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757-22808605
  • 当前位置 >  顺德美食数据库  >   文化溯源
    唐宋时期岭南食材
    发布时间:2022-12-14    信息来源:

    唐宋岭南主食以稻米为主,兼之于粟、麦、薯等杂粮。本区降雨丰富,潮湿炎热,非常适合水稻生长且种植历史悠久。考古研究显示,属新石器时代的广东英德云岭牛栏洞遗址发掘出两种水稻硅质体、广东佛山东汉墓葬出土过水田耕作模型、广西贵港市北郊汉墓出土了舂米的男女陶俑。
        唐代岭南地区栽培的水果种类颇多。翻阅《北户录》《酉阳杂俎》和《岭表录异》等文献可知,唐代岭南种植的水果有甘蔗、龙眼、香蕉、栗子、枣子、梨子、木瓜、柚子、核桃、山橘子、榄、杨梅、山胡桃、红梅、瓠瓜等十余种,其中荔枝栽培最为广泛。
        唐代岭南地区的肉类副食主要靠渔猎和养殖获取,其中渔猎对象主要是野生动物,如水产、山鸡、狐狸、兔子、野象、鹿类、犀牛等,养殖对象则多为禽畜和鱼类。唐代岭南的鱼类养殖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刘恂《岭表录异》有一段关于养鱼除草肥田的文字,其云:“新泷等州山田,拣荒平处,以锄锹开为町畦。伺春雨,丘中聚水,即先买鲩鱼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乃种稻,且无稗草,乃齐民之上术也。”这种稻田养鱼、鱼塘肥田的做法不但节约了土地,收获渔利,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同时还减少了耕作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可谓一举多得。
        唐代岭南人民还掌握了鱼苗培育法,据《北户录》载:“南海诸郡,郡人至八、九月,于池塘间采鱼子著草上者,悬于灶烟上,至二月春雷发时,却收草浸于池塘间,旬日内如虾麻子状,悉成细鱼,其大如发,土人乃编织藤竹笼子,涂以余粮或遍泥蛎灰,收水以贮鱼儿,鬻于市,号为鱼种。鱼即鲮鲤之属,蓄于池塘间一年可供口腹也。”
        从这段记载中可知,唐代南海郡人已经掌握收集鱼卵保存至翌年入塘孵化的方法,这是培养鱼苗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另外,当时鱼苗已经可以“鬻于市”,说明当时鱼苗已成为商品,渔业商品化和专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