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坚守在幕后的“隐形战士”
加入时间:2022-03-26 14:50 访问量:2766 信息来源: 珠江商报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不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却在幕后连续奋战;他们默默无闻,却是“三人小组”工作中信息汇集、上传下达、联动资源的重要一环;他们24小时严阵以待,每天对海量的数据分门别类、梳理分析、追踪问效;他们争分夺秒,用大数据为顺德筑牢防疫科技屏障。他们,是社区三人小组“联络员”,一群坚守在幕后的“隐形战士”。
24小时待命,出门电脑不离身
3月23日上午10时许,龙泳堃正坐在电脑前,一边浏览着屏幕中的海量数据,一边快速敲打着键盘。眼前的各种表格密密麻麻,罗列着大批人员信息,需要他及时分析、完善、整理,及时向下传递,向上报送,一刻也不能松懈。
龙泳堃是顺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社区防控组的一名联络员,从疫情暴发以来,他便参与到信息收集、筛查汇总等工作中。相比防疫一线,他和组员们虽不直面群众,没有一线排查、上门取样等这般看得见摸得着的防疫工作,而是24小时驻守在幕后,运用大数据的对碰,斩断疫情传播的隐患。
从一早上班电脑屏幕亮起,关于黄码人员、入境人员、购药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顺人员等不同类别表格数据接踵而来,每个人员的身份信息、行程、核酸检测情况……各类信息千头万绪,每日持续更新,龙泳堃需要及时梳理分析数据,并对接各镇街,督促基层落实对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信息完善等工作。
不止于此,作为区级联络员,龙泳堃还要实时对接公安、卫健等部门,围绕防疫工作所需,做好统筹协调,协助处理紧急情况和一线防疫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理工男,龙泳堃还发挥专业所长参与全区涉疫健康管理平台系统的研发,推动基层一线从“表格抗疫”向“科技抗疫”转变,切实提高“三人小组”工作效率。
因近期周边地区疫情出现反复,给顺德的防控工作带来不少压力,“上周处理了7万条数据,几乎从早忙到晚,周末还要写情况通报。”龙泳堃坦言,联络员的工作需要24小时待命,即便是下班出门,他也习惯性带着手提电脑,以便随时跟进工作。“我们希望在后方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尽力减轻一线人员的负担。”龙泳堃说道。
推迟婚期,期待春暖花开之时
3月23日下午4时许,在大良街道办三人小组办公室内,联络员黄海明接到了一通来自辖区三人小组的反馈电话:“一名涉疫风险人员不配合居家隔离,怎么办?”一番电话沟通后,黄海明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明确指导,如对方拒不执行,将协调警方到场劝说、训诫或采取强制措施。
对黄海明而言,及时解决社区三人小组在防疫一线遇到的问题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联络员的工作,没有周末休息日,因为每天都有新数据要跟进。”黄海明告诉记者,作为联络员,需要每天不间断地比对数据,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梳理分析,还要有较强的协调和应对能力。
2022年3月22日,一名流浪汉出现在顺德大良。经排查,该男子来自周边一处中风险地区,由于其在本地没有住所,且身无分文,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考虑到该男子存在传播疫情的隐患,黄海明在获悉情况后,多番协调,最终将男子安顿在一个公寓,实施隔离,并安排“三人小组”上门采样。
24小时严阵以待,每天要处理几百甚至上千的数据,各类杂事缠身,让黄海明忙得不可开交。“原计划与女朋友在今年初结婚,可一直没时间好好准备。”本想给心爱的她一个惊喜的求婚仪式,可因防疫工作迫切,黄海明与爱人的婚期一拖再拖。他怀着愧疚向女友和家人解释,并表示:期待春暖花开,定许她浪漫。
她是宝妈,也是全区唯一女性联络员
“90后”宝妈麦宝莹是全区唯一一位女性三人小组联络员。2022年3月24日下午3时许,刚刚处理完辖区三人小组反馈的紧急问题后,麦宝莹又忙着指导新同事梳理分析当天的数据信息。
“每周的疫情防控形势都在变化,我们的工作量和防控压力也随之变化。”2021年5月,刚休完产假的麦宝莹就投身到防疫工作中,由于防控形势反复多变,她的工作时间不再规律。每每遇到数据量大、任务紧急的时段,麦宝莹也会倍感压力,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紧盯工作。
“有过持续一周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的经历,任务紧急时,常常要哄睡孩子再爬起来完成当天工作。”提到1岁半的儿子,麦宝莹眼眶开始湿润,或许是觉得自己常常因为繁忙,顾不上孩子,作为新手妈妈的她,心中顿感亏欠。
麦宝莹深知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虽然联络员身在幕后,但他们也在争分夺秒用数据筑牢防疫屏障。“我跟进的时间长,对这个岗位的工作比别的同事都熟悉,如果突然换人,需要重新适应,担心会影响工作进度。”
