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精品书评 >《羽来信》

《羽来信》

加入时间:2022-01-25 15:45    访问量:4535    信息来源:



                                         责任者:祝羽捷编著

                                         索书号:I267.5/332

 

我是经历过用手写信的年代的,无论对方是父母亲戚、同学好友,甚至还有陌生人,曾经流传过很久的以信会友的所谓“笔友”的时代,用信交流都是一种最佳的方式。那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期盼是现在用手机微信甚至于邮件都无法替代的。

 

当我们写信时,所有的感想都是发自于内心,都是经过精心思考,仔细谋划过的,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怎么说,怎么让对方更容易理解自己,都需要详细揣度,虽然这也是一种一对一的交流,但其认真、细致程度不会低于写一篇文章。写一次信几易其稿,不在话下,而现在微信的那种即时通讯,完全不会有这种想法,往往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很多时候信息都完全不过大脑。而现在各通讯平台又推出撤回功能,那更是让信息可以完全不用仔细思量了。但这是正常的吗?这让很多交流都更容易留于表面,完全是写信这种深层次交流无法望其项背的。

 

当我们写信时,我们是认真的,而且我们收信的那种激动、那种快感,也完全不是现在这种即时信息所比拟的,甚至可以说已经被即使信息给摧毁了。当读着文学作品中的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比如经典的《查令十字路84号》,那种因书结缘,因信而彼此增进了解的神秘感、期待感,在没有书信的时代也都慢慢失去了。

 

祝羽捷,作家、策展人,我不知道她是否真实的接触过那种用手写信的年代。她应该还是年轻的,她所成长的时代应该就已经是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了。但她一定会向往着曾经用书信、用文字交流的感觉,在她的文字里写到了她见到别人信件的那种羡慕感,写到了她读到文学作品之中鸿雁传书的那些心动的感觉,也让她做出了回归本真,用书写的文字来交流的欲望。

 

她选择在这个全世界人们都被迫减少旅行,减少外出的时机,尝试用这种最古老的方式来和她的朋友们用书信来一场心灵的交流。而这些书信也都汇聚成册,有了这一本《羽来信》。

 

可是,《羽来信》还不算最传统上的书信。传统书信更多沟通的是情感,有着更多的相互来往,比如徐志摩学的情书、比如朱生豪的家信,都是漫长的交流过程,也更多是在家长里短之间进行着交流,而关于思想,关于人生感悟,更多是情感交流的副产品。但《羽来信》更偏重于思想沟通,更多是以一种书信的形式去探讨人生、艺术等的话题,虽然也有感情交流,但这并不是主要思想。毕竟,和祝羽捷交流的这些都是文学圈的佼佼者,都是一些知名人物,而不是家人。

 

但就是这样的书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新奇的形式,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这里都是两个灵魂对于同一话题的相互碰撞,都是相互之间思想的沟通和协调,都是求同存异的至极追求。

 

那祝羽捷和她的朋友们都会聊些什么呢?作为女性,祝羽捷当然会更关注于女性话题,用关于女性题材的文学作品和这些作品的作者们去讨论女性的生存地位,比如和阎连科讨论小说《她们》中的女性意识,比如和翟永明讨论女艺术家的生存现状。而作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她也会和她的朋友们讨论她们关注的艺术,她们的思想,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志趣,她们的追求,也会讨论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孤独、讨论美食、讨论美景、讨论文学。一个个文学青年的灵魂在这些书信中跃然纸上。


上一条:《素食者》

下一条:《张医生与王医生》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