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文化遗产修复利用的思考

走进顺德·文化遗产修复利用的思考

加入时间:2011-02-21 14:55    访问量:2011    信息来源:

2006年6月16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细将磨洗认前朝
———关于文化遗产修复利用的思考
 
    近日,区委区政府拨出数千万元用于顺德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与开发,这是顺德历史上亘古至今从未有过的惠政善举,它显示着顺德在一手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腾出一手梳理那散落各处、年久失修、凋零败落甚至无人问津的前人足迹和文采风流,向世人展现那隐藏在这片沃土和水乡深处的一砖一瓦、一窗一墙千百年来就是如此默默地滋养孕育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物阜民丰,英才迭出。
  顺德一直是个牵动着珠三角乃至广东目光与脚步的地方,中国近代众多文化经济政治重大事件都无法绕开这个普通的名字。学术界一直有种说法:近代广东推着中国走;近代珠三角推着广东走;南番顺推着珠三角走。在这个铁三角中,顺德举足轻重。因而,保护和研究顺德历史文化就具有超出其本身地域界限的意义。
  于是,如何在这次规模大、时间长、深度足的进程中系统而深入地对几百年来顺德的历史文化作科学的梳理,已成为所有关心顺德文化历史人士思考的中心话题。
 
 
充分发挥民间文献作用
 
  虽然经过战争、动乱,但顺德民间仍保存着众多族谱,只要细心梳理,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发生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在族谱中有所记录,足可弥补现行县志和书籍的不足。如杏坛右滩黄士俊的家谱中就清晰记录着这支来自福建莆田的氏族除明代走出黄士俊这位文状元外,还在清代走出一位潮安籍同宗武状元黄仁勇,这为进一步丰富黄士俊的家族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原始资料。
  此外,桂洲武探花胡经纶因一直资料匮乏而史书对其论述语焉不详,但笔者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版的《顺德桂洲胡氏第四支谱全录》中就找到十四世胡经纶的介绍,里面说:“胡经纶字济五,号醇斋。乾隆乙丑科中式第七名,殿试一甲第三名,钦点探花及第”,同时,还在族谱中看到“乾隆丁卯年科中式第四十名”的胡经邦和“乾隆庚午科中式第一十四名”的胡经才,由此见出胡氏三兄弟俱能盘马弯弓,叱咤沙场,与题字桂洲文塔的同宗举人胡俊书交相辉映,弥补了今人因资料不足而导致的模糊含混记述。
  在这次文物普查中,调查人员发现杏坛逢简村的午桥有一块碑石,上面有一段碑文:阜内庚申新植松树,自石塘西南至涌西,共六百其时株,后有松枣收成许归业主,松身归众,各家不得毁伤,如违集众从重论罚。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吉日立。
  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济与技术信息,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逢简一带缫丝业高度发达,它还告诉我们,当地人还知道用松枣汁融进生丝中可令丝织品质量提升这一技术,这在顺德丝业生产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意义,从中也可在某个角度剖析出顺德缫丝业一直兴旺不衰的技术秘诀,这又是一般叙述者所无法发现的研究盲点。
  此外,散落村间的碑记、前人笔记、文稿等都对前代文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资料收集不妨将部分重点放在顺德外
 
  当然,在大规模的修复文物前期,对一切相关资料孤往冥搜,上下求索的收集是关键。
  不过,顺德文史资料经过历次战争和运动的洗礼,存留本地机构者为数不多。相反,在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中却收藏颇丰。
  因此,我们在深挖本地文献的同时,也不妨将部分重点转移到顺德以外的文史机构以及这些历史人物昔日工作、生活的地方。且举一例。李文田在顺德人多所知。他为官京华、讲学羊城、著书西关、优游佛山,顺德大良只是偶尔卜居,因而,我们发现,他的重要著作《元朝秘史注》存于北京图书馆,他的《克鼎集释》藏在杭州大学,他的《和林金石录》为上海图书馆所收,而他一直珍藏的宋拓秦篆《泰山刻石》及宋拓《西岳华山庙碑》则在他去世后几经周折收藏在香港中文大学。笔者前天还在香港大学图书馆很意外地找到李文田为耶律楚才《西游录》作注的铅印本。因而,我们将目光锁定在省内外各大相关图书馆也不失为一务实途径。
 
从人物入手收集相关资料
 
  顺德经济文化一直名列广东前茅,而乡间社会结构和民间团体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因此,大族乡绅如大良龙姓家族、罗姓家族,龙江张氏家族、温氏家族等所组成的民间团体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以及在朝廷任官并直接向朝廷反映广东实情并获准政府扶持当地经济发展的人物,如温汝适、黎兆棠、罗敦衍等人,所有这些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挖掘价值。
  另外,中国近代一些重大事件也与一批顺德人关系密切,如公车上书的重要策划者杏坛麦孟华、推翻清廷统治而出资献谋的北水尤列、一手筹划清华大学的勒流梁敦彦、协助林则徐销烟抗英的伦教梁廷楠、发现曲江马坝人改写人类发展史的杏坛梁钊韬等,可以说,这些人物直接引出众多近代重大事件,如从这些角度入手进行文献资料作线索,再实施文物保护和维修,则其意义与影响力将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人物不妨以簇群式出现
 
    历史人物景区的研究与开发需从整体进行布局,伦教因在普查中发现梁廷楠和千里驹故居而更引人注目,梁廷楠著述众多且相关资料丰富,深挖不难,但需将他与近代广东以及广东以外的学者进行平衡研究,才能突现其长短与真正历史地位,而千里驹作为伯乐式人物,可从他对粤剧发展史上的地位下功夫,但是一个镇若只有两位名人则未免单薄,若加上清代嘉庆年间的两位广东解元:荔村人吴梯和羊额人何惠群再添上大学者苏若瑚,则历史厚重感自然凸现,因为前者以博学多识,为官清廉而称著,中者以南音说唱《叹五更》而名闻至今,后者不仅书法名噪一时,光孝寺三字便是其手笔,他的儿子苏宝盉、孙子苏文擢都是书法名家、大学教授,可谓一门风雅,三代书香。此外,若加上曾参与郑成功反清战役的羊额人何衡、何绛兄弟,则伦教的名人文化便不言自现。
 
突现自身文化独特性
 
  独特性是顺德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引人注目的最大亮点,但我们一直都做得不够深透。“顺德祠堂南海庙”名闻远近,但顺德祠堂与江南祠堂和中原西北祠堂的区别何在?顺德以祠堂为载体的乡间组织与江南、中原有何异同?乐从陈家祠所代表的华侨文化与碧江祠堂所蕴涵的儒商文化和右滩黄氏大宗祠所凸现的官僚文化有何异同?它们所构成的顺德祠堂文化有何独特性等等,这才是其今天仍存的意义,又是游人的兴趣所在和研究者与建设者都绕不开的关键所在。
 

上一条:走进顺德·李晚芳

下一条:走进顺德·典当行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