麦宝莹除了白天在岗在位,晚上回家后还要汇总一天的数据办理情况,协调指导社区“三人小组”落实后续管理的工作任务,如预约采样时间等工作。“只有我们把工作走在前面,才能为前线争取更多的时间。”麦宝莹如是说道。
24小时待命,出门电脑不离身
3月23日上午10时许,龙泳堃正坐在电脑前,一边浏览着屏幕中的海量数据,一边快速敲打着键盘。眼前的各种表格密密麻麻,罗列着大批人员信息,需要他及时分析、完善、整理,及时向下传递,向上报送,一刻也不能松懈。
龙泳堃是顺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社区防控组的一名联络员,从疫情暴发以来,他便参与到信息收集、筛查汇总等工作中。相比防疫一线,他和组员们虽不直面群众,没有一线排查、上门取样等这般看得见摸得着的防疫工作,而是24小时驻守在幕后,运用大数据的对碰,斩断疫情传播的隐患。
从一早上班电脑屏幕亮起,关于黄码人员、入境人员、购药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顺人员等不同类别表格数据接踵而来,每个人员的身份信息、行程、核酸检测情况……各类信息千头万绪,每日持续更新,龙泳堃需要及时梳理分析数据,并对接各镇街,督促基层落实对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信息完善等工作。
不止于此,作为区级联络员,龙泳堃还要实时对接公安、卫健等部门,围绕防疫工作所需,做好统筹协调,协助处理紧急情况和一线防疫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理工男,龙泳堃还发挥专业所长参与全区涉疫健康管理平台系统的研发,推动基层一线从“表格抗疫”向“科技抗疫”转变,切实提高“三人小组”工作效率。
因近期周边地区疫情出现反复,给顺德的防控工作带来不少压力,“上周处理了7万条数据,几乎从早忙到晚,周末还要写情况通报。”龙泳堃坦言,联络员的工作需要24小时待命,即便是下班出门,他也习惯性带着手提电脑,以便随时跟进工作。“我们希望在后方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尽力减轻一线人员的负担。”龙泳堃说道。
推迟婚期,期待春暖花开之时
3月23日下午4时许,在大良街道办三人小组办公室内,联络员黄海明接到了一通来自辖区三人小组的反馈电话:“一名涉疫风险人员不配合居家隔离,怎么办?”一番电话沟通后,黄海明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明确指导,如对方拒不执行,将协调警方到场劝说、训诫或采取强制措施。
对黄海明而言,及时解决社区三人小组在防疫一线遇到的问题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联络员的工作,没有周末休息日,因为每天都有新数据要跟进。”黄海明告诉记者,作为联络员,需要每天不间断地比对数据,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梳理分析,还要有较强的协调和应对能力。
2022年3月22日,一名流浪汉出现在顺德大良。经排查,该男子来自周边一处中风险地区,由于其在本地没有住所,且身无分文,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考虑到该男子存在传播疫情的隐患,黄海明在获悉情况后,多番协调,最终将男子安顿在一个公寓,实施隔离,并安排“三人小组”上门采样。
24小时严阵以待,每天要处理几百甚至上千的数据,各类杂事缠身,让黄海明忙得不可开交。“原计划与女朋友在今年初结婚,可一直没时间好好准备。”本想给心爱的她一个惊喜的求婚仪式,可因防疫工作迫切,黄海明与爱人的婚期一拖再拖。他怀着愧疚向女友和家人解释,并表示:期待春暖花开,定许她浪漫。
她是宝妈,也是全区唯一女性联络员
“90后”宝妈麦宝莹是全区唯一一位女性三人小组联络员。2022年3月24日下午3时许,刚刚处理完辖区三人小组反馈的紧急问题后,麦宝莹又忙着指导新同事梳理分析当天的数据信息。
“每周的疫情防控形势都在变化,我们的工作量和防控压力也随之变化。”2021年5月,刚休完产假的麦宝莹就投身到防疫工作中,由于防控形势反复多变,她的工作时间不再规律。每每遇到数据量大、任务紧急的时段,麦宝莹也会倍感压力,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紧盯工作。
“有过持续一周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的经历,任务紧急时,常常要哄睡孩子再爬起来完成当天工作。”提到1岁半的儿子,麦宝莹眼眶开始湿润,或许是觉得自己常常因为繁忙,顾不上孩子,作为新手妈妈的她,心中顿感亏欠。
麦宝莹深知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虽然联络员身在幕后,但他们也在争分夺秒用数据筑牢防疫屏障。“我跟进的时间长,对这个岗位的工作比别的同事都熟悉,如果突然换人,需要重新适应,担心会影响工作进度。”
麦宝莹除了白天在岗在位,晚上回家后还要汇总一天的数据办理情况,协调指导社区“三人小组”落实后续管理的工作任务,如预约采样时间等工作。“只有我们把工作走在前面,才能为前线争取更多的时间。”麦宝莹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