在上海盛大演出后,粤剧迷赠送给他的一块上题“哀感顽艳”的礼镜,还有他使用过的古罗马时钟,如今,时针静静停止,似在提示着一个时代的结终,又似暗示着一个时代的定格。
千里驹故居主体面阔5.2米,进深12米,右为厨房,面阔5.3米,进深5米。故居内有古井一座,园内兰花、杨桃等花草树木苍碧幽深,庭院静谧。外侧多小巷,村民聚集,故居后一湾清流汩汩轻淌,似在回味着不绝记忆。
伦教聚星里:历史大家梁廷楠故居
2002年6月,“梁廷楠暨第六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在顺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研究专家就梁廷楠在中国戏曲创作及理论探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个早已陌生的名字再度吸引着国内名家们将惊喜的目光凝聚在顺德这片土地上。他就是离千里驹不远处的藤花亭主人梁廷楠。
在顺德历史上,像梁廷楠这样既是大藏书家,又是金石学家、历史大家、粤剧创作名家和理论家,更是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并协助林则徐禁烟销烟同时奔走在抗英第一线的人,并不多见。
梁廷楠(1796~1861年)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顺德伦教人。道光甲午获选副贡生、官至澄海教谕。道光二十九年,赐内阁中书衔。
梁廷楠性聪颖,博学多才,精研史学、擅诗文戏曲、精通音律、工书善画,一生著作颇多,有《南汉书》、《南汉考异》、《南越五主传》、《耶稣难人中土说》、《合众国说》、《粤东贡国说》等几十种书籍,是广东省著书立说众多的一位学者、名人。
另外,他于道光乙未年纂修《广东海防汇览》,并在道光十八年担任《粤海关志》总纂,这是中国第一本地方海关志,记载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以及错综复杂的外交活动,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极高的史料价值。道光十九年为林则徐禁烟出谋献策,绘海防图进呈林则徐,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地图注解,竟然出自他两位女儿的手笔,可见他教育有方。咸丰三年,他参与修《顺德县志》。咸丰十一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坐落在伦教城区聚星里的故居,总面阔15米,总进深9.5米,是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青砖墙体,瓦面平房。一直有居民居住,保存尚好。
杏坛古朗:报刊大笔手伍宪子故居
伍宪子故居坐落在杏坛古朗竹林巷。总面宽10.80米,总深8米。它坐西向东,是一家普通的平房大砖瓦,大座47坑,门廊10坑,天井约10平方米。
伍宪子原名庄,又名文森,号梦蝶,少年时代随简朝亮读书,后为康有为弟子。他一生都是利用报纸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如他在香港主持《商报》7年,后又创办《国民公报》。他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担任报纸主笔长达10年。1928年,赴美国担任三藩市《世界日报》主编,1935年主办《纽约公报》。伍宪子曾任广东省内务司司长、北京政府国务院参议等职务。后定居香港讲学撰述,1959年去世。当年走出古朗时,伍宪子留下一位佣人看管故居,佣人成家并一直生活其中。
杏坛吉祐: 近代名人麦孟华、麦仲华故居
麦孟华、麦仲华故居位于杏坛爱日名关二巷。为砖、木、瓦民居,是麦家祖辈世代居住的住所。现存坐北朝南的大厅一座,面宽10米,深5米。
麦孟华麦仲华两兄弟在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大书一笔。
麦孟华(1874~1915),字孺博,号蜕庵。他早年与梁启超一起拜康有为为师,就读于万木草堂。梁启超曾说:同时草堂多俊物,唯君与我尤忘形。当年马关条约签订后,麦孟华义愤填膺,与梁启超一起协助康有为联络全国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绝和谈,引发著名的“公车上书”。
麦仲华(1876~1956),字曼宣,号武颖。清诸生。民国初曾任司法储才馆秘书、香港电报局局长等职。他是康有为弟子,曾留学日本,学贯中西。他的夫人就是大才女、康有为的大女儿康同薇。
康同薇天资聪颖,勤学强记,精通英、日两语。15岁即根据二十四史编纂《风俗制度考》,后又翻译大量日本书籍,协助其父编纂《日本政变考》和《日本书目志》。
1897年4月,康有为等人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康同薇任该报翻译,是中国参加办报的第一位女性。1989年7月,她与粱启超夫人李惠仙等在上海创办《女学报》,成为中国最早的由妇女主办的以妇女为对象的妇女报刊。1899年与麦仲华结婚,生子女11人,1974年病逝。
如今麦氏兄弟的故居已成寻常巷陌,但有几人知道这里曾经走出几许风起云涌的人物?
