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1-02-18 11:53 访问量:1178 信息来源:
2005年12月2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细说广东科举名人.3
关于末代状元榜眼的传说与事实
末代状元“作为第一人中最后人”尤其引人注目,关于他金榜题名的传说极多,但大多为以讹传讹的向壁虚造。
清代最后一位探花是番禺人商衍鎏。他在《我中探花的经过》中就说得十分清楚。当时进入前四名的是广东清远人朱汝珍、陕西人刘春霖、安徽人张启后、广东番禺人商衍鎏。当时阅卷大臣是王文韶、鹿传霖、陆润庠等人。他们每人看一卷,大学士王文韶手上的是朱汝珍试卷,大学士鹿传霖手上则是刘春霖的卷子,另外几位则分别是张启后和商衍鎏的卷子。当时他们对考卷进行了反复品鉴,最后商定按朱汝珍、刘春霖、张启后、商衍鎏的次序上呈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看到卷子后,觉得第二卷写得比第一卷好,第四卷比第三卷好,于是钦定刘春霖为状元,朱汝珍为榜眼,商衍鎏为探花,张启后为传胪。
据《德宗实录》记载,清代殿试规定,阅卷大臣呈上殿试试卷后,钦定一甲三名及二甲前七名的只有皇帝一人拥有这个权利,其他人无权干预。另外,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试卷都是钦定下发后才拆开弥封。未拆封前,谁都不知道试卷上的人姓甚名谁,这是历代规矩。刚才上文提到的次序,是陆润庠等人后来的回忆。
因而,相传慈禧太后看到朱汝珍三个字就联想到朱元璋和被她害死的珍妃,还联想到朱汝珍是当时令她十分头痛的广东人,于是将试卷放置后一位,使他成为榜眼。另外,当她看到刘春霖的名字时,颇觉甘霖普降,天下太平,再加上刘春霖当时常为北京的布铺题写店名和货单,慈禧觉得眼熟,因而点他为状元。这些都是民间戏说。固然,刘春霖的小楷名满京城,当时就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说法,但这也跟他中状元靠不上边。因为慈禧不可能看到他的试卷。其实,若慈禧能如我们想象中那样一手遮天,她大可推倒重来,为何仍让前四名里容纳两位广东人?可见,这只是野史逸闻,只可作饭后谈资,不可入正史。
最后一位探花商衍鎏
在人们心目中,末代人物总充满悲剧色彩。但是在商衍鎏身上却找不到半点痕迹。
商家本是旗人,后晴耕雨读,商衍鎏叔父商廷修苦读数年,高中进士,其父亲七考不中,遂决意科场,精心培育子侄。三位少年郎也不负众望,1890年,商家三位子弟在乡试中一位考得广东第一,一位考得第四,商衍鎏考中第十。一门英才,轰动省城。后来,商衍鎏一口气长驱挺进,高中探花。商家便有“两代三进士,一门三翰林”的美誉。
商衍鎏后来与刘春霖、朱汝珍一道赴日本政法大学进修经济学、行政法等现代学科,两年后学成归国,他在朝廷举办的考核中得最优一等,从翰林晋升为翰林院侍讲。
1912年,德国汉堡大学来中国聘请汉文教师,商衍鎏应聘赴德,在汉堡大学,他除跟学生讲授《列子》外,还解疑答问,同时筹建中国语言和文化系,并购进大量有价值的中国图书,为汉堡大学拥有德国最大规模的图书馆奠定扎实基础。商衍鎏教学之余,精研德语,又建成德国第一间汉学研究中心,成为促进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第一人。至今,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仍珍藏着他当年手书的图书卡片,不过,这些探花手迹已成珍贵文物。
此后,战事纷扰,作为知识分子,即使是才高八斗,也只好与世沉浮。解放后,中央文史馆成立,成员有8位翰林,1名进士(这名进士就是沈钧儒),21位秀才。商衍鎏因探花出身,级别最高,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后他又任广东文史馆副馆长。
