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广东科举名人.1

发现顺德·广东科举名人.1

加入时间:2011-02-18 11:52    访问量:1516    信息来源:

2005年11月11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一举成名天下知
——细说广东科举名人.1
 
    近日,清晖园专设一室展览顺德风情、清晖园历史和中国科举历史文化,其中有一张广东历代状元、榜眼、探花表格令人耳目一新,因为它列举了广东自开科取士以来31位科举名人的大略情况。我们不妨以此入手,在走近这批科举名人的同时,走进广东近千年的科举历史。
 
    
 
—组数据看人才分布与结构
 
    广东自唐代到清末,共出文状元9人,武状元5人,榜眼7人,探花10人。其中唐代1人,五代十国1人,宋代4人,明代8人,清代17人。从人才分布地区情况看,前5名分别为南海(8人)、顺德(6人)、番禺(5人)、潮州(4人)、东莞(2人)。
    不过,状元数目顺德第一,共4人,他们是宋代的张镇孙、明代的黄士俊和武状元朱可贞和清代的梁耀枢。南海第二名,3人,他们是五代十国的简文会、明代的伦文叙和武状元、嘉庆年间的白石堡人姚大宁。但榜眼探花南海最多,共5人,他们是明代的榜眼伦以训、探花陈子壮、清代的榜眼林彭年、谭宗浚和探花罗文俊。榜眼探花番禺也不少,共4人,他们是广东第一位探花宋代的李昴英、明代的探花涂瑞、道光年间的榜眼许其光和中国最后一位探花商衍鎏。顺德则只有咸丰文探花李文田和乾隆武探花胡经纶。由此可见,明清时代经济日渐繁盛的南海、番禺、顺德其科举成就一直佼佼其中。
    不过,自古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州也文风鼎盛,近千年来,不仅走出宋代榜眼王大宾和探花姚宏中,更走出明代文状元林大钦和清代武状元黄仁勇,它在明代共有进士160人,举人162人,清代康乾134年间共出进士123人,与珠三角遥相呼应,各领风骚。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因经济与信息的限制导致杰出人才难见彰显。因此,一千多年来,只走出吴川的林召棠、清远的朱汝珍、琼州的张岳松和揭西的武状元林德镛。
    经济的发展与信息的密集对人才的吸引与发展确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少年俊才折桂踏鳖
 
    在从成才年龄段分析,广东这批科举名人高中三甲的平均年龄为31岁。最年轻的自然是封开状元莫宣卿,当年他踏鳌折桂时只有17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年纪最大的是南海榜眼林彭年,他名列一甲第二名时已经45岁。番禺三甲人员平均年龄为27岁,南海31岁,顺德34.5岁。
    古代科举取士极为苛严,平均进士录取率为贡生的二十分之一。因而古代有“进士大抵千人得第一、二人。明经得第者十一、二”。明经为唐代科举科目,大多为背诵经义。宋改为以经义论策录取进士。清代则相等于贡生。因此,昔日就有“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的说法。清代秀才和举人的录取率更低至1%。因此,能考上秀才举人也确实不简单。
    当年白居易考中进士时二十八岁,喜难自禁,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而孟郊更在金榜题名时狂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完长安花。其意气风发,顾盼自雄,跃然纸上,若当年有跑车,估计他会狂飚不已,直到警察把他截停才恍然大悟。但是,广东这批科举俊才却年纪轻轻便大魁天下,如唐代封开莫宣卿17岁中状元,明代潮州林大钦21岁踏鳌头,清代番禺庄有恭26岁游金街。明代南海伦以训20岁成榜眼,清代番禺许其光则23岁。清代南海谭宗浚28岁。明代南海陈子壮24岁为探花,清代顺德李文田则26岁,清代番禺商衍鎏29岁。即使是年纪大一点,也多是三十出头,如南海伦文叙33岁,揭西林德镛33岁,东莞刘存业31岁,可见他们的卓越不凡。
    广东几位状元当年高中的平均年龄为31岁,年龄最大的是顺德状元黄士俊,他当年金榜题名时已经39岁,在中国历代状元中属于大龄俊才。笔者对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状元中第年龄进行了统计,发现中状元的英才都十分年轻,如唐代平均年龄为28岁、宋代31岁、明代33岁、清代32岁,平均只有31岁。因此,广东状元刚好属于全国水平。
    笔者发现,历史上中状元的英才25~35岁之间最多,如人尽皆知的吕蒙正大魁天下时也只是33岁,大书法家柳公权30岁,文天祥更年轻,才20岁,翁同稣也不甘示弱,26岁便点状元,入翰林。年龄最大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王式丹,他中状元时已经58岁。由此可见即使是象牙塔尖,对于这些勤奋而卓越的天才而言,大魁天下,确也似探囊取物。至于那些科场蹇困的白首童生,除了归咎于运气意外,检讨自身学问是否深纯或是否适宜做学问应比一味痛斥制度更具现实意义。
 
