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我们身边的文物.4

发现顺德·我们身边的文物.4

加入时间:2011-02-18 11:51    访问量:1653    信息来源:

2005年10月21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多少楼台烟雨中
——顺德庙宇扫描
 
    顺德自古以来都处于多神崇拜体系,而且“信巫鬼,重淫祀”。明代番禺大学者也说“民未知义,以淫祀为之依归”。不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顺德因处于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区,人们虽“善用舟”,但神秘莫测的河涌仍令他们心怀敬畏,再加上瘟疫病毒不时涌现,另外,母系氏族的遗风散落各处,因而,顺德信仰体系的神灵大多与水、医神、女性有关,于是,龙母、龙王、伏波神、华佗、蚕姑、金花夫人等便成为他们膜拜的对象,构成一道斑斓奇诡的民间文化色彩。
 
观音庙与观音堂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统计出各种庙宇教堂共238座。其中观音庙和观音堂数量颇多,比较突出的有杏坛上地的观音庙和龙江南坑的观音堂。
    上地观音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内有观音庙、书祝房、华佗庙、巡府、蚕姑庙、金花庙共六座建筑物,深三进,中座与东西两侧有一条丹桂巷隔开。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蚕姑”就是“蚕姑娘娘”,相传她是黄帝的夫人嫘祖王凤,也就是民间供奉的“蚕神”、“马头娘”。昔日顺德桑蚕繁盛,人们自然希望在蚕姑娘娘庇护下风调雨顺,蚕茧满仓,因此,不少地方都建造蚕姑庙以作供奉。当年周廷干曾在龙江苏溪蚕姑庙写下一副对联:“西陵崇妇事祠前叠鼓祝心香,南阜沐神恩墙下缫盘传手泽”,折射出当时满目桑田,人们躬耕纺织的古朴景象。
    “金花”就是“金花夫人”。金花夫人原是广州仙湖街上的一位少女,名金花,未嫁人。失足跌入仙湖内溺毙,死后尸浮,数日不腐,且发异香,后葬,不久湖中浮一木偶,相貌与金花相似,人们以为神异,便将木偶供奉为神。后来人们祈子往往灵验,于是,民间就流传“祈子金华,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可见金花夫人用于祈子。这虽是离奇传说,但也可作一种深深根植于民间的乡土文化。
    上地观音庙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加建头门。经过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原庙已残破,村民在1924年重修。解放后,观音庙曾成为农民住宅和学校课室。后于2004年由华侨、港澳同胞和村民集资重修,如今,虽历二百多年时光冲刷,但内里所蕴含的民俗内涵仍十分丰富。
    坐落在龙江镇南坑村的观音堂则始建于明朝。清代乾隆道光年间多有重修。观音堂前大殿门口楹联上有“道光五年岁次乙酉孟春吉旦”的隶书阴文,可见重修于1825年。大殿前庭院中有一“慈恩亭”,原建于清“道光岁次甲申季冬”,亭前有阴文行书石刻楹联,上联为“慧月照天袍葵心向日”,下联“慈云荫水国莲座生云”。
    观音堂内香案前的香炉上有“水月宫”三字,上款“乾隆三十三年仲春敬立”,下款“恩信士谭世经敬奉”。香炉瓷质细腻,釉色润滑光亮,可惜后被砸破,现经修补置于堂上。观音堂至今香火仍盛,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观音诞,里海及四周乡民扶老携幼,前来敬拜观音以祈福荫,并观看“烧大炮”、舞狮舞龙。2004年春此处还恢复了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秋色出巡,万人空巷,皆争相一睹为快。
 
 
杏坛龙潭孝通殿
 
    位于杏坛龙潭圩庙前的孝通殿也称“龙母庙”,坐北向南,面三间,深二进,风火式山顶。门前两边有一对白石狮子,墙有壁画和神像雕塑,横梁和殿檐描有故事人物和神像雕刻,后殿正中供奉龙母娘神像,两边各有两个庄严威武的神像守护,庙内墙壁均绘有壁画及砖刻。
    孝通殿前门为工整端庄的楷书对联“正中宏化育,柔顺启文明”,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年)岁次乙酉仲冬吉旦”,下款为“沐恩信绅里人吴光槐拜书敬奉”。门口石柱上也刻有“道光乙酉年(1825年)仲冬吉旦”,另一石柱刻有“沐恩梁源远堂敬立。”
    根据孝通殿旁边的五龙庙内一块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碑志,也就是《重建龙母天后五龙三庙碑记》上记载,孝通殿创自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明嘉靖重修,乾隆四十四年(1784年)复修,道光五年(1825年)三庙告成。可见,孝通殿是顺德最古老的神庙之一。
    龙母庙源于一段传说。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前后),龙母在悦城,也就是今天德庆化作木头顺江漂到龙潭,得龙潭人陈德公建庙供奉,七百多年来一直香火不断,尤其是五月端午更逐渐演化为混杂多种文化风俗的民间节日。
    细究这位龙母,本姓温,越族,秦国时代广西藤县人。她本是弃婴,后为养父所育,她没生孩子,也没丈夫,五个龙子都是“得大卵而畜之,龙子出焉”,于是遂有“龙母”之称。这位龙母带领民众治理水患,抗洪制涝,她自己又护航保民,行善积德,消民祸灾。从这些资料可看出,龙母其实集中反映了母系氏族群婚无固定丈夫,小孩不知亲生父亲的社会状态,同时,也清晰告诉我们她本身其实是母氏族首领的化身。至于“孝通”二字来源,源于龙母是广西藤县水东街孝通坊人。
    另外,孝通殿左侧的五龙庙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
    门联为木刻阳文“龙现中原九域同歌丰稔岁。凤来大地兆民共祝太平年”。后座神前有石柱对联“德应重干运际重光照水府,图呈五位祥开五采耀天衢”。上款为“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仲冬吉旦”,下款为“沐恩信绅里人吴国球、吴玉章仝敬奉”。五龙应源于龙母的五位龙子。
 