后来,他根据自己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亲身经历,精心撰写成23万字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对考生资格、专官情况、考试地点、各项制度以及考试方针都作详尽介绍,让人对清代整个科举制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另外,他还考证出太平天国的傅善祥其实只是东王的女簿书,并非女状元,澄清了历史谬误。
商衍鎏教子有方,他的儿子商承祚是国内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文物收藏家。他是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顺德的“三洪奇大桥”几个篆书就是他的手笔。
科举名人与美食
文人总与美食结下不解因缘。从李太白的酒杯到苏东坡的肘子,从袁枚的菜单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美味佳肴在他们生花妙笔的点化下更令人垂涎神往。而状元探花等科举名人更是商家一个劲沾光的主子,而不少科举名人也精研美食,乐此不疲,于是,美食又与科举名人演绎着一段段乐人津津的故事。
不过,第一个故事却让人多少有点伤感。当年李文田高中探花回乡祭祖时,深感当年贫无立锥之地时,乡邻白眼冷背,欲贷无亲,如今“清官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人人侧目而视,倾耳而听”,于是,他写下“忆当年贫穷,柴米俱无,赊不得,借不来,二十年中,天眼未开人眼闭;蒙今日富贵,钱银两便,亲也恪,疏也临,九阅月来,蓝袍下脱锦袍归”。意气风发中散发出丝丝人间冷暖的凄酸。真不知道那些举杯邀饮的亲戚们作何感想?
另一个故事则令人开心之余还能感受到淡淡人间温情。吴川状元林召堂有一次在家乡碰到当年一起玩耍的朋友,他见这位少年朋友经营粥铺,生意清淡,于是提笔为他的店铺写下“店”两个大字,然后飘然而去。因是状元公墨宝,往来行人都驻足欣赏,但是他们看到这个奇怪的字时都纷纷议论,有的说不知出自何典故,有的说是状元手误,众说纷纭。当时正值盛夏,人们自然口干舌燥,于是呼朋唤友,点粥解渴,于是小小粥铺,竟成闹市,生意自然火爆异常,此时,粥铺老板夫妇才明白当年玩伴在粥字中间不加“米”字的一片苦心。
还是这位林状元,他十分喜欢喝粥在他中状元前,就喜欢吃用肉丸、猪肝、猪肠粉做成的粥品。他高中状元后便称这种粥叫“及第粥”。当然,也有传说跟伦文叙有关。
这些都不重要,最关键是及第粥用猪肉丸、牛榜、粉肠做成,广东话“丸”与“元”同音,意谓状元,牛榜即牛脾则意谓榜眼,而粉肠段弯背处则割出三个口子,煮熟后出现花纹,意谓第三名探花。其实这些都牵强附会得很,但人们就是喜欢,还跟状元们搭上关系,于是也风行百年。如今,及第粥最著名的要数广州“伍湛记”,这位伍湛先生就是顺德人。
由此可见顺德美食确实名不虚传。在北京,人们都知道顺峰山庄,不过,老北京都知道谭家菜。所谓:“戏界无腔不学谭(谭叫天即京剧名家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指谭家莱)”。谭家菜的创始人就是南海榜眼谭宗浚,当年与他同榜高中的状元就是上文提到的陆润庠。
谭宗浚的父亲是当时著名学者谭莹,他创立的“学海堂”名闻天下。而谭宗浚聪明好学,中榜眼后曾担任四川学政,但他更喜欢美味佳肴。他在北京出资聘请烹饪大师到家里传授技艺,日精月进,做成既有南方脆嫩清爽,又有北方浓香酥烂,甜淡适口,精工细作,名贵高雅的私房菜,因此,当时北京流传“谭家菜,周家酒,吃过不想走”的说法。如今,在北京饭店仍有谭家菜专卖部。探花不仅文采风流更留下一段美食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