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1-02-25 11:51 访问量:8085 信息来源:
责任者:郭浩,李健明著
索书号:J063/153
每个人来到这大千世界,我们的五官会带来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各种不平凡的体验。而眼睛所看到的,除了物体的形状,更迷人的是精彩纷呈的色彩。
我们试图分辨着,更被这些色彩吸引着,中国传统美学所凝萃出的这些色彩,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色彩文化美好所在。这本书带我们领略了丰富而典雅的中国传统色彩的盛宴,一场视觉的享受。
诚然,许多人对色彩的了解不过是红、黄、蓝、绿这些而已。翻开这本色谱画册,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于这些颜色的名字,有些我们很是生疏,例如黄丹,拂紫绵,昌荣,洛神珠;有些又似曾相识:例如桃夭,盈盈,栀子,青鸾,碧落.... 当他们出现在一幅幅古画中,一件件古代器物中,我们终于仿佛寻觅并且触摸到了它们真正的美。故宫建筑和故宫文物,作为古典传统文化和色彩的连接,使我们更加接近了中国传统色。
热播剧《延禧攻略》是以清代乾隆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吸引我们的除了剧情外,其中的配色引发了究竟是莫兰迪色还是中国传统色的讨论。而据乾隆年间的织染局档案统计,染物色确实丰富多彩,乾隆色谱绝不逊于剧里的戏说。
说色,其实是说色的名称,或者颜色的词。这些代表颜色的名词构成我们语音和意识中的色彩世界。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这段话:“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花叶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 这就是色的由来。
人们对于颜色的感知度度不一,而用文字描摹出来也是文字的艺术。“书成文,美承色”。汉字与色彩的结合,值得我们去探索。本书从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中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令人连连赞叹。
中国古诗词中有关的色彩数不胜数。盈盈,一片桃花映水,辛弃疾说姑娘“笑语盈盈暗香去,”是上元灯会情郎的桃花运使然。“黄栗留”,偏偏黄鹂鸟的身影,杜甫去探访武侯祠,正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青黛”,菘蓝的叶子干燥可以制成药物或者化妆品,春情春意都浓烈,适于春天的诗句是:“二月春雨和春泥,半山青黛半山稀”。这些四季的色彩,构成了古风古韵的诗词,增加了无数审美意趣。
在那些古文物上的配色,更加丰富地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色之美。如在芙蓉石洗中的盈盈,水红,苏梅和紫茎屏风,多在诗中可以找到出处。苏梅,出自苏轼《定风波.咏红梅》“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痩雪霜姿。” 苏轼笔下红梅之小红桃杏色,即为苏梅的颜色。清代金城花鸟屏中,苍烟落照。为玄鸟归之承色。苍茫如烟,日暮乡间,大块浩渺。陆游《鹧鸪天》咏“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世不相关。”
古画、古诗、古物,和这古香古色融为一体,确实是一场不俗的审美体验。
从古至今,不少诗人作家都对色彩十分敏感。他们用善于发现的双眼,充满诗意的笔触,给我们带来熠熠生辉的色彩描写。
来到现代,我们熟悉的作家张爱玲也是十分偏爱这些“美色”。她擅长用色彩作各种比喻。例如“整个世界像灰色的耶圣诞卡,一切都是影影绰绰的....” "正是含苞欲放,那藏绿的厚叶子,四下探着头,像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突出的蛇信子...’’ 张爱玲也是学习过绘画,因此熟悉并且喜好这些唯美的颜色,将它们精准地用在自己的小说中。
人们对于美的东西一向从心底里喜爱,那么这本色彩之书正是带着我们去发现,去领略中国古典的美色。伴随着春夏秋冬,花鸟鱼虫,古物字画建筑等等,我们认识了更多美妙和不可思议。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择这样一本书,开启一段奇妙的色彩旅程吧。
作者:袁小圆(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