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黎简夫妇

发现顺德·黎简夫妇

加入时间:2011-02-18 11:54    访问量:1063    信息来源:

2005年12月9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两情相依的黎简夫妇
 
    在传统视角中,诗书画三绝奇士黎简目空一切,顾盼自得,人们随便举几个例子都可印证自己的观点。如他说自己的作品:“五百年后必有识者”和屡次拒见袁枚,更可举他讲:“我作元白诗,不愁作不及,只愁写不及”的例子。以及他自号“狂简”等。但是,细读黎简诗歌,其感觉诚如钱仲联先生指出那样:镵刻可警,融少陵、昌黎、昌谷、山谷于一炉,犹工写景,在乾嘉时殆可独步岭南。他将自己诗歌与元白相比,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拥有充分自信才口出此言。另外,“狂简”也是出自《论语》,意谓“奋发向上”,与望文生义的“张狂”相去甚远。因而,堆积在这位“狂士”身上的误解与偏见令他的面目越来越模糊不清,只剩下积非成是的高昂头颅和三人成虎的不羁传说。其实,真正的黎简远非我们口耳相传的那样非怒即狂,以头濡墨。
    此文从一直不为人们注意的黎简夫妇感情入手,走进这位三绝才士丰富深沉的感情世界和他对一片深情的妻子惭愧感恩交集的内心深处,从而力求清晰认识和了解到他看似张狂愤世实则欲入世却不得其法,左右彷徨那无奈凄酸的灵魂独白以及夫妇扶病相助,苦中作乐的寻常生活。
 
年年亲为拂尘袍
 
    清朝蜀中才子、广东学政、大学者李调元,也是黎简的老朋友曾说黎简“为人清狂。征歌狭邪,日于酒徒醉饮于市”,但是,黎简的妻子梁雪十分理解才高八斗、大才难用的丈夫以酒聊浇块垒散泻心中抑郁和长歌当哭的心境,因而,温婉的她从不责怪,这倒令黎简既惭且隗,但又暗自庆幸得此贤妻。他曾说:“十年生趣在”靠的就是“闻切数劳君”,因此,“岁晚萧无物”,他“私心愧所欣”。
    黎简虽并不太热心于科举,但每次科场不售,多怏怏独归,梁雪也不曾埋怨,相反“年年亲为拂尘袍”。令这位才高八斗、目空一切的三绝奇士“也愧卿卿不相问”,深感其德。因而,许多时候,他都拉着妻子的手,“薄与饮酒,言笑自佳,不觉其久,何为若斯,互为勤苦”,和可谓知己难得此红颜,苦中作乐意味长。妻子的温语慰藉,令这位天才诗人那焦灼的灵魂不时得到抚慰,令他更投入专心创作,更淋漓尽致地发挥那天纵才华。黎简的妻子名梁雪,字飞素,同乡处士粱若谷的长女。二十岁嫁给黎简。虽然她的丈夫是位性情中人,平时“穷愁懒著书。”每每“卒岁叹无衣”,但她一直与丈夫“恩爱胶投漆”,并“勉力为婚姻,为郎解沉郁”,令散淡成性的黎二樵也感叹不已,常常心念爱妻。
    有一年顺德饥荒,远在他乡“乞食入寒城”的黎简得知后坐立不安,他“临餐辄南坐,恐汝不得食”,也就是说在吃饭时空着北面座位,希望能远在千里的妻子能来到对座吃上一口淡饭。其一往情深,一至于此。然而,“计拙营一饱”的白面书生,除手中管毫,别无所长,每次分别,都只好“行行三回头,惭嘱手频握”。愧疚一直萦绕着这位天才的内心,也促使他不断寻求出路,解决“壮岁常不饱”的困境,好让全家安康富足,天真满屋庐。
 
