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顺德祠堂

发现顺德·顺德祠堂

加入时间:2011-02-18 11:51    访问量:2028    信息来源:

2005年11月4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顺德祠堂
 
    “顺德祠堂南海庙,还有番禺太公坟”。这虽似是戏言,却分明指出三地不同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价值指向。
    昔日广州南海一带面临浩瀚汪洋,人们对大海长久的恐惧逐渐衍生为渗透到内心的民间信仰。从隋代开始,朝廷就在今天广州黄埔庙头村建立南海神庙,经过历代不断发展,南海神庙已成为岭南人难以分割的民间文化。因此,南海神庙是南海庙的代表作。至于番禺,人们对祖坟十分重视,坟前大多为石马、石羊,青砖雕刻,十分精美,再加上历史悠久,山峻水环,藏风聚气,不少顺德、南海人都喜择坟其中,明代太师梁储就葬在番禺。因此番禺祖坟名声在外。顺德则以华丽的祠堂闻名远近。明代史书就记载“其宏丽者费万金”。到后来“大小宗祠,代为堂构,千人之族,祠十数所,小姓单家,祠亦数所”。直到抗战前,顺德仍有祠堂数千家。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共统计出大小祠堂476座,其中不少仍存在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北滘碧江:罕见的三进五间大祠堂
 
    碧江五间祠是顺德最古老的祠堂之一。从建筑风格以及建造材料分析观察,它带有明显的明代中期风格。这个建筑面积达1107.2平方米的祠堂,虽没占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沙滘陈家祠大,却比这座晚清建筑古老,杏坛苏氏大宗祠虽比它古老,却没五间祠大。另外,五开间的祠堂面宽超过30米的祠堂在广东境内也属罕见。虽然这座典型的岭南祠堂建筑第三进已毁,但头进、二进保存完好。其完美的建筑风格、精致的砖木结构、巧妙的斗拱梁架木雕等都具极高价值,成为人们研究珠三角建筑发展史中难得的历史文物。
    均安罗氏大宗祠位于沙浦村。这是座典型的岭南祠堂,不过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祠堂内的探花牌匾,因为上面有一行金漆书:“道光壬午年恩科,探花及第。钦点一甲第三名翰林书院修。臣罗文俊立”的字样。根据族谱资料记载,该祠堂建于清代,1924年重修,2004年再次重修。
    在顺德,一般人都只知道探花李文田,这里又出了位罗文俊,那他到底是何方人士?
    其实罗文俊是南海绿潭堡人,1822年高中探花郎。罗文俊自小就在母亲的教育下勤奋苦读,每年的郡县考试都名列前茅。后来,它参加殿试,嘉庆皇帝亲自将他点为探花。罗文俊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在担任学政的时候,曾选拔了大量卓越英才,如李鸿章、李鸿藻等。罗文俊身材修长,目俊神朗,如玉树临风,举止儒雅,且待人如春风,律己带秋色,在当时大臣级的高宫中,只有他和阮元、汤金钊三人不为自己子弟博求功名,为的就是怕被人情所困,影响自己的清正廉明。因此,在他任职期间,始终不让儿子参加科考。在回到南海原籍养病期间,凡是来往官员要去探问自己时,罗文俊都闭门不出,在当时传为美谈。至于为什么会有这块“探花及第”牌匾出现在均安罗氏宗祠,可能是血脉同宗,一人高中,举族光荣,所以请远在南海的罗文俊探花题写牌匾,安放其中。
    提到罗氏大宗祠,位于大良蓬莱路的那座也值得一说。因为它始建于明代,历代均有维修,现为晚清风格。虽然二、三进已毁,但头进保存完好。其石雕、木雕、梁架等均保留典型晚清建筑风格。该祠堂为大良罗姓宗祠。大良罗姓有南门罗与北门罗之分,这是北门罗姓宗祠。不过,大良罗姓在近代就出过不少名人,如晚清大臣礼部尚书罗敦衍、民国名士罗瘿公、大书法家诗人罗复堪等。
 
