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丝绸之路大历史》

《丝绸之路大历史》

加入时间:2021-12-31 16:02    访问量:4968    信息来源:



责任者:郭建龙著

索书号:K928.6/103

 

部《西游记》让我们好奇唐僧寻找“真经”,到底经过怎样的道路?《大唐西域记》又记载了人们发现中国之外的世界。《丝绸之路大历史》通过一条路诉说着中国在不同时代探究外面的世界,勾勒世界的模样;通过军事、经济、文化等方式,不断融入世界,成为全球的一份子,同时对于中国内部来说,呈现了中国封建王朝兴衰的千年文明。

 

作者郭建龙,自由作家,代表作“帝国密码三部曲”等。《丝绸之路大历史》按照时间顺序,通过五个时代征服、信仰,贸易、帝国、没落,讲述了丝绸之路上国家历史的变迁,以及中国对于西方的探索,通过各封建王朝对西域的政策,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髓与特征,派出的使节,僧侣,商人等冒险的经历,证明着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中国地位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上,与《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相比,本书更为通俗、易读,着重于对外界的探究;后者更专注于历史变革的细节。与《穿越丝路》相比,《穿越丝路》主要描写游记中现代的丝绸之路,历史偏少,而本书却追溯丝绸之路的历史源头、形成、发展、辉煌、衰败的演变过程。另外,书中引入大量的历史书籍资料,更为真实、专业。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它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将中国、罗马、印度、希腊、中亚等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条路,世界的物品、技术、文化、思想得以相互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它的存在印证着中国千年封建王朝的兴衰。

 

丝绸之路早期形成在于秦汉时代。先秦时,已经存在着一条小规模的贸易路线,只是不连贯而已,由于游牧民族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草原之路,最早的丝绸之路。我们开始熟知丝绸之路应于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位,为了百姓不再受匈奴的迫害与骚扰,汉武帝决定对抗匈奴。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了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结果被困于匈奴十年,逃出后,他到达过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大夏,在书的《西汉:突然扩大的世界》中,他总结了当时西域各国地理情况、国情。张骞此次出使西域并没有达到目的,而汉武帝又是一位野心、征服欲很强的帝王,他把西域当成征服的新目标,这导致了西汉的战争增多。第二次出使西域,以乌孙为目的地,但目标依然未达到,但乌孙人改变了对汉朝的认知。

 

西汉与西域外交的过程中,通过政治、军事的力量,以西域都护设置及其开府为标志,把西域并入到了西汉的政策之中。西汉王朝以军事为主,东汉则以外交代替了战争,班超、甘英、班勇等人再次出使西域,班超经历了东汉帝王的更迭,也是东汉西域最辉煌的时代。汉安帝继位后,撤销了西域都护,放弃了西域。公元152年,西域于阗反叛,次年,车师反叛,东汉彻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魏晋时期,丝绸之路持续发展时期,法显的探索把印度呈现在国人面前,并把佛教带入中国。北魏的后期,佛教团庞大的数量已经成为社会力量,并建造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本身就是最虔诚的佛教徒。在北魏时,西北道路、东南海道都是通行的,最远可到达东罗马帝国,从东罗马帝国可以经过安息、身毒、到达东南亚。然而,这时的海外贸易并不发达,随着东晋的统一,唐代的建立才开始发展起来。

 

隋唐时的丝绸之路开启了繁盛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代替了陆上丝绸之路,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众所周知,唐代僧人玄奘背上行囊再次出发,继承了法显、宋云的传统,但又为大唐开拓了新的世界,收集了更多的情报,与印度外交之后,唐代与世界交流频繁,佛教也在唐代发展达到黄金时代,敦煌千佛洞至今留存,但9世纪中期却发生了灭佛运动。《丝绸之路大历史》书中记录了隋、唐两代,中国通往海外的道路大致有七条,其中一条还有三条子通道。这些道路,可以通达国内,可以前往朝鲜半岛、通往蒙古国、越南、缅甸、印度,去到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等,子通道可以到达中东,覆盖了整个西域,唐代为止,从新疆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被探索完成。

 

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出现在宋、元两个王朝,宋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得到提升,中国与东南亚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丝绸、瓷器、茶叶等出口海外。卜正民先生写的《维米尔的帽子》中提到,17世纪时中国的瓷器已经成为当时荷兰生活和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1世纪,中国北方蒙古游牧部落逐渐崛起,成吉思汗三次西征,将蒙古帝国的统治扩大了中东地区,甚至东欧,打破了东西封闭的隔绝状态。柏朗嘉宾和鲁布鲁克成为探究西欧、蒙古最早的领路人,再者马可波罗的游记震惊世界。但元朝建国不到百年就灭亡了,随即丝绸之路也出现衰落期。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到亚洲、非洲多个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高峰。但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造成了对外贸易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海上控制权丧失,海上丝绸之路从此没落。

 

《丝绸之路大历史》不仅反映中国封建王朝的演变史,而且也呈现了其他格局的改变,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西域的乌孙和西汉态度的关系转变和唐代时期阿拉伯帝国(大食国)的出现。

 

乌孙,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占据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和中亚的楚河河谷,在匈奴人的西面。原本乌孙是匈奴的附属,受匈奴的扶持,赶走并占据月氏的居住地,但当乌孙逐渐强大后,几次战役打败匈奴,匈奴只能削弱对乌孙的控制,乌孙也脱离了匈奴,这也成为西汉与乌孙建交的条件之一。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了解乌孙,并向汉武帝建议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进一步结交乌孙。匈奴的威胁和战争,使乌孙向汉朝提出和亲。乌孙和汉朝的联姻,让乌孙政治上逐渐偏向汉朝。细君公主、解忧公主远嫁乌孙为乌汉结盟巨大的作出贡献,尤其是解忧公主,嫁于三代乌孙王,与第二任丈夫翁归靡诞有三男两女,长子元贵靡成为日后的大昆弥,次年万年为莎车王,三子大乐为左大将。公元前53年,乌孙内部发生行刺事件,乌就屠杀掉了泥靡,自立为乌孙王,汉朝趁机声讨,借助冯嫽的劝说,乌就屠投降了汉朝。至此,乌孙设为两个王,大小昆弥,都已经被汉朝控制,一个强大的乌孙成为了汉朝的属国。

 

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反隋,次年建立唐朝,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繁荣,鼎盛时代,最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然而,与它相对应的外界,中亚的格局发生了改变,一个强大的帝国已然崛起。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公元632年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帝国,古代时期称为大食国,政教合一的封建帝国,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任者对外大规模扩张,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其倭马亚王朝扩大时代,阿拔斯王朝的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达到大食国的辉煌时期,9世纪下叶,大食国开始走向衰落。唐代和大食国的交往频繁,集中在中亚地区,必然会有战争,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国因石国发生了恒罗斯战争,唐朝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使大食国对中亚控制权增强,而唐朝内部却发生了安史之乱,但这场战争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公元1258年,蒙古人攻陷了大食国的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彻底灭亡。

 

《丝绸之路大历史》探索着中国以外的世界,勾勒着世界的模样。

上一条:《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下一条:《忍不住想打扰你》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