出身贫寒但多英年早逝
 
    仔细分析这批青年才俊,出身贫寒是他们的共同背景。莫宣卿是位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勉力供养他读书上学;简文会幼年丧父,靠母缝衣帮补;伦文叙出身卖菜农家;林大钦、梁耀枢、李文田都是靠母亲或兄长供养苦读才走进仕途。张镇孙、林召棠等人的家庭条件好一点,但父亲也不外是教谕一类的清贫文官,不过,艰苦的条件更磨砺出他们百折不催的意志,同时,血浓于水的亲情令他们生出一种别样的纯孝心性,因此,他们高中状元后,不少人宁愿辞官归里,侍奉父母或造福乡里,也不愿远走他乡,追求名禄,这也成为颇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如莫宣卿虽然青云直上,但仍心系母亲,他请求皇帝外放他到母亲能适应气候的江南任官,令皇帝也深为感动。张镇孙更走得远,当年大兵压境,当时官微职卑,手无寸铁的他带着父母避难广州,后因此被罢官,不过,他也不感遗憾。吴川状元林召棠任官一年后,托病不出,专心培育英才,在广雅书院任教多年,顺德大良人罗敦衍,清末的户部尚书、武英殿总裁就出自他门下。
    不过,有点令人遗感的是,这批科举名人不少都英年早逝,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莫宣卿17岁中状元,34岁病逝任上。伦文叙、伦以训父子都是40岁上下去世。潮州明代状元林大钦因父母双亡,哀毁骨立,35岁便随亲西去。揭西清代武状元林德镛去世时只有34岁。其他如东莞明朝探花刘存业去世时47岁,番禺探花涂瑞46岁。另外,一些为国牺牲的状元、探花,如张镇孙43岁为国捐躯,陈子壮52岁被敌残杀。
    这些在人生最鼎盛时期稍纵即逝的英才,为后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令南国的历史留下遗憾的篇章。
 
关于他们的官职
 
    虽然众多广东科举名人英年早逝,但也有安享天年的,如中国最后一位探花、番禺商衍鎏,他去世时已88岁,那年是1965年。另一位就是顺德状元黄士俊,他85岁才含恨长逝。说到这位黄士俊,他的官职最高。崇祯皇帝在位时,他任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就是太子的老师,而武英殿大学士就成为内阁中枢的关要人物,相当于宰相,他是比较完整地走完一名古代书生金榜题名拜相入阁的梦想道路。如今,修缮一新的黄氏大宗祠沉雄开阔,可以想象当年折桂荣归的盛势。番禺状元庄有恭,曾任刑部尚书。均安探花李文田,则是礼部侍郎。光华梁耀枢则是詹事府詹事。詹事府是金元明清辅翼皇太子事务的机构,进可进爵,退可任官,全凭心意下功夫。不过这位金玉君子似乎更喜欢安逸平和的清贵生活。有点可惜,他们只是部门长官,难以统驭全局,许多事情鞭长莫及。至于其他,大多为学政或侍讲学士,皇帝们都似乎更将这些广东状元探花们看作纯粹的读书人,如伦文叙为翰林侍讲学士、罗文俊为浙江学政、谭宗浚为四川学政、陈伯陶好一点,为江宁布政使,不过大多都未能进入决策中枢。因此,多少都影响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影响。
 
     
  

上一条:发现顺德·顺德祠堂

下一条:发现顺德·香港顺德艺文社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