乐从梁氏家庙
 
    位于乐从镇大墩村玉堂北便街的梁氏家庙。柚木大门上原置一幅明朝状元黄士俊书写的“梁氏家庙”的匾额。当时有一副对联,内容是“新猷宏国治、廉吏著家声”。
    当时大门内还刻着“一品当朝”的档钟,现已被拆毁。祠堂后座正前有一香亭,也称“圣谕亭”,原挂有供奉崇祯皇帝对梁衍泗嘉奖“圣谕”的匾额,现已遗失。香亭呈正方形,由四石柱支撑,通花木梁架,瓦脊四角各有一只麒麟灰塑,正脊为灰塑花卉、鸟兽屋脊。前为五步石级,正中有一方形直径为80厘米的“团龙”石雕,俗称“鲤鱼跳龙门”,香亭地面铺长条石块。后座为厅堂式,正脊被台风吹毁。前檐柱为方形石柱,金柱为圆形木柱,全为四层石柱础,穿斗式木梁架,正中重新摆设有祖先牌位等,正上方挂有新造的“永思堂”木匾额。内挂6幅仿制梁衍泗等梁氏先祖画像的绘画,其真品保存在偏间共有11幅,俱由黄士俊题写。
    梁氏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明崇祯皇帝为表彰翰林院大学士梁衍泗的功绩,赐他出生所在地为“金马坊玉堂里”,“玉堂”是封建朝廷翰林院别称。当年欧阳修就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的诗句描述舒闲清贵的翰林生涯。皇帝恩准他回乡兴建这座家庙,可见对他的恩宠。
    现“金马坊”与“玉堂里”两块石刻弃置在附近河边。
    粱衍泗自幼聪明伶俐,六岁进私塾,八岁读毕四书,熟诵《幼学琼林》,智力超群,人称“神童”。十六为秀才,十九中举人,二十八岁成进士。崇祯元年(1628年)进翰林院为大学士。明朝状元黄士俊的女儿就是梁衍泗的儿媳妇。
 
杏坛马宁秘书家庙
 
    杏坛马宁何氏有位先祖何桌,在1115年中状元,他曾任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后在抗击金兵进犯中被俘后,仰天大哭,绝食身亡,年仅39岁。后来,宋高宗褒奖其忠,封其后裔子孙,其中一位后人从南雄珠玑巷迁居马宁。至于称为“秘书家庙”,是因为何氏后人祐夫为宋进士,官拜翰林学士秘书,故有此称。
    整座祠以石作基,水磨青砖砌墙。石刻、木刻、砖雕、灰雕以及壁画保留较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用料上乘,坤甸做成的柱、梁、桷完好无缺,木雕尤其精细。祠门木匾刻有“秘书家庙”四个大字,上款为“顺治甲午(1654年)孟秋之吉赐进士第授兵部武进司钦命兵部武庚未通家侍生而为”,下款为“乾隆二十五(1760年)岁次庚辰孟秋”。中座悬挂牌匾“广绪堂”,前座有碑志《重修家庙题签碑记》一块。碑志开头文字为“族祠之建肇始乾隆……祖祠原建于文明门坐甲向庚……于乾隆十四年(1759年)而迁斯土,改为壬丙亥已。先建中后两进。又迟十年而建头门……”最后一次重修是1900年。
 
龙山察院陈公祠
 
    察院陈公祠位于龙山新华西村。为两进两天阶两廊四庑房四合院式建筑群体。建于清代中叶,为华西陈姓族人祀奉先人陈斌而建。
    陈斌是华西人,1466年考取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有政声。察院陈公祠为硬山顶式抬梁木架构,正门上拱托型如莲花,工艺精巧,美轮美奂。特别是脊檐的灰批灰塑,结构严谨,绚丽多姿,瑞兽人物、花鸟山水逼真生动。
    尤其是察院祠内左廊嵌有清代碑刻三块,记述陈斌生平事迹,殊为可贵,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难见的建筑物。
    另外,我们还从一些散落各处的断碑残垣和文献资料中,不断发现不少古代名人后代其实也散居顺德。杏坛光辉的周姓人家便是南宋大学者周敦颐的后代,他是理学名家,他的《爱莲说》更是传诵千年的名篇,千年承传的学术血脉联绵不绝渗透在这片土地,更使这里更书香幽郁,雅淡出尘。另外,勒流上涌就有“昌平门”、“洙泗渊源”、“天南圣裔”、“派源鲁东”等碑石,这些信息分明在暗示大家可能是孔子后代分布此处。而北滘莘村的曾氏大宗祠的“宗圣南支”又似乎在提醒别人他们跟曾子多少有点联系。另外,也可寻找到一些帝王后裔的蛛丝马迹,如逢简刘氏宗祠,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就是汉代刘邦后人,龙山赵姓也与宋代帝王有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至于状元探花祠堂,如右滩黄氏宗祠、光华梁耀枢家族宗祠、均安李氏宗祠等已为大家熟悉。
    顺德祠堂风格各异,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每一个祠堂都可续写一部厚重的家族变迁史,所有家族史融合交叠更构成一部沉雄壮阔的岭南文化发展史。
 
 

上一条:发现顺德·陈村扒艇竞赛

下一条:发现顺德·广东科举名人.1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