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载:顺德县“务农善渔,工匠日趋于巧”,“嗜好与番禺、南海类”。勤劳务实、心灵手巧的传统与尚美食、喜杂食的习俗相结合,自然会出现众多烹饪技艺高超的事厨者。从清代中叶起,顺德人以其发达的商品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凤城厨师”成为粤菜烹饪的佼佼者。早在18世纪末期,凤城厨师就挟技出外闯世界。
可惜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封建文人的偏见,顺德厨师的事迹难载于古代史册。从近代起,顺德厨界代有人出,他们在民间有口皆碑,如清同治年间创制均安鱼饼的欧阳华长,擅长制作精致菜火腿酿银芽、创制金钱蟹盒的区财,曾替宋子文、李宗仁、白崇禧等掌勺的民国“御厨”彭煊,曾在广州创制“满汉素席”的“斋王”李君白,20世纪30年代创制大内田鸡、大内鸡球的陈灿,在40年代改良名菜大良炒牛奶的“软炒王”龙华,30年代广东点心“四大天王”之一区标,就是厨艺超群的凤城厨师的杰出代表。当然,更多的是顺德厨师的群像。老报人陈谦先生在《香港旧事见闻录》中写道:20世纪40年代末,顺德厨师多有迁港,“晚间七时后,在中环机利文街的店户两旁及上环孖沙街的店户两旁,摆设食桌数张,开炉炒餸”,尽是大良风味,“镬气够,味道好,为大酒家所不及,而取价又廉,一般人尤喜前往宵夜。”这些厨师站稳脚跟后,大多成了香港餐饮业的技术骨干,有的留在香港发展,有的前往澳门,有的移民国外,成了烹制中国粤菜的名师。例80年代如香港的厨师“状元”梁敬,在日本为最大中华料理店创业的谭惠,在香港创建“顺德经典名菜总舵主”——“凤城酒家”的冯满,在澳门经营老字号“龙记酒家”的冯均,在国际会议中掌勺并在日本中华料理中扬名的“肥沛”等。
清末民初,“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俗谚传遍了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