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日,是建党96周年的纪念日,也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大喜日子。在这重要的日子里,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在中环添马舰码头举行的纪念晚宴上头牌菜——龙江东头里海烧猪更是刷爆了顺、港两地市民朋友圈。
今天起,“智慧龙江”栏目连接推出“一夜爆红”背后的故事。
这猪为什么这么厉害?它背后都有一些什么故事?“一夜爆红”后,它将迎来什么发展?近日来,记者走访了这烧猪的起源地——龙江里海东头,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接下来,珠江商报将会围绕“龙江里海东头烧猪”推出系列报道,让读者对其有更立体的了解。
早上10点左右,龙江东头市场内熙熙攘攘,叫买叫卖声此起彼伏。“今天的烧肉很不错哦,给我来一斤吧。”即使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芳姨还是忍不住在佳叔的烧腊店里买了一些烧肉,“这个很香,也很好吃,看到了就口馋。”芳姨所买的烧猪,就是香港回归纪念晚宴上,一众香港官员、名流所点赞的龙江里海东头烧肉。
无论是作为市民普通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还是传统节日里、亲人聚会上、喜宴聚餐中,寓意着“鸿运当头”“红皮赤壮”的里海东头烧肉都从不缺席。色靓味香、皮脆不韧、肉质干爽、肥而不腻,一说起“东头烧肉”,龙江的市民总能说上几个赞美之词。
“东头烧肉”在上世纪70年代诞生于龙江镇的里海片区。相传当时在里海食品站工作的麦国对于烧猪的烧制十分感兴趣,于是在吸收各地烧猪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调试制作,最后摸索出一个独特的制作工序,制作出口味独特的烧肉。
然而,以前要吃上一块烧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烧猪还不能自由买卖,一般只有在春节前才会由生产队进行统一的屠宰烧制。”东头村的村民廖冲光说,于是在春节前,东头横朗村小组的烧猪炉就会变得很繁忙。“因为我们这边的技术成熟,而其味道也很好,于是周边村小组的村民都会把猪抬到这里来进行烧制。”廖冲光回忆道,几十个人就围着一个两米多深的柴炉转,从屠宰、腌味到烧制,都由经验丰富的师傅一手操办。从年廿六、廿七开始,数十头烧猪排队制作。几天几夜不灭的炉火,溢于村居每一个角落的香味,还有那一口肥瘦相间的烧肉,成了龙江东头老一辈的回忆与自豪。
到了今天,麦国研制的里海东头烧肉的做法已经由谭润根、谭礼佳等师傅传承下来了,经过了近50年的发展,“龙江里海东头烧肉”的名声也已经从这小村落传到了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新一代的“掌炉人”,谭伟刚也已经走进了烧猪制作间,从当父亲谭礼佳的助手开始,学习制作的技巧,“生活环境在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变化,美食要传承下去,也需要做一定的变革。”谭伟刚表示。
主导制订餐饮地标
广东省地方标准《餐饮业食品安全体系建立与运行指南》目前已初步起草完毕
由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佛山市食品安全学会会同相关技术机构共同制订的广东省地方标准《餐饮业食品安全体系建立与运行指南》目前已初步起草完毕,昨日在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召开标准研讨会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据悉,该标准是基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发布的《SLDB-HACCP指南》,结合中国餐饮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所建立的新型SLDB-HACCP体系,在国内首次提出。
佛山市食品安全学会理事长董华强介绍,该体系是一个“关键点-监督-记录”工具,对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先进性体现在操作简便、实效监控,可操作性强,在中国餐饮业普遍适用,易于推广应用,将过往注重事前审批转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有效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加强行业自律和促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并极大地提升了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