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757-22808605
  • 当前位置 >  顺德美食数据库  >   文化溯源
    初冬品塌沙
    发布时间:2023-12-15    信息来源: 李健明说
    初冬时分,友人特意在伦教叠石海购得塌沙满篮,皆巴掌大小,珍贵难得。此夜寒风四起,小室温暖如春,塌沙打甂炉,可谓节令妙品。

    塌沙古称鳒、鲽、鳎、拖沙鱼等。两眼在左侧为鳒、鳎、鲆,两眼在右侧为鲽。如今称“塌沙”或“挞沙”,应衍生自“鳎”字。

    塌沙古代也称“婢屣鱼”。因古人发现,其鱼口近腹,形似妇人屣,故称“婢屣”,而欧洲人也称其为“拖鞋鱼”。看来,塌沙形似拖鞋或妇人履屣,可谓所见与所思略同。

    古人以为塌沙仅存一目,需两鱼紧贴,不比不行,方能自如游弋四方,故称“比目鱼”,后多指情深夫妇或挚友。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为精彩注脚。塌沙也称“鳒鲽”,但后世以西海比翼鸟“鹣”与东海比目鱼“鲽”为祥瑞物,故有成语“鹣鲽情深”,以表夫妻恩爱,一生不离。

    此外,塌沙平扁柔软,状若人舌,也称“龙脷鱼”。

    塌沙殊不易得,打甂炉可谓略近奢豪。将塌沙放入翻滚开水中,鱼身瞬间卷起,稍侯片刻,便可细细品尝。塌沙鱼脊骨极细密,雪白,如精致骨雕艺术品,一撕即离鱼身,余下纤细微骨,尽可忽略不计。

    塌沙肉细嫩鲜美,无需浓味佐料,抢夺其本味,只是轻点酱油,略染姜丝则可。塌沙肉质绵软滑润,滋味清鲜甜嫩,虚淡冲和,一派仙风道骨。

    昔日乡民,捕得塌沙,以猪油网包裹,大火清蒸,猪油浸润鱼肉,清虚和润,一食难忘,更有家常清蒸塌沙,以红枣与姜丝、陈皮丝猛火蒸熟,清鲜甜嫩,无与伦比。

    乡人捕得大塌沙后,常将中段清蒸。因鱼肉无骨,鲜嫩细腻,多为家中老幼所享,鱼头鱼尾,细骨绵密,无肉可食,则儿女用于佐餐。寻常人家,情深于此,令人动容。

    人们大多寻求硕大塌沙,以饱口福,深谙滋味者尤喜略小者,水嫩清甜,妙不可言。塌沙鱼上品者,身布黑斑,鱼鳍深黄,人称“金边塌沙”,极不易得,常为人们神往妙物。

    据说,水底沙质愈佳,肉质更嫩滑细腻。渔民告知,近年河中塌沙渐多,可知江河水质渐佳,人们也得以欣赏到难得塌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