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1-01-07 15:50 访问量:5397 信息来源:
责任者:樊登著
索书号:B222.2/241
2020年我在樊登听了72本书,樊登读书会让我从一个疯狂追剧者变成了一个阅读爱好者,使我养成每天阅读2小时的读书习惯。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自信和从容,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状态。
很多人会问:你读了这么多书都能有所改变,为什么我同样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任何改变呢?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也许能在《樊登讲论语》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樊登是“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拥有4000万会员,他曾是央视的节目主持人,也曾经历过人生的迷茫、生活的困惑。他曾坦言:收入低、房租高、压力大一度让他陷入现实的困境,他因为担心失业、节目被毙、交不起房租而焦虑失眠。
缓解焦虑的方式有很多种,阅读无疑是效果最好最便宜的一种。在面对焦虑的时候,樊登老师从《论语》中找到了最有力量的支撑,孔夫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以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让他有一种被理解的共鸣,原来他所担忧和焦虑的,千年之前的圣人也有过。
樊登说:“《论语》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相呼应,无论你几岁,只要你有需要解决的困扰,就一定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包括后来樊登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各种问题都不再焦虑了,因为论语时常给到他启发和帮助。可以说是《论语》塑造了今天有所成就的他。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很多人买回来总是束之高阁,读起来只知其意不知如何使用。《樊登讲论语》不仅还原《论语》里每一句话在当年本来的意思,同时樊登老师还赋予《论语》在今天这个时代以新的生命。
看了《樊登讲论语》给了我很大启发和帮助。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的本质在于思考和内化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读了很多书却没有变化?其实这就是《论语》中“学而不思”的问题。
读书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认识和了解;第二层是思考和内化。我们很多人读书,都只做到了第一层,或者介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 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
读书的本质在于思考和内化,很多人会问,怎么去思考呢?
我读完一本书之后,会“刻意”的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根据书中的内容,刻意的去联想自己已知的一些相关知识,建立某种联系;如果你是书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面对和处理他遇到的问题;作者给出的方法可行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等等。
卢梭论读书:读书不在名,而在于多思考。我们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尝试着去思考,哪怕就是自己思考的东西特别肤浅,那也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别人也无法拥有,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
由此可见,学而不思,人会糊涂;思而不学,就会危险。所以,既要学习也要思考。经由内化把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批判性的接纳,这是适合我们每个人学习和进步的方法。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跟两千多年前孔子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没有区别。
孔子还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当我们已经解决了生活的问题时,还要能够明白自己还需要追求其他更美好的东西。
除了学习,生活、家庭教育以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论语》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比如:“慎终追远”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譬如北辰”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传承好的家风家训和价值观等等。
西方的心理学、现代的脑科学,都是对《论语》很好的验证。樊登老师说:不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焦虑的父母们,都是在现代最需要《论语》的读者。看完《樊登讲论语》,那些“子曰”不仅仅是毫无意义的书本教材,而是解决生活困扰的人生锦囊。
作者:桑者闲闲(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