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沙翁是一款怀旧点心,恐怕只有顺德老一辈人还记得。
糖沙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 《广东新语·食语·茶素》中记载:“以糯米粉杂白糖沙,入猪脂煮之,名沙壅(yōng)。”由于“壅”字生僻,加上炸熟后滚粘上一层白糖,好像满头白发的老翁,所以“沙壅”又称作沙翁,糖沙翁。
这个曾一度登上高档茶楼的招牌,人们叹茶的必点甜食,现在已经很难再吃到。但在大良金榜街上,40岁的陈伟祺仍在延续着这门手艺。
在琳琅满目的店铺当中,祺哥的店实在不算显眼。10平方米的档口,刚好放下做活的设备工具。要算店里“最抢眼”的或许就是阿嫲的形象招牌,招牌下还有一段阿嫲的介绍,所以时不时有经过的人会忍不住停下来看看。
糖沙翁有些什么渊源?为什么会坚持着做?如果你愿意在店里多停留一阵子,祺哥一定会跟你说起阿嫲的故事。
●阿嫲的拿手点心,想继续做给大家吃
阿嫲,也就是祺哥的奶奶,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做点心,也是民国时期北滘莘村大明星茶楼的创始人。沙翁是阿嫲的其中一道拿手点心,也是当时顺德老茶楼的特色名点。那时,日寇前来吃霸王餐,因为点心好吃,大明星茶楼曾成为其用餐驻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阿嫲就把茶楼捐献给了国家。
尽管如此,阿嫲经常在家里做给儿女、孙子吃。祺哥10多岁的时候,就跟着阿嫲边吃边学,现在阿嫲已经90多岁,做不动了。“以前她做给我们吃,现在轮到我们做给她吃。”
“慢慢地,我们做的越来越符合阿嘛的口味,就试着开店让大家来试试尝尝。”祺哥告诉我,这种点心现在已经没多少人愿意做了,属于“断代美食”。但是传统怀旧的味道希望分享给更多人。
年轻人不一定知道,但是吃过的人很多都会惦记这个“老味道”。像香港、澳门、广州很多食客都会专门过来找。“有时候他们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营业,就等着我开门,没办法,我下午才开店。”
●出锅半小时就扔掉,不建议打包
作为一种油炸甜食,沙翁的“颜值”并不出众,但它对制作要求可是“很挑剔”。用祺哥的话来说,就是又烫手、又麻烦、又不能预制。所以很多茶楼干脆不做了。
仅是搓面粉的步骤就很考验人。70°高温的粉团,需要用手不停揉搓,期间,要逐个逐个鸡蛋加进去,让面粉充分吸收。祺哥的做法是1斤面粉搭配90个鸡蛋,如此做到外脆内嫩。“但面粉吸收的程度要通过手去感受,要凭经验,所以没法戴手套。”整个过程将近两个小时。所以这一步就吓退了很多人。
沙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那股被高温逼出来的蛋香,因此对油温的要求也很高。油半热的时候,放进粉团,从60-70°慢慢浸,里面受热发大膨胀,然后转至170°高温,粉团由淡黄变金黄,炸至四倍大即可出锅。从落油到出锅,差不多三十分钟,过程不停翻滚,比较耗时间。
沙翁虽然是炸物,但是入口却意外轻盈,外壳香酥松化,内里绵软嫩滑。而且祺哥做出的沙翁难得做到了完全不油。
曾经有个香港客人,也找到祺哥这里,“这个客人是有高血糖的,他用了10张纸巾,把沙翁放上去一直在那吸吸吸,结果到最后竟然发现一点油都没有,就忍不住吃上了两个!”祺哥生动地形容着。
在沙翁面前,“趁热吃”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出锅即上桌”是它最好吃的时候。所以每个来买沙翁的客人,祺哥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趁热吃”,“出锅3-5分钟口感最好,我不太建议打包。”
而且为了保证比较好的口感,沙翁出锅超过半小时,祺哥就会毫不犹豫地扔掉。为的只是客人能吃到最好的那一口。“我希望每个人在第一口就能尝到它的好。”
因为是现做,如果运气不好赶不上这一锅,只能再等个三十分钟。
●下午1点半开档,6点准时关门
浙江的陈小姐和男朋友来顺德旅游,无独有偶,他们的美食攻略里就有糖沙翁。
“我们家乡也有类似的小吃,今天过来也是专门想尝尝。”
此时祺哥正在做着今天最后一锅沙翁,得知两位小伙伴是特意过来寻味,他“卖力”推荐道,“要不等我这一锅做好可以吗?前面这些我就不太愿意给你了,刚出炉的更好吃!”
“没问题!”
大概10多分钟过后,接过新鲜出炉的糖沙翁,陈小姐吃完第一口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嗯,好吃!真就像你说的外酥内嫩。”
而这样的评价恰恰是祺哥一天中最为心满意足的。
17:05分,等到最后一锅的沙翁卖完,祺哥就会下班。我正准备离开,祺哥突然笑着告诉我一个“小秘密”:“你知道我的店为什么每天都是6点关店吗?”
“为什么?”
“因为要回去陪阿嫲吃晚饭。老人家,就要多花时间陪陪他们。中午也是陪她吃了饭再过来的。”
走出店门的时候,小巷子人来人往,祺哥依然像往常一样时不时招呼下经过的路人。
未来如何不得而知,但是阿嫲将最亲切熟悉的滋味,留在了一代代人的味蕾记忆里。或许传承的另一层意义,是陪伴和爱的延续。
时代在变化,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味蕾经典和记忆。
你吃过糖沙翁吗?有哪些记忆中的“味道”依然让你念念不忘?
■寻味小贴士
店铺地址:大良金榜文化街,可导航搜索“阿嫲私房名点”
营业时间:13:30 - 18:00
编辑:周楚仪