未尚愠朝夕  冷厨好颜色
 
    有点遗感,这位下笔生花的二樵先生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妥晨昏,有愧适甘旨”,一直处于贫困边缘,因此“典衣一事非一时”,刚开始还“尚畏妇子知”,到后来“蚕食及妇子”。面对无可奈何的贫困,贤淑的妻子只好拔钗沽米,暂度困境,但她毫无愠色,温煦如常,倒是二樵先生心中难受,只好偷偷一眼妻子解读内心悲戚,但自己也无能为力。昔日作为一名独立于体制之外而努力寻求生命个体价值的读书人那左右为难、捉襟见肘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有时候,“四更云外一星存,下有残灯相对人”,他们相对无言,黎简怀愧地陪伴着干瘦如秋柴的妻子和织丝机那乏味单调的纺织声直到黎明……
    因而,在一首自况诗中,黎简充满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感激但惭愧的心情:“自来知汝贤,未尚愠朝夕”,自嫁给丈夫后,梁雪从没给过丈夫一点脸色看,相反,每次丈夫从外远游倦归,又一无所获时,她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冷厨好颜色”,让丈夫吃上一顿美味,这倒令黎简举箸难吞和泪咽。
    其实,黎简也极希望能尽快脱贫致富,但是“拙趋谒”的本性一生难改,因而朋友们都“笑我直”,这种拙于营生的书生意气虽然得到后世的称颂,但在当时却连累了妻儿跟他一起受苦挨饿,虽然“予生无怨妇,离合私顺适”,偶尔也可以“残年守和乐,难得共寒饥”,但这非长久之计。因而,他也题诗作画,鬻字疗饥以帮补家用。但是,这位名士意气充盈的黎二樵虽笔润丰厚,但每与人言意不合,虽巨金必挥去。另外,“所得润笔资,奉亲外,悉以蓄书”,这种意气用事和缺乏计划的生活态度和家庭经营理念对于没有正常收入的书画家来说是致命危机,使他在失去朋友的同时也失去自己的市场和得以专心创作的潜在物质支撑。因此,“每残冬,简亦屏人事,预作数帧致之,俾卖以度岁”。在这一点上,黎简应该学习远在扬州挥毫卖画的郑板桥,他来者不拒,后来干脆写下润格,“大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伍钱,凡送礼物食品,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他将自己的艺术价值用流动资金进行直接体现,完全走出传统文士手欲伸而脸红、心欲得而口闭的尴尬格局,潇洒自如地度过春花秋日,可惜,足不出岭南而名播中原的黎简仍走不出传统文人那看似张狂实则内虚的自恋误区,最终走向孤独贫困的不归路。
 
相怜遂同病  同病更相怜
 
    黎简夫妇都身体赢弱,且久饥增病,又乏药资,只好减米疗疾,梁雪看着一边是面有病色的丈夫,一边是“未饱不暖顿足哭”的子女,真是肝肠寸断,左右为难。
    “同病相怜”可谓是黎简夫妇最真实的写照。黎简也曾写道:相怜遂同病,同病更相怜,枕共花檐雨,房分药鼎烟。苦心长短夜,瘦影十余年。与尔除诛妄,清斋绣佛前。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好请那慈悲万能的菩萨保佑自己一生粗安。因而,“根本静慧,性善悲伤”的梁雪一生都烧香礼佛。看着这位每餐都举案齐眉的妻子,黎简觉得她简直就是“裙布粱鸿女”,再加上她心性向佛,他更称道妻子“他生天鼠妇,前世雪衣娘”。但是,“荆妻多病于夫婿,屡懊村人寄药钱”,她只好撑着多病微躯,“参苓借年月”。
    对彼此生命与情感的珍视成为这对贫困夫妻的唯一精神寄托,因而偶尔外出,黎简也觉得“小别如千里”,甚至“午睡且相寻”,因为他知道病中的妻子更需要他的关怀与呵护,于是,下笔书信,语渐深沉,但又“情语防人笑”,而自个儿的小病小痛更是自个儿撑着,力求“微疴阻汝知”。因而他常常轻嘱妻子“莫自费清梦,江天风露晨”。看到这里,平时白眼青天的狂简渐渐淡出,切换成一位蹙眉低头,甚至是有点唠唠叨叨的深情丈夫。或许,这才是他的另一个真实面目。
    后来,小女儿逐渐长大,他更嘱托女儿,让她“扶床戏娘侧,勿增娘寂寥”,因而,即使“去家无百里”,他也“入梦有千端”,因为他知道,妻子“秋先疾病寒”。他更知道,小孩“愁时娇女问,何日阿爷归?”因而,他担心妻子“积梦易为病,浮踪难寄衣”。于是他又匆匆返归。
 
不思量,自难忘
 
    贤妻百世修。虽然黎简对梁雪珍爱有加。可惜,“病妻如秋叶”,难禁秋霜打,梁雪早早就带着无限的遗憾丢下深爱的丈夫和未经人事的孩子,独上远路。她去世时,仍希望自己能化作尘烟,沾上丈夫衣袜,随夫行走,更“愿作中山兔,与郎作柔札”。心高气傲的黎简更泪坠砚池,他挥泪写下:“记取死别时,风雨冥路滑”的哀痛诗句,轻嘱妻子路上珍重,因为他再也无法扶着她踟躇远行。
    在此后的十五年中,他“不思量,自难忘”,常在梦中与妻子握手言笑,因为,梁雪其实身兼三个角色。知书达礼,将黎简的学问人生推向顶峰的她有点像个大姐;一门心思操持家务,让黎简心无旁鹜地专心创作的她则有点像个母亲;在文学、艺术上与黎简灵犀相通,警敏仁慈的梁雪又像个懂事的妹妹。她不仅给黎简带来无限的创作灵感,更以将自己的沉静与乐观化作一束春阳,去温暖感染支撑着龙性难驯的黎简那青云无路、颠沛流离的畸士生涯。因而渐入中年的黎简在爱妻去世后下笔更深沉清劲,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不时散发在诗歌之中,特别是对昔日狂傲不羁的反思与反拨,如“贫如往日迂论命,误坐微名老畏狂”、“便号狂简元非狂”等,更令他在走向人生深秋的同时也走向诗歌创作的巅峰。 
 
 

上一条:发现顺德·广东科举名人.3

下一条:发现顺德·黎简交友实录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