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3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 李健明
当铺曾经多过米铺
———顺德当年到底有多少典当行
在顺德,人们一提起当铺都会想到位于杏坛龙潭的合兴当铺,因为这是顺德今天硕果仅存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家典当店铺。
清代杏坛有致祥、恒吉、祥裕三家当铺,东马宁、上地、龙潭等地也有不少当铺,其中龙潭的“合兴”是当时最为火红的店铺之一。
合兴当铺位于龙潭村委会内,楼高24.5米,五层建筑,它占地面积120.24平方米,建筑面积611.20平方米。整个建筑青砖砌墙,杉木瓦顶。按照有关记录可知,它建于清末民初,专营典当,名称叫“合兴大押”,是当时顺德最大的典当店铺。
当时龙潭位于逢简、古朗等乡村中心,水网密集,交通顺畅,并在康熙年间形成龙潭墟,因而龙潭的“悦来墟”、“还金市”一直吸引着各方商客。到抗战前夕,龙潭已有各种店铺200多家,行业齐备,兴旺繁盛,并出现了鱼仔市、桑市、丝市、杂货市,更形成三、六、九日为墟日的传统。
为方便贸易经营资金周转,再加上往来与杏坛龙潭的乐从、勒流、杏坛等地商人都看好这个交通枢纽,于是他们合资开设了“合兴大押”。
在合兴当铺的围墙上有一块白石,上面写着“围墙内实地自南至北一丈七尺,自东至西一丈一尺,系本典当杨满发等买,立此为据”的字样。如今,这个硕果仅存的合兴当铺成为人们研究当年顺德典当行业的鲜活素材。不过这只是当年风行一时典当业的缩影。
金融业一直是顺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是人们一直忽视的盲点,在众多金融行业中,典当行、金银店铺、银庄等一直有力地推动着顺德经济发展,而作为最古老的经济行业之一———典当行,则在近代顺德经济市场中扮演着平民化但又不可或缺的角色。
顺德当铺广东有名
顺德典当行业出现在明朝,随着后来顺德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资本的增加经营日渐火红起来,尤其在清初,顺德出现大量典当店铺,到道光十二年(1832),顺德典当行多达119家。当时珠三角20多个县,典当店铺就有1476家,其中最多的是南海,347家。其次是番禺218家。第三是东莞122家。第四就是顺德119家。其后是新会112家。
分布顺德各处的典当店铺与其他镇县一起,在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乾隆十八年(1753),广东典当税收占全国的0.6%。不到60年后的嘉庆十七年(1812),已跃居全国第二名,占全国典当税收的12%,仅仅位于山西之后,而一直稳居前列的顺德典当时备受关注。
典当形式多种多样
清代顺德大姓氏族财力丰厚,人多势众,他们又多拥有大量族产,每每聚财合股,设立典当行,他们合资经营,均分利润,获益丰盈。如大良龙氏家族里面的族谱就有记载他们曾设“百益会”,经营典当行业。他们将部分收入交给当铺,让其生息继续经营,另一部分则买田购地,扩大产业。这是当时颇有代表性的大家族商业行为。
不过,不少人也乐滋滋地经营小本生意。他们设铺街头,在街尾又经营米粮杂货。许多一无所有的贫民只好典当衣服以高价买进粮食谷种,秋收后,又以低价买回典押货物,典当商则两头赚钱,收入日增,无钱无财的人们只好望铺兴叹,暂借典当过日。乾隆年间,大诗人黎二樵也曾是典当店铺的常客,其中有一首诗歌写得明白:二樵先生贫彻骨,犹于讳贫如讳疾。典衣一事非一时,其始尚畏妇子知。可见当时当铺十分普遍。
在桑基鱼塘风行一时的清代,人们也通过典当田面来获取资金,然后用于种桑养蚕,在获利后获还典物。另外,不少人也通过当铺买得大量田面进行投资,潜心开发经营桑基鱼塘,因而典当铺本身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资金不足,拓宽了投资领域并促进了桑基鱼塘的发展。
官员经营风行一时
清代皇帝为体现皇恩浩荡,让皇亲国戚大开当铺,这些皇子皇孙坐拥裘马轻肥,金枝玉叶的生活,而朝廷对官员经商也采取默许态度,更对他们兼营当铺暗开绿灯,于是上行下效,风行一时,到处都看到官员们美滋滋的笑容和急匆匆的背影。佛山人李可琼官至山东盐运使,他与人合作经营晋丰、安盛等店铺,广为人知。不过,顺德官员介入典当行业却有一件事值得褒扬。那就是龙江人张锦芳,当时他官至兵部侍郎,有一年回家探亲,适逢西江水涨,他目睹“顺德、南海村落多恃桑园围捍障,而围基适在南地,坏则南围南修”。于是,建议当时的两广总督阮元、广东巡抚陈若霖向政府申请“借帑币八万,发当商生息,岁得银九千六百两,以伍千还帑,以四千六百备岁修,俟还足,即以息项全资修费”。这种政府充当典当店铺的方式,在当时颇行其道,也却能解决一时资金周转困难,不过,人性贪婪,制度空疏,难免漏弊渐出。
经济转型当铺式微
鸦片战争后,因朝廷连年战争,军费日增,政府典当收税过重,私押利息则过轻,人们见无利可图,于是当铺日少,私押店铺和按店日增,一时出现当、按、押三者并立的现状。押店和按店是那些没有出色经商能力的书生和市民经营短期高息的小店铺,大多以经营抵押物品为主,经营资金也不大,最多只有十两,因而难有生气。
民国23年,顺德仍有按店21家,押店71家,分布各处,占全省典当店铺的7.2%,仅次于广州和佛山,后来,各类银行大量出现,典当行业迎来了它的夕阳岁月,再加上后来抗战军兴,硝烟所及,一切都灰飞烟灭,民国33年,整个顺德只剩下典当店铺6家,抗战后才逐渐回复到15家,但世易事移,昔日辉煌一时的典当行业随着经营模式和经济模式的转变也完成了它的历史角色,成为历史上记录和人们脑海深处的点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