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757-22808605
  • 当前位置 >  顺德美食数据库  >   文化溯源
    烹调技法初成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14    信息来源:

    唐代岭南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当地别具一格的饮食习俗,即岭南人“能吃、敢吃、会吃、无所不吃”,这种食俗的生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先就居民构成状况言,唐代岭南是个汉、越、俚、僚、蛮、黎等各族杂居的生态社会圈,居民构成具有复杂性。由于各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迥异和历史进程不一,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不齐,生活风俗千差万别,尤其是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仍处在刀耕火种,甚至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状态,土著民族甚至不识五谷、不知食性,为了满足果腹之需,他们不得不向山寻吃、下水捕食。
        其二,岭南山高水长、幽林密布,有数不胜数的动植物资源,既有天上飞者,又有地上走者;既有水中游者,又有地中钻者。这些生态物种在当时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岭南人的重要食材。
        唐代岭南的烹饪方式有羹、炙、炒、煎、烧、蒸、煮和生食等;食物加工储存方式有盐渍、干货等。
        (一)羹
        唐代岭南的不乃羹和抱芋羹是羹中名肴,《太平广记》载:“百越人好食虾蟆。凡有筵会,斯为上味。先于釜中置水,次下小芋烹之,候汤沸如鱼眼,即下其蛙,乃一一捧芋而熟。如此呼为抱芋羹。”抱芋羹即虾蟆羹,以小芋和虾蟆混合烹制而成,是岭南的特色羹肴。
        (二)炙
        唐代岭南流行炙烤食物,富有特色的有嘉鱼炙、黄腊鱼炙、蚝炙、昌侯鱼炙等。《本草拾遗》载:“昌侯鱼,生南海,如鲫鱼,身正圆,无硬骨,作炙食之至美。”炙烤食材有禽类和水产,其中黄腊鱼和蚝肉还可煎炒食用。
        (三)烧
        《岭表录异》记有两种烧制菜肴,烧石矩和烧瓦屋子,其云:“石矩……入盐干烧食极美……瓦屋子……广人尤重之,多烧以荐酒,俗呼为天脔炙。”石矩,是指章鱼的一种。瓦屋子是蚶的别名。石矩和瓦屋子红烧食用,味道香美,其中瓦屋子广府人甚爱,可做下酒菜,又俗称天脔炙。
        (四)蒸和煮
        《岭表录异》载:“鎗鱼……肉白如凝脂,止有一脊骨。治之以姜葱,缹之粳米,其骨自软,食者无所弃。”缹即蒸,鱼肉质白嫩,只有一根脊骨,烹制时加以姜葱,和粳米蒸熟,连带脊骨均可食用。名菜煲牛肉乃煮制而成,《北户录》载:“南人取嫩牛头,火上燂过,复以汤(烫)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葱、姜煮之。候熟,切如手掌片大,调以苏膏、椒、橘之类,都内于瓶瓮中,以泥泥过。煻火重烧。其名曰褒。”“褒”就是用微火慢煮。岭南还有煮水蟹,咸汁可做下酒菜,史载:“水蟹……广人取之,淡煮,吸其咸汁下酒。”
        (五)生食
        唐代岭南人也好生制食物,《太平寰宇记》引《林邑记》记载封州风俗云:“苍梧以南有文狼人……渔食生肉。”《岭表录异》中载:“鱼……广人得之,多为脍。”脍,即生鱼片,唐时广府人捕获鱼,常脍制生吃。又载:“水母……南人好食之,云性暖,治河鱼之疾。然甚腥,须以草木灰点生油,再三洗之,莹净如水晶紫玉。肉厚可二寸,薄处亦寸余。先煮椒桂或豆蔻生姜,缕切而炸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虾醋,如脍食之。”不难看出,“生油水母”是唐代岭南地区一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生猛海鲜,是一道用诸多佐料加工而成的名菜,若切成脍状,沾着五辣肉醋或者虾醋生吃,味道最佳。另还有名菜“虾生”,“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倬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以热釜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谓之虾生。鄙俚重之,以为异馔也。”可见烹制虾生,必须选用细虾,并用浓酱醋浸洗,伴以倬菜、兰香、蓼以及生菜等配料调味。生吃鱼虾是唐代岭南地区别具一格的饮食习俗,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至今,生猛海鲜也一直都是粤菜中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六)盐渍与干货
        水产品很容易腐烂变质,想要长时间保存,就要对其进行加工以储藏、保鲜。用盐腌渍是最常见的加工储藏方法,《北户录》有载:“恩州出鹅毛脡,乃盐藏鱊鱼,其味绝美,其细如鰕”。将鱼做成鱼干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传统加工方法,称为腊鱼。咸鱼和腊鱼都可以长时间保存,便于储藏和运输。岭南地区的渔民将捕捞的乌贼用盐腌渍,做成鱼干,运到吴越之地销售,可见其保存时间之长。《岭表录异》有载:“乌贼鱼……入盐浑腌。为干,槌如脯,亦美。吴中人好食之。”蔬菜腌制主要是菹法,《北户录》所载韶州芜菁菹以及鹿角菜菹、紫菜菹等都是味美腌菜,是当时岭南著名的馔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