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东头市场热闹如常,五家连在一起的东头烧肉档前聚满了购买的市民,你一斤,他两斤,一个早市下来,五档烧肉铺的几百斤烧肉已经卖得七七八八。
虽然还未到一肉难求的程度,但里海东头烧肉确是有口皆碑。从杏坛右滩坐车过来的林姨就是其中一位忠实“粉丝”:“烧肉我只认这里的正宗,逢年过节都是过来这里买的!”
其实,里海东头烧肉有今时今日的局面来之不易。2015年之前,因缺少统一规范的制作标准和品牌标识,导致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辨真伪,品牌效应难以进一步扩大。
2015年年底,13家烧腊店自行发起制定里海东头烧肉联盟,并在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以及镇内相关部门、东头村委会的指导下,制定了里海东头烧肉联盟标准。据介绍,“里海东头烧肉”的联盟标准对烧肉从生猪的选择与加工、调味料准备、腌制、装架与清洗、烘烤到出炉一系列流程,都做了严格的设定。尤其是对生猪的体重、调料的配比、腌制烘烤的时间、烘烤时的炉温等都做了精确的数字规定。
“以前十几岁的时候看过别人做,自己也知道一个大概的过程,但对于细节就没有去深入考究。”过去从事养殖业的廖冲光在七年前转行到烧腊行业,从学徒到自己开工厂,一直研究里海东头烧肉的做法,2015年加入了里海东头烧肉联盟,“联盟标准的制定,对每一个细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廖冲光表示。
标准化的制定改变了传统手工制作因随意性、模糊性造成的菜品质量不稳定的状况,同时为龙江东头烧肉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既可以保护传统名菜又可以扩大其知名度。一年多来,里海东头烧肉联盟的名号越来越响亮,现在单是一个清明,联盟内部一个烧腊工场就要出近百只烧猪的货量。
东头村委书记谭本星介绍,以往东头烧肉只局限在顺德或者附近的南海、佛山等地销售,现在已经销往中山、广州、珠海等珠三角市场。“接下来,联盟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在东头村建设一个生猪深加工工场,把烧肉烧制前的环节进行统一、集中处理,以更好地保证质量。”谭本星表示,里海东头烧肉联盟还计划运用冷冻车的配送新技术,保证烧肉在远途运送过程中都能保持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