杏坛马宁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杏坛马东村黄甲坊。全座露天社稷坛呈睡椅状,瓦脊、瓦筒都是由一块灰砂岩石雕刻而成。瓦口有滴水瓦状,结构独特,社稷坛平台由五块斜口石组成,前沿平台下企石有左边马、中间麒麟、右边马的石图案像;左右两边台下企石均雕有两只麒麟图像。
    社稷石刻的文字十分珍贵:因为上面清晰写明“大宋淳熙庚子年(1180年)孟春何氏创立,大明万历丙子(1576年)重修”。它不仅是杏坛早在宋代已有移民在这里开村落户的有力证据,特别是为马宁何氏族人在825年前就聚居此地提供了文字资料。
    马宁村历史悠久,从考古发掘的瓦当残件中人们就发现不少唐宋时期遗物,不过何姓定居以后,也不断发展,且人才辈出。东西马宁是杏坛出进士举人数目最多的地方,共有16名文进士,4名武进士,文举人36人,武举人6人,后来还走出清末外事部员外、大学者何藻翔和现代著名国画家何漆园。
 
龙江西溪华佗先师庙
 
    在顺德,有三位三国时期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一位是忠肝义胆的关羽,一位是镇邪去疾的周仓,一位是妙手回春的华佗,而望闻问切,手到病除的华佗颇受人们钟爱,于是人们建庙供奉,祈求身健神朗。
    在龙江西溪有一座华佗先师庙,绿筒瓦,绿琉璃瓦剪边,三级石阶到大门,门头石牌匾上凿“华佗先师庙”五个大字,并有“嘉庆十三年吉旦 ,里人薛翰桢敬书”等字样。
    门前建有天井和走廊,走廊有一大铁鼎香炉,香炉前建一直径1.5米的石圆拱窗,两边刻有“紫云横碧障松柏芊眠,绿水青畦分榆秀润”的对联,横眉石碑刻“峙亭毓秀”。对联左右各建一门口通往小河边,左门石额上刻有“洞天”二字。石门框边对联:“洞古清幽盘曲径,天然形势护西林”;右门头石额上刻“福地”,门石框边对联:“富善自然多积德,地灵毓秀集祯祥”。华佗先师庙内多块石额为清代遗物。
    另一座华佗古庙在乐从良村。它由主体、走廊、香亭组成,砖瓦木结构,平房式建筑,上盖绿筒瓦,两屋脊,庙内安放华陀先师和车大元帅的神像。门口为花岗岩石框,上刻有“华陀古庙”四个阳文,下款为“光绪二十一年重修”。两边刻有一对联:医国出奇方奸雄破胆,疗民操妙术扁鹊同声。对联上下方刻有花纺图案,上用蝙蝠,下用花篮石榴,寓意福有攸归,子孙昌盛,对联周边刻有回字纹图案,门楣对上有灰塑,为人物和鸟兽图案,但形象模糊。
    敬奉华佗的这些古庙,其实表达了村民得恩常报,安康平静的朴素愿望。
 
关帝庙
 
    关帝作为民间的守护神,其寺庙散落多处,最著名的自然是坐落在西山上的关帝庙,而容桂容里的绿榕古庙,也就是关帝庙,面宽18米,进深两间共14.6米,庙中墙上有刻字碑文,可惜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庙门有两石狮。狮座刻有“番邑何瑞邦长乐谢乃辉仝敬贺”等字样。
    另一座武帝庙,也就是关帝庙,在勒流扶闾廖氏大宗祠左侧,它建于乾隆年间,由廖氏乡亲集资兴建,用以供奉关帝,俗称“关帝庙”。它分别在同治十年(1871年)、上世纪九十年代、2004年初进行过三次重修。武帝庙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全座砖木古民居式单体结构,庙堂门前有一香亭,主体北面有一厢房,正门上刻有“武帝庙”和一副对联:凤眼看麟经义光霄壤,龙刀拱虎蜀气壮山河。气势磅礴。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有关人员发现,散落村头巷尾的神庙庵堂虽大多不太起眼,但都积淀着丰厚的民间风俗传统,因而成为顺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上一条:发现顺德·我们身边的文物.3

下一条:发现顺德·陈村扒艇竞赛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