容桂朝阳:政学名流岑学吕故居
岑学吕先生故居位于容桂朝阳。长31.5米,宽7.6米。1968年曾重建。
岑学吕生于1882年。年轻时曾考入清朝广东陆军讲武学堂,也就是黄埔军校前身。
1906年加入同盟会。九一八前,他担任张学良秘书,后回广东接任粤省秘书长职位。粤主席黄慕松逝世后,岑学吕代理广东政府主席一个月。
岑学吕曾担任东莞县长,他在任期间,兴利除弊,严禁烟赌,缉拿不法,令面貌一新,虽然后被迫离职,但东莞市民深怀其德。
岑学吕经历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对国家、民族有深彻认识。解放初期,叶剑英元帅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时,曾邀其回国,并委以省参事室参事和文史馆馆长职务,可惜他年逾古稀,无法赴任,后于1963年在香港去世。
北滘槎涌:百龄名将郑军凯故居
郑军凯故居位于北滘槎涌西庙路。故居坐西北向东南,宽占两个门牌号。7号深9.2米,阔8.6米,面积79.12平方米,硬山式一厅两房,两廊一天井,趟拢大门,8号深7.7米,阔15.3米,一厅两房两廊一天井,右侧有一小花园,红纱岩石墙脚。
郑军凯早年参加广东第二师军官讲习所,毕业后参加东征。后担任叶挺独立团某连连长。参加了贺胜桥、汀泗桥等著名战役。抗日战争后,他参加京沪线和南京保卫战,后又参加粤北、桂南等地战役,并收复鹤山,因战功晋升为少将。他后又转战南北,收复南宁、钦州等地,受到明令记功。在1943年的廉江战役中,重创敌军,名扬远近。
龙江旺岗:“利工民”汗衫创业主冯立夫祖宅
留意衬衣品牌的人大多都知道秋蝉、鹿牌、珊瑚牌,但知道出自利工民针织厂的人不多,而知道这个厂拥有80多年历史的人更少,不过,知道这个厂的最早主人是顺德龙山人冯立夫的人更寥寥无几。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冯立夫祖宅终于浮出水面。这座故居位于龙山旺岗村,坐北向南,悬山顶,碌筒瓦,龙船脊,青砖花岗岩石脚。面宽11米,深15米。故居石门框,门框上绘精美图案,两侧砖雕保存完好,天井围墙檐下灰塑各种图案图画,以风景、花卉为主,进入街门口,分东西门廊,天井位于其中,地面花岗岩石,门廊两边各有花岗岩石水渠,三级石阶上正堂。正厅堂门口红砂岩砌至门楣,一对铁门和柚木大门。正厅为三间两廊,神后楼梯上二楼和三楼,各层楼用杉木材料。几十年来,“利工民”传遍中国各大城市及港澳等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品牌。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除进一步测量调查武打明星李小龙祖居外,还在均安镇沙浦村发现粤剧当代名家罗家宝旧居、在北滘槎涌发现台湾政界名人郑彦芬故居,还有在杏坛北头找到了当年发现曲江马坝人的著名人类学家梁钊韬的故居,让人们惊喜之余,体味出顺德这片昔日宁静的水乡那深厚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